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维为什么不干掉祸乱蜀国多年的宦官黄皓?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10-15 发布于山东

章武三年(223年)五月,17岁的刘禅正式称帝。因为刘备请诸葛亮和李严孤苦伶仃,刘禅虽然当时被称为皇帝,但也不用太操心国家大事,他最主要的是在后宫享受惬意的生活,这就给善于拍马屁、阿谀奉承的太监黄皓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由于刘禅非常忠诚和宽容,他和黄皓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黄皓和黄皓之间的关系,甚至时不时都形影不离。

魅力刘禅,私下和陈志交朋友:

当然,一开始,按照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的说法,黄皓对刘禅的忠告,也仅限于刘禅自己的爱好或者宫中的一些事情。

但后期,延禧九年(246年),董允病逝,陈仪接任侍从之职,开始与黄皓一里一外地合作,寻求蜀汉的中央集权,给了黄皓干涉朝廷军政的机会。延熙十四年(251年),尚书令陆仪逝世,陈知继任尚书令(丞相),增设镇军大将军。陈知虽然名义上还在大将姜维手下,但实际上,朝堂上的大权已经完全掌握在陈知和黄皓手中,姜维铎在外带兵,在朝政事务上也没有多少发言权。法院。不过陈知支持姜维的大部分军事行动,这与黄皓不同,所以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黄皓掌权,大乱蜀汉:

景耀元年(258年),镇军大将陈植病逝。

多年来,黄皓因与陈志共同决定蜀汉军国大事,权欲横生,怂恿后主刘禅授官,被从黄门令晋升为中常侍郎和车都卫,开启了他独揽大权的时代。当时,蜀汉中央的许多大臣都依附于黄皓。根据《晋书》的说法,有位名叫罗宪的大臣不愿意与黄皓交朋友。东太守。据《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记载,刘禅的弟弟刘永看不惯黄皓的权势,所以黄皓经常向刘禅说刘勇的坏话,让刘禅“有些冷落,不让见”他十几年了。”

景耀二年(259年),刘禅任命范建为尚书,命范建与董觉、诸葛瞻统领朝政,姜维则继续带兵外征。

无暇顾及朝廷事务。范建虽不像陈植那样与黄皓为伍,但他与董珏、诸葛瞻并没有打压黄皓,劝诫刘禅错误,黄皓继续插手蜀汉军国大事。

为了威慑姜维,逼他留在外面:

姜维虽然常年带兵在外扎营或征战,但对黄皓在朝堂上乱来也很不满。后来,他认为黄皓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分了,于是在景尧五年(262年),他特地请皇上刘禅下书,让后来的主公刘禅处死乱世中的黄皓。当时已经大权在握朝政的刘禅不甘心杀了黄皓这个陪伴了他30多年,给他带来无限幸福的近臣,所以他明确回复姜维“不同意””又解释道:“昊趋向小臣耳,对董允咬牙切齿,我素来恨他,你何不介意?

说明黄皓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董允过去常常恨他,我也常常恨他。将军不要与他结识。为了安抚姜维,刘禅还特意吩咐黄皓向姜维赔罪求饶。

对于太后刘禅的治疗结果,姜维很是无奈。他看黄皓这些年在朝中培养出不小的权势,羽翼已丰,他怕自己留在朝中,随时会被黄皓陷害,岂不是'那不是坏事吗?于是姜维让刘禅佐去塔中练兵,以免黄皓可能陷害他。姜维吓得难得回成都留下来。

国破囚禁,结局空虚: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攻蜀前夕,姜维得到消息,写信给刘禅,提醒他魏国可能对蜀国出手,并建议:刘禅调兵固守,备敌。

太离谱了,这种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刘禅先找黄皓商量,黄皓却用鬼魅巫术迷惑刘禅,说是“鬼神”预言魏国敌兵会来不要攻打我蜀国,假装姜维什么都没说,告诉刘禅。刘禅听信了黄皓的鬼话,根本没有把姜维的正确意见当回事,还真没有将姜维的警告信息转告朝中其他大臣。

当邓艾大军天兵降临之时,蜀国中央顿时慌了。诸葛瞻虽有御敌之勇,却无力杀敌。

刘禅投降后,估计黄皓也可能幻想着向邓艾讨功劳,但邓艾早就听说了黄皓“奸诈阴险”的名声,所以将他关押起来,打算待会儿杀了他。但是因为当时邓艾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他可能没有时间去管黄皓被处决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所以黄皓趁机用重金贿赂了邓艾身边的人金钱以获得避免死亡的命令。黄皓的具体结局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是小说《三国演义》却填写了黄皓在司马昭之命下被凌迟处死的结局。估计黄皓的结局不会好。就算司马昭不杀他,只怕他也会死在成都叛军或者蜀汉一些恨他的人手里。

●刘禅为何会宠信宦官黄皓?

