分享

天文学问答(5)北极星总是在正北边么?

 新用户38922816 2023-10-15 发布于海南

从长时间曝光拍摄得到的星轨照片可以发现,天上的星都在绕着一个圆心转动。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地球自转导致的。在北半球,星轨的圆心附近有一颗明亮的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极星。这是因为目前地球自转轴指向北极星附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实北极星也和其他星一样绕着真正的北极转圈,只是这个圈比较小。

自转的地球可以看作一个大陀螺。观察陀螺转动可以发现,陀螺自转轴方向是比较稳定的,但这个方向也不是完全不变的。如果受到力矩作用,陀螺自转轴会会绕另一根轴转动,这种运动称为进动。进动周期通常比自转周期长得多。

具体到地球,因为地球不是完美的球型,它会受到太阳引力导致的力矩。在这个力矩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轴会绕垂直于黄道面的轴进动。也就是说,地球自转轴会在一个顶角为47度(23.5度的两倍)的圆锥面上运动。是的,正是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的纬度差。地球自转轴进动的效应难以直接观察到,需要积累较长时间的观测才能发现。这也保证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稳定的。

地球自转轴的进动会导致赤道面和黄道面交点的变化,也就是说,春分点会变化。这种效应叫做岁差。公元前150年前后,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比较了他观测的星表和前人的星表,发现恒星位置有系统性的偏差,由此发现了岁差。天文学家在此基础上才逐渐认识到地球自转轴的进动。

目前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时,而地球自转轴进动的周期大约为26000年。简单来说,地球自转轴指向天空的位置每年会移动50.3’’。可以想象,几千年前,如果那时也有北极星,那么那时所说的北极星和今天我们所说的北极星一定不是同一颗。我们在今天有一颗北极星是一种幸运,因为地球北极并不总是指向一颗亮星。

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今天的北极星与地球北极尚有一定距离,但或许已经开始被用作北极星了。不过,可以想象,此时用北极星导航还需要做一些修正才能找到真正的正北方向。随着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地球北极正在逐渐远离北极星,数百年后,今天的北极星就不再是北极星了。从地球北极在天球上的轨迹可以发现,在一万多年后,地球北极会指向织女星附近。到那个时候,织女星或许会变成那个年代的“北极星”。

对于现代天文观测来说,地球自转轴进动每天的变化产生的影响都需要考虑,否则就无法实现望远镜指向。在给出天体坐标的时候,都需要指定历元,也就是要说明,给出的坐标是什么时候的坐标。望远镜实际观测的时候需要根据这个历元的坐标,考虑地球自转轴进动,计算当前时刻天体的坐标,然后根据当前时刻的坐标对天体进行观测。

在巡天观测中,有一种中星仪扫描的模式,保持望远镜不动,依靠地球转动实现对天空的扫描。因为地球自转轴进动,每天的扫描线是不平行的。所以如果要间隔几年再重复观测,无法完全重复之前扫描观测的扫描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观测模式稍作修改,沿固定扫描线进行扫描。这样,即使间隔几年,扫描观测也可以重复之前的扫描线。

图片

地球北极变化的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