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否定孩子哭,到包容甚至鼓励孩子哭,我走过的长长弯路

 吕静贤 2023-10-15 发布于广东

文丨吕静贤

你的孩子喜欢哭吗?你有一个爱哭的孩子吗?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哭?

身为父母,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孩子的哭。

对于孩子的哭泣,你怎么看待?

要知道,你对孩子哭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他将来的情绪成熟度。

在孩子的哭上,我无意中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

01

大宝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哭,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而我也不例外地和大多数父母一样,不就着孩子:不理他怎么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被他哭得烦了,干脆把他哭的相片用手机拍下来。在平时他不哭的时候指给他看:你看,你总是哭,丑不丑啊?大宝这时也会不好意思地笑。

叫孩子少哭点、不要总是哭,一开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

可是后面好像有点不妥了……

没记错的话,那时大宝也就两岁多,有两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次是在饭店,孩子在桌子下玩,猛然抬起头,“砰”的撞到石桌上。对,是石桌,不是普通的木桌。那撞的力度,听那重重的“砰”的声音就可想而知。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但……仅仅只是两三秒,就没声了。孩子闭上了嘴,虽然眼泪还止不住往外流。

还有一次是在亲戚家,孩子突然不小心磕到下巴,当时下巴都已经流血了。孩子也是“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但不到10秒,一切归于寂静。

大宝真的就不爱哭、不哭了吗?不,尽管看起来他似乎哭得少了,但实际上他哭得更多了。

比方说,在他五、六岁时带他去公园,讲好了只玩几样。结果玩完之后他又闹着再玩。我当然是照着约定,不给他玩,结果他哭啊哭啊……哭了好长时间。甚至有路过的行人也好奇地盯过来,似乎我这个当妈的在虐待孩子一样。

而这样的情形又常常出现:基本上每次去公园跟孩子事先约好玩几样,到最后都因孩子不守约定而大哭大闹。

“该哭时不见他哭,不该哭时又总是哭。”有时我忍不住向老公抱怨。

直到现在,大宝已经10岁了,可是还是常常说几句眼圈就会红、就会忍不住抽泣起来。

02

是我家大宝天生的过于多愁善感的性格所导致的爱哭吗?

我想,肯定有不少读者会认为我家大宝爱哭的原因是天生性格所导致。

但很可惜,不是。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反思甚至有些紧张的原因。

因为我家大宝的天生性格恰恰与多愁善感相反,他是一个开朗甚至没心没肺的乐天派。因为我身边亲戚中也有这样的孩子,他俩的性格很像。

如果用《西游记》中四个角色来形容人的性格的话:唐僧中规中矩,孙悟空冒险叛逆,沙和尚严肃认真,猪八戒开朗乐观。那我家大宝一定是属于猪八戒这种类型:热情开朗。

为什么一个天性热情开朗的孩子,后面却长成一个动不动就掉眼泪、多愁善感的孩子?尽管平时不哭的时候,孩子也是那么地乐观开朗。

而且如果说内向,实际上二宝的性格比哥哥更内向,自尊心也更强。但,在平时,二宝却比哥哥开朗、大胆多了:爱说爱笑,主动和外人打招呼。在外人眼里,反而弟弟内向,哥哥外向。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3

直到我看到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我才多少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我在对待孩子哭上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

对于孩子的哭,书里的观点就是:允许孩子自由地哭,同时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都是他(她)最坚实的情感后盾。

作者说:每个孩子(每个人),只有情绪得到包容,并表达、发泄出来,这个人的情绪才能得到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一味地被压抑和否定,那么这个孩子不但止容易心理上出现问题,而且情绪永远得不到成长。

因为情绪被压下去,被不代表它消失,其实它还在、一直在。也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冒出来。

现在想想大宝小时候摔跤总是忍着不哭,去公园时自己的意愿遭到否定又拼命哭,就是因为原来一直积压的委屈情绪一直在那里啊!遇到合适的时机就突然爆发。

而且压抑情绪不但止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阻碍一个人的情绪成长。

作者举了我们平时看的电视剧的情节:成年人相互扇耳光,歇斯底里地乱宣泄,彼此说话吵架,对儿童火冒三丈地吼叫……

这些都是情绪没有得到成长的表现和后果。用作者的话说是“年龄可能长到了40岁,智能也可能长到了40岁,但情绪部分还在3岁,不受自己控制和管理”。

想想这些年,每一次大宝哭,我都把它看作是负面情绪。很多时都是无视,任由孩子在那哭而不去理。而这无视的下面,实际上也就是对孩子情绪和情绪表达的否定。

很多次,大宝在闹情绪哭完之后,又笑嘻嘻或安静如常地回到我们中间,继续如往常那样和我们正常地互动。

我以为孩子好了、没事了,或者说我有许多东西要关注(如年幼的小宝、家务、工作、学习等),于是我无暇或忽视对大宝情绪、心理的关注。

于是这些委屈、无人理解的,甚至因觉得这样做不好、不对而带来的内疚、自责等情绪,占据了孩子内心的空间,甚至压抑了孩子。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直以来、长年累月。

当我明白这点后,我开始包容孩子的哭,鼓励孩子想哭就哭

04

父母要如何看待并面对孩子的哭呢?