见解一:

刘备做事非常老道,他绝对不会把大好江山交给一个废物来管,在刘备过世之后,蜀中大权尽数掌握在诸葛亮之手,就连什么时候北伐,什么时候为刘禅添妃子诸如这般的大、小事情,都由诸葛亮一人决定。

在诸葛亮在世期间,刘禅根本不敢乱来!后来诸葛亮北伐失利,自己病死战场。后来,董允,蒋琬、费祎先后接管蜀中大权,不过他们的命都不长,特别是在董允去世之后,刘禅便开始宠信宦官黄皓,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就连此时的大将军姜维,进言除掉黄皓,因为姜维早就看破黄皓绝对会误国!对于姜维的上书,刘禅仅仅说了数字,“他只不过是一个阉人”意思就是他就是一个太监而已,不用太在乎他,他也根本翻不起什么浪,大概理解就是这样!

公元263年,姜维率先发现,曹魏军马出动,并且第一时间便将军事急报送于蜀中刘禅,不过刘禅却瞒着蜀中众位大臣,如此大事!倘若是稍微有点常识的良将都知道要召集属下众将商量对策,不过刘禅这位皇帝倒是非常的牛!他直接与宦官黄皓私下看了就算是完事了,还听信了黄皓之言!“曹魏不可能翻山越岭来攻蜀中!”如此小儿之语,刘禅居然相信了!当邓艾偷渡阴平之时,刘禅觉得他的末日就来了,即使派遣了诸葛瞻救援,但仍然改变不了任何局面!最终选择投降!

其实,蜀汉灭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有关,一个阉人,他身上究竟有什么优点,值得刘禅对他如此宠信?其实原因很简单,归根到底还是诸葛亮在世之时对刘禅管理得太严格了,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世期间,他在政治上严格执行“廉政”当然了,首先他自己也是做到了“清廉”在孔明死后,留给儿子的遗产便是成都的800株桑树。

清廉固然是好,但是就连朝中刘禅选取妃子,当然这事是董允负责,董允认为刘禅妃子已经有12人,已经完全足矣!当然诸葛亮对此事的看法也是一样,因此刘禅始终没有纳妃,久而久之刘禅或许对诸葛亮也会产生些许意见!只是不敢当面表达出来!至于宠信黄皓,刘禅完全把他当作是“另外一个自己”自己敢想而不敢做的事,全部都由黄皓完成!至于刘禅宠信黄皓的根本原因,或许就是诸葛亮当时太过于强势,太过于霸道!这个原因非常尴尬…

见解二:

看这黄皓的史料记载,书生发现黄皓刚开始其实是没有被刘禅重用的,或者说黄皓官太小,根本就入不了皇帝的眼。

黄皓是蜀汉皇宫的一个宦官,其生卒年不详。刘禅17岁登基成为皇帝,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才算正式亲政,此时刘禅已经29岁了。而黄皓虽善于溜须拍马,可是有一位侍中董允一直不喜欢黄皓,这位侍中在世时黄皓的官位才是个小小的黄门丞,而且一直到延熙九年(246年),侍中董允去世,换了位侍中陈祗和黄皓是表亲,黄皓这才算开始慢慢往上爬并且可参与政事。

说到黄皓不得不说的是蜀汉的第二位守护神——姜维,字伯约,姜维可以说是死不瞑目呀,据说姜维收到蜀汉后主刘禅发来的命令,要其与蜀汉兵将投降,气得姜维和蜀汉众将士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

而姜维与黄皓可以说是死敌,景耀五年(262年)姜维曾经上表刘禅请求斩杀黄皓,而黄皓也想废掉姜维进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可是蜀汉后主刘禅不准,黄皓也没废掉姜维,姜维也不敢回成都,就躲在沓中种麦。黄皓一个宦官怎么就有废掉姜维的想法?他的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大家也都知道姜维是什么人,他可以说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人,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但姜维虽有小胜却大败了数次。很有意思的是在刘禅亲政的前几年,姜维虽然得到了重用也数次出征剿灭蜀地羌胡族叛乱,延熙六年(243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到了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但是姜维看起来是步步高升,可是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出西平的时候,蜀军不克而还,姜维自以为熟知西方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可以控制陇西,每当姜维想兴兵前往,却遭到费祎的节制,使姜维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

更有意思的是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被刺杀身亡。夏,姜维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救援,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却已因军粮耗尽而退军。姜维领军征战竟然军粮不足,这是什么情况?费祎之死到底是谁干的?

