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红书天天学习打卡的博主,最终都上岸了吗?

 木铎新传 2023-10-15 发布于安徽
“一个人、一盏灯、一个闹钟,决战到天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学习博主的直播,真的很上头!他们在直播里,总是专心致志,学习时间超长,配合着直播间的白噪音和轻音乐,考研备考的时候放一个在旁边,氛围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可供参考的考研进度分享,因为不管每天学得再久再充实,我们也总想看看别人学得怎么样,生怕自己有哪些不足,落后在“均值”之下,渴望在这种对比和参照之下得到某种确定性

于是我们找研友、社群,或是在社交平台上翻看别人的“备考日记”,以判断自己的学习力度和进度。在社交媒体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每日勤恳打卡的学习博主,也可以看到找研友、考研自习室一类的帖子,动辄10h+的打卡很难不让人焦虑卷或被卷,这是一个问题。

(被正式确诊为浣碧,看不惯又卷不过)
一、凝视或被凝视,这也是一个问题
社交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娱乐和便利,从文化意义上看,其也带来了一场场自我追踪的实践。自我追踪和量化自我,也被称为生活记录、个人分析和个人信息学,个体通过特定的装置或设备,生成与自己相关的日常习惯、行为和感觉等方面的数据和图像,而后被定期收集、记录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优化自我的生活。

(某平台上,一些学习博主的打卡)
在备考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常常通过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长、背书情况、做题正确率等对自我进行着追踪与量化。比如说每天学习结束后或者睡觉之前的复盘,细数自己对哪些知识掌握的还不牢固,今天的学习状态如何,哪里还可以再提高……我们持续地进行着这项活动,以期改正自身不足,更加充实快乐地备考。同时也会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别人的学习进度,以和自身进行比照。

(铎铎子备考时发的动态)

以上这种实践就是一种“凝视”除了自我“凝视”,个体也会凝视他者、进行比较、调整自我。关于福柯的凝视讨论,首先要提到《规训与惩罚》。福柯分析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不仅注意到中间有监视所有人的监视塔这一空间设置,还特别强调囚犯由于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监视而渐渐习惯了自我监视。经过福柯重新解读的圆形监狱,其基底正是萨特所描述的被无形的他人凝视的处境,它提示着一个监视社会。
除了这种自我“凝视”,我们也会主动引入一些外在“凝视”。找学习搭子、练题搭子、社交媒体打卡,其实本质上都是通过引入“外在监督”,来加强“自我监督”。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更好地投入学习,要保持理智,不能忽视自身的具体情况;只是一味的去参考和学习别人,就进入了福柯“强迫劳役”的误区:这时的自我规训并非自觉、欢愉,而带有一定强制、迫使,最终令自己身陷囫囵。

二、与其内耗,不如卸载
社交媒体平台上学习博主的打卡,十分亮眼的还有各种好物安利和分享,电脑、iPad、大屏显示器、花花绿绿的各类本子和记号笔……“我好像发现了上岸的秘诀”“提升学习幸福感的十件小物”。在学习博主的帖子中,一些物品都显得那么好用又合理。“这么有仪式感,学习一定会变得更加快乐,疯狂买买买”“学习已经那么辛苦了,在买东西上当然不能亏待自己”。那么实际上,看似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拿去刷帖子、搜同款、下单的时间和精力从专一学习中剥离,不知不觉一下午又过去了。这就是鲍德里亚提出的“消费社会的丰盛景观”

(某平台上,博主们的考研好物分享帖)
彭兰老师在《媒介化、群体化、审美化:生活分享类社交媒体改写的“消费”》中提到,社交媒体平台在很多方面改写了人们的“消费”。它们促进了媒介化消费的深化,也由此加深了符号化消费及其影响。需要明确的是,学习博主的帖子、好物都不等于上岸的“符号”,学习博主“翻车”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一切“好物”按需购买即可,静下来心来踏实学习才是王道,我们的时间精力也不能被五花八门的媒介内容和商品世界所充斥和挤占。
三、不追时长,只求效率
那究竟每天应该学多久?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难发现,某些帖子其实只是打着“考研上岸”的名号将我们拉入消费社会的陷阱,精致、快乐、努力、高效、仪式感的背后也不一定就是上岸。
铎子在网上看到很多日更Vlog,制作非常精美。但对于考研人,特别是步入冲刺阶段以后,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视频需要剪辑、配字幕、加背景音乐和滤镜,甚至有的博主还会刻意设计脚本、打光调色......更别提与粉丝/黑粉互动交流,维护账号,这些都是需要劳心劳力的事儿。倘若日更,每日的有效学习时间,晚上的复盘回顾如何保证?隔天的学习复盘,汲取新的知识真的来得吗?

我们都知道,没有复盘、流于形式的打卡是无意义的。

与此同时,当“学习时间十个小时”“凌晨2点睡觉,6点起床”等字眼出现在学习博主的日常分享中,评论区也是很多争议留言“你们不困吗?你们不累吗?你们不需要充电吗?

学习时间不等于高效学习时间,高效时间即排除你状态不佳,知识进入大脑的时间,学习在精不在多。
给宝子们的建议:不要把“考研时长论”为圭臬,不要被学习时长影响从而陷入焦虑和无意义的消耗,实事求是的针对自身情况具体化解决问题才是最有用的。
观察小红书关于考研人几点睡觉的话题发现,早睡早起、晚睡晚起、晚睡早起的都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差异,学习时间段因此也不同,做到充分休息高效学习即可。
每个学习方式不同,在时间有限的考研中,学习更看重的是效率,切忌陷入自我感动的怪圈。
总之,对于社交媒体上学习博主发布的内容,我们一定要注意甄别,不可盲目模仿。不管每天学多久,漫无目的、自我感动、堆砌时长、伪自律一定是备考过程中的大忌,只要跟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进度慢慢来,按部就班也是伟大!

2024,在木铎,稳上岸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我们带你以渺小开始,以伟大结束”
哪怕是高的山峰,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的迈出一步
冲刺提升,木铎与你同在
编辑|可可学姐
策划|小树学长
主编|芋圆学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