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一是要认同和包容孩子的情绪。

在作者看来,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是正常、合理的,都是情绪的自然流动。

所以对于孩子的哭泣,父母应持认同和包容的态度。就是肯定孩子哭,甚至鼓励他哭,把情绪表达出来。

二是等孩子哭过之后,去倾听孩子。

也就是了解孩子哭的原因:为什么哭。

最后,和孩子一起来分析、审视这个情绪:这个情绪下面到底藏着什么东西。

其实在第二步倾听孩子讲哭的原因时,就已开始了分析:孩子在讲的同时,实质上内心也在边讲边逐步捋顺思路,慢慢看到情绪产生的过程。

等到第三步,孩子已能跳出自己的角色,以第三者、旁观者的角度和父母一起去看清自己情绪产生的整个过程。

当孩子在一次次这样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了自己的各种情绪后,对情绪的把握也就越来越自如,最终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要知道,现在我们很多成年人的情绪,并没有达到相应生理年龄的成熟度。

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很多成年人,小时候都给父辈以“听话”、“不许哭闹”等理由给压制住了情绪的表达,从而情绪再也没有获得足够的空间去成长。

正如作者所说的:

成人如果也像儿童那样哭,成人的成长也会长足起来。

哭,是一种疗愈。

当我明白了哭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仅仅是一个人的正常情绪表达(而且不仅仅哭,各种情绪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各方面都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我开始包容孩子的哭,鼓励孩子想哭就哭:哭并不可耻,哭是一个人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

有一次当大宝被爸爸批评眼里充满泪水,而又被爸爸批评“那么大了还总是哭”,后面我把那段文字读给大宝,希望孩子能正确看待哭以及其它负面情绪。

读过之后,我看到孩子的眼睛,甚至气色好了很多,感觉面上似乎带了光。原来黯淡的面色,似乎一下光亮了不少。(后面我也跟孩子爸沟通了关于孩子哭的重要性)

我想,孩子应该是明白了哭并不是原来自己心目中一直认为的那样消极不堪,原来哭也很正常甚至很有价值:能让人获得情绪的成长,也是一个人情绪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正确地看待哭等负面情绪,我们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完全地成长

05

你如何对待孩子的哭?如何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

你又有多久没哭过了?距离上一次哭过了多长时间?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文化里都有这样的观点:哭不好,是一种负面情绪。

这也导致不论是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还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否定哭,希望孩子不要哭,甚至不给孩子哭。

可是,哭也是一个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啊。就如人喜悦、开心时就会笑一样,人在悲伤、难过时也自然会想哭。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一味地被压抑而得不到表达,想想会发生什么?就如水流如果不给它流淌而是堵住它,会怎么样?它会越积越多,有一天会溢出来。

对于一个人的情绪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过多的负面情绪堆积起来而又得不到表达的话,这些负面情绪也会溢出来。

它会怎么溢出来呢?一般有两种结果:

一是向外溢出。把内心积压的情绪向外发泄;

二是对内攻击。把所有积压的负面情绪朝自己刺去。

前者搞不好与他人、外界的关系,后者则容易自残、否定、贬低自己。

不论哪一种,都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尤其在长年累月中,不断累积。

而且当一个人的情绪总是处于压抑和否定的状态中时,这个人的情绪也就缺少了成长和发展的空间。那么即使外在年龄再怎么增长,情绪也依然得不到滋养和生长。

所以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并阻止孩子把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对孩子无论是情绪的发展还是心理的成长,都伤害非常大。

06

也许有父母会说,包容、支持孩子哭,难道不分场合吗?尤其是孩子大了,也能这样随时随地想哭就哭吗?

当然不合适。

但是,如果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就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情绪的环境,并包容和尊重他的各种情感。那么孩子长大后,还会不可控制甚至驾驭自己的情绪吗?

要知道,情绪是可以成长的,而前提就是能自由地抒发出来,并获得认同和理解。

只要能自由地抒发,同时获得理解和尊重,那么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认知也自然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这过程中,情绪也成长起来了,也自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所以当你的孩子哭的时候,或者你的孩子喜欢哭、经常哭,请不要阻止,更不要否定,而应认真地看着他,对他说:孩子,哭吧,妈妈(爸爸)一直在你身边。

当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被表达出来后,那情绪也就不在、化解了。

否则,一味阻止、压抑他的情绪表达,那负面情绪不但没消除,还被埋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随时有可能爆发或在某个时候触景生情一下溢出来。

而且这样一味地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不仅深深伤害孩子的身心,也阻止了孩子的情绪成长,害了孩子。得不偿失。

后记:

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认为学习大过天。但殊不知,孩子的成长应是全方面、各方面的成长,而不仅仅只是学习技能的发展。

现在很多孩子患心理疾病、动不动就跳楼,很大原因就是我们教育都把重点放在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孩子的其它方面。

这样做,即使孩子将来成绩再优秀,但身心等其它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成长和发展,也依然得不偿失、害了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