反正费祎死后,姜维才算真正的顺利继续诸葛亮的北伐中原计划,从延熙十六年(253年)到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维从卫将军加督内外军事一直升到大将军,这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蜀军伤亡惨重,姜维请求自贬为后将军,但却行大将军事。

景耀元年(258年),姜维听闻诸葛诞兵败身死后,于是引兵回成都,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而黄皓也就在姜维升迁的几年,也获得了蜀汉后主刘禅的赏识,黄皓开始参与朝政,也很有意思的是诸葛瞻、董厥这些蜀汉重臣竟然对黄皓视而不见,也没有向后主刘禅谏言。

而蜀汉后主刘禅见到姜维上表要求斩杀黄皓时,刘禅不同意还说道:这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还命黄皓向姜维谢罪,可是姜维却害怕起来,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说到这,大家看明白没?黄皓能肆无忌惮的干涉朝政为其撑腰的是谁?黄皓这位小人怎么就让大将军姜维害怕了?姜维害怕的到底是谁?黄皓的作用和费祎是不是很像?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书生估计大家也就知道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是为了谁?

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说刘禅是一个没有心肝的人,在书生看来皇帝本就不应该有情,而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是带有贬低姜维的意思。

而南宋史学家胡三省评价姜维说: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

蜀汉后主刘禅先是重用姜维北伐中原,后有宠信宦官黄皓遏制姜维北伐中原,真不知道刘禅是怎么想的?也无法评价刘禅,因为成王败寇对于历史来说,司马昭说了算。

见解四:

诸葛瞻临之死之前说了实话:在董允死中宦官黄皓成为中常侍,兼都尉,可以说是官高职大,朝中很多就依附了他,黄皓对大将军姜维的北伐,始终是看不惯,长期与其较真儿,这确实也使姜维无比头痛。不仅如此,黄皓还利用刘禅的信任,竟然在刘禅的耳边说,刘禅之弟刘永的不是,最终使刘禅将其弟,调往了偏远之地,被贬为太守,被贬原因仅仅是刘永对黄皓的做法比较厌恶。

刘禅为何要宠信宦官黄皓?诸葛瞻在与邓艾决战于绵竹之前,曾经说过,“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何敢言返?”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对于国内我没有能力除掉黄皓这个大国贼,对于外部呢,我又不能很好的对姜维北伐进行牵制,怎么还好意思返回到蜀汉呢,于是最终战死于绵竹。

虽然诸葛瞻没有点破,但从诸葛瞻这句话之中,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刘禅宠信黄皓的端倪,一个宦官能动摇国事,可见蜀汉后期朝廷的昏暗,刘禅的暗弱,同时也能看出刘禅在后期成为了一个十足的享受主义者,不听忠言,却专宠宦官,为什么呢?因为宦官都是比较听话的,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跟现在的领导一样,都喜欢这样的,当年诸葛亮又何曾不是这样呢?明明刘备已经讲明,不要重用马谡,而诸葛亮仍然重用,在蜀汉后期大将军姜维,诸葛瞻,一个是诸葛亮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的女婿,另一个是诸葛亮的传人,而自己虽然是主子,但有些话还是不得不避讳,据《蜀书.刘禅传》中可以看出,刘禅后期是不支持姜维北伐的,或许也是正因为如此,才导致黄皓专权。

●蜀汉大将军姜维为何杀不了一个小宦官黄皓?

