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恨”自己的孩子,就替他多做一点

 青柠漫读 2023-10-15 发布于湖北

最近,贵阳一所学校的老师发现,在吃早餐时,全班45位学生只有6位学生吃了鸡蛋。剩下的鸡蛋,送餐公司会把它当作垃圾去处理。老师觉得倒掉很可惜,所以把这些鸡蛋收集起来,分发给了学生,但发现孩子们根本就不会剥鸡蛋,这些孩子已经是七年级的大孩子了。

有人评论说身边就有这样的孩子,很大了父母都在追着喂饭的;有的孩子上初中了连鞋带都不会系。也有妈妈反省说,确实替孩子做得太多了,孩子会因为没有把排骨里的骨头挑出来不肯吃,发脾气。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是溺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被溺爱的孩子,最终会被爱所害。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替孩子多做一点,除了学习,什么都替孩子包办。

2.

视频下面还有条评论很有意思,评论者说,现在学校还有个组织叫做家委会,包办到学校去了。

事无巨细,不单在家里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还包办到学校来了。家长们总说孩子还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溺爱孩子的父母总会说:“他还是个孩子。”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小时候不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自己动手,父母要替孩子做一辈子吗?

当你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孩子过来说,妈妈我帮你择菜吧。你把孩子推出厨房,宝贝这里油烟味太大,你去外面玩吧。

孩子长大了,会做了,但他不愿意做,因为一切都有父母帮他做。这时父母再埋怨,又有什么用呢?什么因种什么果。你替孩子做得越多,就剥夺了他成长的空间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3.

捷尔任斯基说: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大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

前不久,有位48岁的海归,回国后,不工作,每天宅在家里打游戏,靠着88岁的老母亲每个月3500元的退休金生活。

海归博士啃老

母亲年纪大了,还有尿毒症,每个月吃药都要2000块。作为儿子,他不但不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反而心安理得的啃老,还怪罪母亲害了他。

母亲担心她死后,孩子的生活没有着落,想逼儿子出去工作,把儿子告到了法院。但她也知道,法院即使是判她赢了,也没法强制要求儿子出去工作。为了不影响母子感情,母亲只好撤了诉。

这位白发苍苍,重病缠身的老太太悔恨万分:“是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过多的包办会形成依赖

作家刘墉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有人说养废一个孩子,往死里惯就对了。凡事替孩子包办,孩子就会形成依赖的心理,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父母事事替他包办的那一刻,就扼杀掉了他成长的机会。

正如视频中这位心理专家所说的一样: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有个教育导向,生活中有规则,关爱孩子。但是关爱体现在看见孩子的成长,给他激励,孩子才能产生自信。孩子才能更好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4.

我们总觉得我们吃过的苦就不要让孩子吃了,我们走过的弯路就不要让孩子走了。我们害怕孩子受伤害,害怕他们受到挫折和失败。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做了本该他自己要做的事情,生生地把孩子养成了巨婴。

没有人会一夜长大。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从小一点一滴,在家庭教育中,在父母的影响下,慢慢学习累积而来的。如果我们把鸡蛋剥好了送到孩子面前;孩子鞋带散了,我们替他系好;我们总说你学习就好了,其他的不用管。孩子最终就会成长为一个生活的低能儿。

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了所有的生活,但总有一天,父母也会老,老到再也不能替孩子承担一切的时候,再来逼孩子成长,真的太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当下父母最该对孩子说的话,最该让他去做的事。

当父母放开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去面对自己成长中的每一个过程,经历每一个挫折,孩子才会越来越强大。

5.

父母真正爱孩子,是鼓励他去探索世界,亲自去经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在体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将成为他宝贵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只有去做了,去经历了,他才会明白,哦,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就这样做:

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胆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和赞扬,给孩子适当的建议。只有孩子亲自体验了,他才能学到生活的技能。

二、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是人生必要的成长经历。在错误中学会识别和自我纠正,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需要孩子自己想办法。

父母要做的是鼓励、是引导、是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会成长为有担当的人。

四、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爱与自由。

相信孩子有能力管好自己,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旁观者和引导员,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偏离方向的时候,引导孩子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在有原则的爱和自由的条件下,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成长。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做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