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随礼100,全家老少都去吃的流水席,虽不高级,但很“乡愁”

 金工手造 2023-10-15 发布于广西
乡村的流水席,摆上长长的的座位,盖上一块劣质的红塑料布,每人发一个碗筷,一次性的茶杯,夹杂着欢声笑语,来个你方吃罢我登场......

农村的每一种酒,都有流水席可吃,在传统文化里都有其历史的意义,不管是婚丧嫁娶,都可以办酒席,吃的不是宴席,是那股热闹劲。‍‍‍‍‍‍‍‍‍‍‍
山西流水席习惯“早面午席”,就是说在办酒席的当天,早上一定是吃面条的,中午才是正式的宴席,九个凉菜,六个汤菜,八个热菜。俗称“九六八”。

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摆到我们面前,臊子地道、汤鲜味醇、面条爽滑,喝一口汤,吃一口面,这种感觉当地人用“美”来形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农村成了很多人童年的回忆。‍‍‍‍‍‍

人们往往会奋不顾身地选择背井离乡奔赴发达时髦的大都市,对网红餐厅拍照打卡等趋之若鹜。‍‍‍‍‍

然而,很多时候,精致的美食却背离了我们裹腹的初衷,除了拍照好看以外,却少了很多烟火气。
在外面待久了的游子,是不是也会怀念起家乡的酒席,亲戚朋友围坐在盖着红塑料布的圆桌旁,人来人往,聊着家长里短,抚慰着人们在外漂泊的内心。

菜品随便摆上桌,在勾引着人的味蕾的同时,对苍蝇蚊虫也有着致命的吸引,可谓是筷子与苍蝇共舞、掌勺的师傅一边大声吆喝一边大锅炒菜……总之,与城市就餐环境的酒店相比(表面上看上去),农村的酒席似乎已经到了洁癖患者连听都觉得受不了的地步......

秉持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来了可就是来感受生活的心态,把一切都看成是自然的现象,感受当下,享受美食就好。‍‍‍

只顾着享受当下的美食,吃完了,才想起来拍个照‍‍‍‍‍‍‍‍‍‍‍‍

酱肘子、卤鸡腿、清蒸鲈鱼、梅菜扣肉这类民间美食绝对算得上是酒席的“常驻嘉宾”,既满足了大家味蕾的需求,也使整个席面更加有排场。
重点好戏在后头,“滚蛋汤”。这是酒席上最后一道菜。不管大小宴席,见到“汤圆”上桌,就该自觉拎包走人,再不舍满桌琳琅也要离席。
“汤圆”有甜蜜圆满的意思,“滚蛋汤”也滚出了曲终人散的收场。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含蓄,不会让你难受,就算难受也会让你舒舒服服的难受,里子面子都有。

此汤一出,此刻语言已经失效,汤本身化成一行标语,氤氲的烟气刻着四个大字,慢走不送。

农村是乡土的记忆,承载着无数人的思家情愫与那份根植于质朴情怀的舌尖上的回忆。办流水席是一份独属于乡村式的隆重与轰轰烈烈,和城市的精致主义不同,其正是在粗略中蕴藉着家长里短的人世烟火。粗略而不是粗劣,热闹而不是喧嚣,实在而不是廉价,归根结底是一份镌刻在心底的淳朴。

世 间 人

世间有一种人,叫世界人,想起来大概意思是“到处为家的人“,的意思,到处为家,随遇而安,也是一种趣味,也是一种处世的态度。但是乡愁也是有趣的,也是一种自然而美丽的心境。
他的心非常之安,燥忿全消,到处自得,似乎他以为这世间时分平和,时分宁静,自己身处其中,甚至于会把他淡忘。这是因为他把所谓万象万物划分了一部分,而生活在留着的一部分故,这也是一种生活法。这是叶圣陶写过的弘一法师。

他认为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粉破的席子好,破旧的毛巾好,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这是何等的风光呀,琐碎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的生活艺术化了吗?对于一切事物,不为世俗的成见所束缚,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关照领略,真解脱呀。

弘一法师作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