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视角:谅山危在旦夕,从柬埔寨撤出王牌军增援,到了又不敢打

 春城春短春芳 2023-10-15 发布于吉林

在谈及1979年初春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那段历史时,很多人有这么一个观点:“这次出兵越南北部,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没有能够把越军主力从柬埔寨调回越南,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作战的部分目的没有达到。”那么,这种广为流传的看法符合史实吗?我们来看看越军自己是怎么说的。

空运回国

当北部边境战争爆发时,越军的王牌军第2军正在柬埔寨与民柬军队作战。奉国防部的命令,第304师的200名军官于1979年2月28日(这一天我军已经兵谅山城下)组成先遣队,乘波音707飞机赶赴越南北方前线。当时还是上尉的丁公泰是先遣队的成员之一,他1991年退役时任2军304师政委,上校军衔。“第304师有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每个团都派若干名军官参加先遣队赶往前线。“丁公泰这样说道。

越南视角:谅山危在旦夕,从柬埔寨撤出王牌军增援,到了又不敢打

“我们师的所有单位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乘船前往西贡,再登上飞往嘉林机场(河内)的航班。下了飞机之后,又乘坐汽车从陆路行进到谅山。 所有部队里面,只有66团7营比较特殊,他们是经陆路前往西贡的。”1991年至1993担任304师政委的阮春成上校说,“我们这个军多次执行紧急任务,但是哪怕在解放南方的春季大捷中,也没有通过空运机动部队。

阮春成回忆:“国防部命令收集所有类型的弹药,包括步兵的弹药。船上只有冲锋枪,火箭筒等步兵武器,但是没有弹药。需要的所有武器装备,通过火车和轮船运送。”“当时坐在飞机上,兄弟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谈。每个人都若有所思,沉思着。可能和我一样,没有人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即将到来的任务是什么,我猜我们可能会去北方,士兵们可以去任何地方,不用担心死亡,一切都是那么神秘。”

越南视角:谅山危在旦夕,从柬埔寨撤出王牌军增援,到了又不敢打

陆运回国

1979年2月的时候,阮永光中士在2军304师68炮兵团服役。“我们的任务是清除民柬军队的残余,并给101旅解围,当时我们接到命令紧急撤军回国,”68炮兵团不是乘船行军,而是陆路机动,军指挥部调集了近50辆汽车运送部队。

我们的目标是撤到河仙,因为这里是回越南最近的路。除了运送兵员的卡车之外,还有各种火炮的拖车(高射炮、地面火炮)。拖车上装载着弹药和搭载着人员,在汽车尾部有一个拖着大炮的钩子。我们团有36门火炮,每门炮都重达2吨以上。但是,车辆开得非常快,是尽可能的快。

从柬埔寨的撤军行动开始以来,部队以交替掩护的方式撤出。如果前一个单位撤退,则后续单位保留相同的战斗阵型,以确保前一个单位的安全行动。在撤退的路上,既行军又战斗,与民柬军队的沿途伏击作斗争,直到到达河仙市。各种车辆昼夜兼程,先到坚江省的河仙,然后到同奈省的河奈,乘火车到太原,然后继续坐汽车沿公路到谅山。

越南视角:谅山危在旦夕,从柬埔寨撤出王牌军增援,到了又不敢打

当我们到达河奈火车站时,正好遇到了一列刚从北方驶来的火车,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河内人,因为战争他们撤离南下。看到有大批部队集结的他们互相说:国家把主力部队都送上去了,有什么好怕的,我们也回去,于是许多居民又乘坐火车返回北方。

3个人分到1个硬座,显然是没有足够的座位。士兵们坐在车厢地板上,坐在走廊上,甚至坐在厕所门口,到处都是人。那列火车除了68炮兵团之外,还有同样隶属于2军的其他友邻部队。但具体是哪个单位,出于保密的原因,士兵们不允许相互打听,所以我们不知道同一趟列车里还有哪些单位。

越南视角:谅山危在旦夕,从柬埔寨撤出王牌军增援,到了又不敢打

船运回国

203坦克旅没有从陆路行军,而是从西哈努克港乘船撤回国内。老兵阮进武c回忆说:“所有的坦克和装甲车都被装进了海军的505号军舰(100米长,15米宽)。坦克和装甲车都被固定在巨大的钢梁上,这样它就不会在军舰遇到风浪的时候摇晃。这是203坦克旅第三次快速机动,准备迎敌!

但这次是乘船机动。头两天,大家还在唱歌,渴望尽快到北部边境作战。第三天,大家都晕船了,因为海浪实在是太大了,一波又一波的拍打着甲板!经过9天8夜的铁路输送,部队到达海防,随即又从海防出发向嘉林挺进,然后又从嘉林开赴太原,最后到达边境地区。

越南视角:谅山危在旦夕,从柬埔寨撤出王牌军增援,到了又不敢打

点评:3月7日,北上增援的2军所属304师和325师(均为越军第一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师)已经抵达谅山以南地区。55军撤离谅山市之后,为了打击敌人反扑,专门在扣马山、扣当山、395高地一线等了3天,结果越军不敢上来,遂于11日零时继续回撤,至12日6时前全部撤回我国境内。

事实非常清楚,黎笋集团为了确保首都河内,重点加强北部边境防御,1979年3月就把侵柬主力第2军调回北方,304师驻谅江县、306师驻陆南县、325师驻陆岸县,并新建第5军(14军)、第6军(29军)、第7军(68军)、第8军(26军)。战后更是将军队主力集中部署于北部战场,重点加强北部一线防御。使北部兵力常年保持占军队总兵力的60%,一线兵力占北部陆军总兵力的60%,并加快改善北线军队集群的武器装备,频繁举行战略性防御演习及各级防御作战训练。

通过1979年还击作战和80年代牵制作战,我军成功地牵制了越军六成的兵力,实现了对越长期保持军事压力的目的。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