看法一:

黄皓这个三国时期蜀汉祸国殃民的宦官,史载他“便辟佞慧,甚得刘禅喜爱”。蜀汉故丞相名臣董允在世时,恪守正直,他办起事来一丝不苟,是个严苛强硬的监督者。

他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就连刘禅想多讨几个妃子,董允这个称职的“皇家监管机器”都直谏:“古代的帝王一般多的也就12个后妃而已,您已经足够了,不宜增加!”。对于黄皓,他是有过必责,因此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干政。

董允谢世后,接替他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接纳黄皓,慢慢让他逐渐得以干预朝政。特别是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迷惑刘禅,操弄威柄,独专国政,最后导致了蜀汉的覆灭。黄皓其人阿谀献媚,非常受刘禅宠信。

宠幸到什么程度?后主的同胞兄弟鲁王刘永因一向憎恶黄皓,黄皓取得刘禅的信任把持朝政后,在刘禅耳边谗言离间刘永。于是后主渐渐疏远刘永,以致刘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见哥哥刘禅。当时被誉为“蜀中子贡”的巴东太守罗宪,品性和能力都相当优秀,就是因为不肯趋附黄皓,就被他踢出朝廷走得远远的去戍边,使大才不得重用。

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蜀汉大臣要么依附、交好黄皓,要么隐退。大将军姜维在侯和再败于邓艾后,蜀中对其颇有不满,黄皓早已想将姜维拿下,一度想换上自己的亲信——右将军阎宇。

早已对黄皓肆无忌惮地擅摄朝政不满的姜维得到秘报,勃然大怒,向后主刘禅上奏,直言要杀掉黄皓。

刘禅的回复耐人寻味: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并语含机锋地反问:“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皇上的调子虽低,但是隐含的压力让姜维胆寒:难道你比过去的董允丞相还有能力、更权威?他尚且能将就我给我留下这个幸臣,你想怎么样呢?

姜维本非蜀人,中途因归降而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劳而无功,所以颇遭保守反战派的非议。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董厥和樊建等掌权,姜维常年征伐在外,宦官黄皓是天子近臣,整日陪侍左右,随时可以进献谗言。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持亲信阎宇掌管军事大权。

更糟糕的是当时蜀汉执掌中枢的诸葛瞻、董厥等人本来一向也对姜维征战不休颇有微词。很多人看到的是姜维与宦官黄皓斗法,其实在蜀汉朝廷中,反对姜维的不仅仅是黄皓,更权威的人物是诸葛瞻、董厥等。

公元262年,姜维北伐败归,领政的诸葛瞻、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疲民弊,一度密谋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实际是要剥夺他的兵权。所以黄皓顺势谋划以自己的亲信右将军阎宇取代姜维领兵,在这件事情上,如果黄皓不是得到支持和怂恿来贯彻诸葛瞻、董厥的意图的话,至少是得到他们的默许。

姜维由此看出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他和黄皓的斗争不仅仅是正义和邪恶之争,背后还有夹杂着北伐派和保守派的斗争,或许还有老根底人马和中道归降派(比如姜维)的矛盾……

再说黄皓作为皇帝的最亲信的助理兼秘书,黄皓的意思多大程度上代表刘禅的意见?姜维就是有天大本事,也不敢擅杀黄皓,那不等于造反吗!打狗毕竟还是要看主人!

自刘备死后,刘禅就成为蜀国的第二代皇帝,可偏偏遇上强势的丞相诸葛亮。他虽名为皇帝,实际上等同于傀儡,朝中大小事务皆取决于诸葛亮,刘禅能不窝心吗!诸葛亮之后的蒋琬、费祎等虽说威望和严厉不及“相父”诸葛亮,但也是盯得紧紧的,再说还有那个怒目金刚董允!

那时,只有小宦官黄皓是他最贴心人,好不容易熬到那些人都挂了,终于等到自己真正执掌乾坤的这一天。对于和自己共患难的黄皓,自然不能亏待,自然要委以重任。

姜维虽然官拜大将军,录尚书事,从官阶上看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他基本上一直都在边境负责对魏作战,并不像东汉时期的大将军那样是最高执政者,他的这个大将军,不是总理,而更接近于国防部长。 而黄皓就不一样了,他是天子近臣,最信任的大太监之一,岂是姜维一个武将说杀就杀的?如果姜维带着人进宫要杀黄皓,怕不是马上就被扣了个犯上作乱的帽子,自己就先被弄死了?

