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形到神学经络之导引(2)

 听宫壹号 2023-10-16 发布于北京

导引出中
中医五术,也就是砭石、针刺、艾灸、导引按蹻、毒药,其中导引自成一术。
可见,导引是唯一一种完全在患者自已身体内发生的术,不需要通过外来途径即可实现“中和”,达到阴阳平衡,实现治病、养生。现在广为流传的意念治病就是导引的结果。
其实其他的术也离不开导引,或者说与导引结合,更能效如桴鼓,立竿见影。
导引就是透过感来实现身心贯通,身心能够贯通,自然就形神同俱,引“中”自成,必能求和,阴阳平衡自然而成。
砭石、毒药也好,九针、灸焫也罢,一旦透过导引,建立起对“中”的“感”受,那么,医术之道的玄冥幽微便能于心中、于手下了了分明,过程与结果掌握于心中,控制于手下。
因为,导引之感从任脉所在的前正中入,透过感,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引出“中”。
感与气融合,作用于经,作用于络,作用于气血,实现阴阳平衡,自然疾清病除。
病与工的导引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病与工就是医患之间必须有共同的意识,这是病愈的前提。
导引无疑是实现这一共同意识的关键。前面讲述了导引在患者体内的和合,此处的导引则是要实现医患的和合。医患之间能相得益彰,病患往往消于顷刻。
按照黄帝内针规范,将针送入患者体内,就不再关注针。黄帝内针不在乎针感是否得气,针感得气与否丝毫不会影响疗效。黄帝内针在乎的是否同气,若得同气,则能相求,相求必然有应。
故黄帝内针追求的境界是悄无声息地将针送入患者体内,不给患者带来丝毫痛苦。
针入以后,医者与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是病患之处,医者以言导引之,患者以意关注之,病处的变化便当即发生。这个变化或指疼痛的消失减轻,或指功能的部分或全部恢复,种种奇迹,皆是平常。
内针施治的整个过程不行针,一般留针45分钟后除针。留针期间,病者需静静留意和感受患处的变化。黄帝内针的妙用在于守神,在于得神,而心为神之主,上述的医患相得,即指心之相得。医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外此,别无捷径。也就是必须将医者仁心融于内针之道之术中。
医道以扶危济困为唯一目的,内针之道入门虽易,若欲深入,必须全力。如此方能由针而会真,由针而全真!最忌讳者,乃恃此所长,专心名利,凡属此类,不但于内针之道无有进益,终必以此误己误人。
取名扫图中二维码咨询
守神与守形
《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般的厨子解牛,刀磨过一次,用不了多久就得重磨,这样的用法,一把刀当然用不了多长时间。而庖丁的解牛不一样,他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样就能够以无厚而入有间,从而游刃有余。刀用了十几年,还像新磨的一样。这就是守形和守神的差别。
在中国文化里,不仅针道如此,其他的也是一样。要想达到一定境界,就要从守形上升到守神。正所谓,无形决定有形。
《黄帝内经》有关针刺的评判原则,就是“粗守形,上守神”。也就是上等的用针是以神为依据,下等的用针是以形为依据。
形神并不矛盾,形神本就一体,形中寓神,神不离形。
黄帝内针强调阿是穴的寻找,阿是实际上就是定位,就是守形,针进后,医者以言导引之,患者以意关注之就是守神。
在黄帝内针里,考量针刺的疗效,能不能立竿见影,能不能“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决闭也,犹解结也”,实在是要看能否实现守神。 
心法与针法
在脏腑里面,心是很特别的一个器官。心、肝、脾、肺、肾,除了心都有月旁。月为太阴之精,从阴阳的角度,月代表阴;从有形无形的角度,月代表有形。在人体里,肉是有形的象征,“月”“肉”相通。
有形必有器,有器就有范围,因此,无形无器也就意味着没有范围。
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谈到“君子不器”的观念,其实“不器”就是没有办法度量,天之高犹可量,地之广犹可丈,唯有心没有办法度量。
在中医的体系里,心主神明,而神恰恰就是没法度量的。正如《系辞》和《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载“阴阳不测之谓神”亦是很好的证明。
各行各业都讲心法,由此可知,一旦涉及心法,就意味着不可测度,不可测度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
不可测度意味着不可教授。故中医之学讲悟,讲参,也就是说,针道之功底一定是功在针外,功在针外,实则是德在针外。
品行、德行一词于生活中处处可闻,实为心法之根基。大医精成乃中医之德,人成则医成,人成则针成,反之,人没有做好,针道一定上不了境界。
可见上工之路不在针法,在心法,这也是黄帝内针渊源之久不衰之根本。
经络与穴位查询 ↓ 一穴一文章
足少阳胆经
点击查看
瞳子髎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
息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
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完骨穴
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目窗穴
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
肩井穴
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

京门穴

带脉穴
五枢穴维道穴
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
膝阳关阳陵泉阳交穴外丘穴
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
足临泣地五会侠溪穴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
点击查看
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
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
阴包穴足五里阴廉穴急脉穴
章门穴
期门穴


手太阴肺经
点击查看
云门穴中府穴天府穴侠白穴
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
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手阳明大肠经
点击查看
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
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
上廉穴手三里曲池穴肘髎穴
手五里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
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迎香穴
足阳明胃经
点击查看
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
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
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
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
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
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
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
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
伏兔穴
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
阑尾穴上巨虚丰隆穴解溪穴
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
足太阴脾经
点击查看
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
商丘穴三阴交漏谷穴地机穴
阴陵泉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
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
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
大包穴聚泉穴

手少阴心经
点击查看
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
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
少冲穴


手太阳小肠经
点击查看
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
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
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
曲垣穴肩外俞肩中俞天窗穴
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
足太阳膀胱经
点击查看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
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
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
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穴督俞穴
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
胃俞穴三焦俞肾俞穴气海俞
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穴次髎穴
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
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
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
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
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
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
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
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
足少阴肾经
点击查看
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
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
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
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
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
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手厥阴心包经
点击查看
天池穴
天泉穴曲泽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大陵穴劳宫穴
中冲穴



手少阳三焦经
点击查看
关冲穴
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
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
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消泺穴
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牗穴
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
耳门穴耳和髎丝竹空
任脉
点击查看
会阴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
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
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
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
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
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督脉

点击查看
长强穴腰俞穴
腰阳关命门穴
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筋缩穴
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
陶道穴大椎穴哑门穴风府穴
脑户穴强间穴后顶穴百会穴
前顶穴卤会穴上星穴神庭穴
素髎穴水沟穴兑端穴龈交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