所有这些,使姜维意识到他已经陷入一张矛盾、意见、利益、权力角逐的大网中!这不是他有精力、能力和时间来破解的。鉴于朝中大臣多依附于黄皓,姜维深感久后自己恐怕在朝中迟早会遭到暗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在秘书郎郤正的指点下,姜维上奏请求到沓中屯田,远离成都。

黄皓这么为所欲为,史学家陈寿说了一句话“咸共将护,无能匡矫。”,实际上是批评当时统摄国事的诸葛瞻等不能据理直言匡谏后主,而任由黄皓等阉人揽权生事而不加以制约。所以正气不彰,邪气弥漫。整个蜀汉朝廷已是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事实上,这个观点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诸葛瞻本人的印证,他战死前的悲鸣“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何面而反?”就揭示了这种状况。

作为大将军的姜维带重兵在外,别人不敢轻举妄动,或可幸免于难。这实际上是名为屯田,实为避祸,这就为蜀国以后的灭亡埋下伏笔。

说法二:

蜀汉景耀元年,姜维从陇右前线返回成都,刘禅恢复了他的大将军职位(两年前,姜维因段谷战败被贬为后将军)。

姜维又是满血复活了!激动之下,他做出了一件让他足以后悔一生的事情:

上书刘禅,要求处置黄皓!“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华阳国志》)

01打狗还得看主人

与其说姜维犯了左倾幼稚病,不如说他缺少政治智慧!

刘禅当然认为姜维最终目的是想要政治权力。

但对于受够了窝囊气的刘禅来说,好不容易偿到了掌握权力的甜头,如何愿意轻易交出来!

在皇帝眼中,太监黄皓只不过是自己身边的狗而已!

欲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

于是刘禅冷冷的回答:"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要说刘禅还真是个实在人,好像生怕姜维听不懂似的,非得把话说得这么直白,还带着如此强烈的情绪!

说黄皓只是个跑腿带信的人也倒罢了!

重点是刘禅提及了董允!

要知道,董允在担任侍中和尚书令时,把这主仆二人欺负惨了!不仅多次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更是三天两头骂黄皓、简直像骂龟孙子一样!

董允之所以如此胆气豪,还不是因为背后站着掌握朝政大权的诸葛丞相!

此时,刘禅对姜维的话外音就是:我好不容易才过上两天舒心日子,你姜维可千万别学董允了哈,更莫幻想当诸葛丞相!

刘禅早已不是那个丞相面前唯唯诺诺的小皇帝,此时的他也只是比姜维小四岁的五旬老汉了!姜维感到后背有点发凉!

“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

要说姜维还算识时务,知进退。但刘禅命令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还是把姜维惊着了!

02低头认输

这一番交锋让姜维打了退堂鼓,也彻底暴露了姜维的政治才能,只能说诸葛亮当初真是太高看姜维了!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他若果真思虑精密,也不至于犯下如此低级的政治错误了罢!

如果他才兼于人,在政治上那怕学到诸葛亮的百分之一,也不至于临阵直面对手才发现受制于阉人而怯于应战!

03少壮派

事情走向奇皅的反方向:”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事后要求黄皓放过自己,这哪里看得出胆义来,谁又在逼身为大将军的他呢?

如果只是刘禅,姜维应该还可以想想办法。

但事实上,在成都,姜维自身孤立无援,更因其军事上连年征战、少有建树,导致政府当权派中其反对者众多,想要取其大将军之位而代之的更不乏其人!

实力最强的仍然是诸葛家族的人!

当此时,原丞相府长史辅国大将军董厥当权,真正的实权人物则是刘禅的女婿--驸马都尉诸葛瞻(诸葛亮之子)!

这些人为了争取更多政治利益,都与黄皓枝附叶连!哪个姜维都惹不起、搬不动!这或许是姜维不敢妄动的真正原因吧!

按理说,姜维也算丞相府的旧人,曾与诸葛亮情同父子。但诸葛瞻此时也已经三十二岁,官拜尚书仆射、军师将军,心中怕是也盼着年近六十的姜维赶紧退休让位呢!

当然在诸葛瞻眼中,黄皓也只是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人而已!

在最后一战--绵竹之战中,诸葛瞻父子双双殉国,而其子诸葛尚赴死敌阵时说出了心里话:“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

诸葛尚语含悔恨,终有遗憾!表明黄皓一直在诸葛父子的清除计划中,只是没来得及实施罢了。

或者他们也曾像姜维那样临阵退缩了,毕竟黄皓身边还有执掌兵权的右大将军阎宇!

04难树声威

尽管有诸葛亮的强力推荐以及自身的军事才干加持,姜维得以曹魏降将的身份接掌军事,但政治上的考量则复杂太多,事实上诸葛亮遗命明确的政治继承人只有蒋琬和费祎!

诸葛亮死后,蜀汉不再设丞相一职,相权除了被刘禅大部分收回外,其剩余部分转移到尚书令职位上,蒋琬、费祎都提任过此职务,尚书令的班次表面上低于大将军,但却是政府实权要职!

在费祎主政时,姜维曾经获得与费祎共录尚书事的权力,说明费祎曾把姜维纳入接班人计划加以考察。但二人很快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姜维被挤出政治权力中心,尚书令一职交给了董允!

而不久后,费祎在汉寿新春酒宴上被曹魏降将郭修公然行刺身亡,姜维主使的嫌疑最大!

不仅仅因为郭修是从姜维军中提拨上来的,更在于此时姜维与费祎利益上存在巨大冲突!

但即便在费祎死后,姜维仍没能继承任何政治遗产,因为象征相位两大实际权力:一是行尚书事,二是益州刺史。他一个都没捞着!

虽然当上了大将军,但其军事权力其实也是大打折扣!

姜维名义上是大将军,却基本只能直接指挥西线的凉州军团(姜维兼任凉州刺史),要调动其他军队都得通过刘禅下令!

军事建制自然也是极为混乱,甚至互不统属!光是挂了大将军名号的就有多人,比如阎宇为右大将军,董厥为辅国大将军,宗预为镇军大将军,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还有征西大将军胡济,这些人将军名位虽均低于姜维,但实际上姜维却很难直接指挥得动,比如驻守汉中的胡济就曾明明白白摆了姜维一刀:

延熙十九年,姜维与胡济相约参加上卦会战,但胡济却无故爽约,导致姜维被邓艾击败,而事后胡济也未见任何官方处罚的记载!

而张翼每次被姜维派活儿也都心不甘情不愿,二人甚至多次产生正面冲突!

由次可见,姜维在蜀汉阵营中似乎始终没有摆脱曹魏降将的标签,即使身居大将军这样的高位仍无法建立起个人威望,更难以获取影响朝局的政治资本!

这当然主要是姜维自身的政治能力问题!在朝中没有建立政治同盟或无法经营自己的势力集团,又没有杀伐立威的勇气,最后当然只能是恢溜溜到沓中去种麦子了!

05蝴蝶风暴

姜维个人的政治失意,却成为引致蜀汉亡国的蝴蝶风暴!

理论上讲,姜维作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是有资本根本不用依靠皇帝的力量轻松斩杀黄皓的,前提是他有杀伐果决的政治能力去处分危局!但他显然退缩了。

他在诸葛丞相身边也呆了整整六年,却始终学不到斩马谡、黜李严那样的政治家胆量和风范!

他不是诸葛亮,更不是司马懿,政治斗争于他而言或许比带兵打仗高深多了!

姜维在蜀汉一生几乎都在征战,有胜利的喜悦,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从未失去战斗的勇气!

但政治的失败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以至于姜维真的在沓中种了好几年麦子,停止了战斗的脚步!

五年后他才缓过神来,决定再次出兵。

或许是久疏战阵,或许是没有了豪情壮志,他又一次败给了邓艾!

这最后一次主动出击的军事行动,其失败也是灾难性的。

事实上,姜维长期驻扎阴平沓中、远离汉中和成都,蜀汉军政脱离、君臣猜疑的糟糕局面,这样的情报早已传回曹魏当局,让野心勃勃的司马昭嗅到了攻击蜀汉的命门和时机!

第二年即蜀汉景耀六年,曹魏不顾东吴的威胁,倾全国之力,兵分三路二十多万大军征伐蜀汉!

作为军事首领的姜维虽然在沓中和剑阁都作了殊死抵抗,但邓艾的长驱直入还是把千疮百孔的蜀汉军政轻易压垮了!

06最后的输家

姜维在刘禅的命令下不得已向钟会投降,但却最终身死于钟会的谋反未遂政变中。

自蜀汉建兴六年,二十七岁的姜维走投无路不得已投奔诸葛丞相,到景耀六年成都之变,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五年,他从曹魏天水郡一个小小的文职公务员(上计掾),意外受到诸葛丞相的赏识超拨,从此弃文从武,最终成长为大将军!

没有人怀疑六十多岁姜维的心早已属于蜀汉,蜀中父老也愿意相信他的诈降计划是一次勇敢而有意义的尝试!

但他想利用钟会叛乱实现复国的政治梦想仍终成泡影虚妄!

一生钻研郑氏易学的姜维,在最后一次的政治博弈中,仍然是让人惋息的输家,并为此赔上身家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