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齐医学家徐之才籍贯问题辑考

 假如明天来临_ 2023-10-16 发布于上海

黄登欣1 任小行2 

(1.汶上县文化和旅游局,山东 汶上 272500;2.金乡县山阳书院,山东 金乡 272200) 

摘 要:徐之才,北齐名医,《北齐书》《北史》有传,其他文献亦多著录。然而,由于相关记述多有相左之处,故 其籍贯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作者以《徐之才墓志》为基本材料,综合其他有关文献,对其祖籍、寓居地及最终编籍地试作 考释。 

关键词:徐之才;祖籍;寓居地;最终编籍地;考释

    徐之才墓志并盖,北齐武平三年(572)十一月刻。 1912年于河北磁县出土,现藏于沈阳博物馆。正书,46 行,每行46字,书法镶丽。盖阳文篆书“齐故司徒公西阳 王徐君志铭”12字,赵超辑入《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1] 一书。 徐之才,北齐名医,《北齐书》《北史》有传,其 他文献亦多著录。然而,由于相关记述多有相左之处,故 其籍贯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令人惊喜的是《徐之才墓志》 对此问题的叙述相对详实,对于弄清他的祖籍、寓居地、 最终编籍及徐之才家族的迁徙史都有着极大的帮助。自该 墓志出土以来,学界对此虽有关注,但因对《徐之才传》 之外的有关文献、特别是近些年出土的其家人的墓志重视 不够,以致有关徐之才籍贯的问题至今没能得到很好的解 决。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试作考释。 

1 文献对徐之才籍贯的记载 

    《北齐书·徐之才传》:“徐之才,丹阳人也。父 雄,事南齐,位兰陵太守,以医术为江左所称……和士开 欲依次转进,以之才附籍兖州,即是本属,遂奏附除刺 史,以胡长仁为右仆射……弟之范,亦医术见知,位太常 卿,特听袭之才爵西阳王。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开皇中 卒。”[2] 

    《北史·徐之才传》有关记载与《北齐书》同,不 录[3]。《北史·徐謇传》云:“徐謇,字成伯,丹阳人 也,家本东莞。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謇因至青州,慕容 白曜平东阳,获之,送京师……成伯孙之才,孝昌初,为 萧衍豫章王萧综北府主簿……乃下诏褒美,以謇为大鸿胪 卿,金乡县伯。”[4] 

    《南史·张邵传》:“融与东海徐文伯兄弟厚。文伯 字德秀,濮阳太守熙曾孙也。”[5] 

    《元和姓纂·东阳徐氏》:“偃王之后。汉徐衡徙高 平,孙饶又徙东阳,七代至融。融五代孙之才、之范,并 北齐有传,继封西阳王。之才,官至尚书令。孙师顺,唐 胜州总管高平公。”[6] 

    张太素《齐书》:“徐之才,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 同三司、尚书令、西阳郡王,字士茂,高平金乡人。幼而 俊发,酬应如响,善医,有机辩。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 奉药立愈。肃宗召与同坐,令皇太子拜之,赠帛千段、锦 四百疋、车马衣服、上利田园千亩。”[7] 

    康熙七年《江宁府志·人物传·方技》:“南北朝徐 文伯,字德秀。丹阳人。太守熙曾孙。”[8] 《沂水县志·徐謇传》:“徐謇,东莞人,字成 伯,与兄文伯皆善医药。慕容白曜平东阳获之,表送京 师。”[9] 

    《重修莒志·徐謇·徐之才传》:“徐謇,字成伯, 东莞人,徙丹阳,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謇因至青州,慕 容白曜平东阳,获之,送京师。”[10] 

    《隋仪同三司徐公(之范)墓志》:“公讳之范, 字孝规,东莞姑幕人。汉太尉防之后,十二世祖饶,汉 郁林太守。属汉魏纠纷,避地江表,居东阳之太末…… 祖徐文伯,宋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东莞兰陵太山三 郡太守,陈登湖海,气重金陵之地,许询风月,声高紫盖 之乡……公以长兄齐尚书令西阳王之才先在北朝,爰轸同 巢,乃归乐国……粤以开皇四年岁在甲辰十二月己丑朔二 日庚寅还葬金乡县都乡节义里英山之西。”[11] 

    《大唐鲁王故友汉王府故司马徐君(謩)墓志铭并 序》:“君讳謩,字师謩,兖州高平人,帝颛顼之裔也。 燮理阴阳,司空绩宣于汉室;辑宁华岳,使君功著于晋 朝。岂止晦迹山泉,屡被弓旌之礼;藏真岩薮,频加束帛之贲。祖之才,尚书令、西阳郡王……葬于衮州任城县黄 山乡定丘里范山之右。”[12] 

2 徐之才墓志摘录 

    徐之才的墓志摘录如下:王讳之才,字士茂,东莞姑幕人。夫妫姜肇族,子 姒命宗,近取诸身,遥取诸物。曰若君王之得姓也。高阳斯降,奄宅徐方,□土开家,秉珪承国……十二世祖饶, 汉郁林太守。属陈圣陵迟,当涂驳杂,黄车受命,紫盖程 符,自他有耀,故世居江表。大父文伯,梁散骑常侍。映 三春之华,挺九秋之实。多能多艺,举世知名。考雄,不 幸早卒,终于员外散骑侍郎。龙驹千里,凤子一毛,遗言 余迹,不没天地。 ……魏安豊王拥旄彭泗,恤刑新国,利获顾荣,深期 关羽。既而锋颖斯脱,皋泽有闻,爰发紫泥,言登绛阙。 衣裾满席,车骑填门,倾洛相招,喧动时俗。乃除散骑常 侍在员外,寻□尚药典御。曹嘉此选,本藉先代之资;任恺兹班,实愧他山之举。但以分环有日,寻箭无期,痛结 当归,悲缠衔□,频表还南,辞自恳到。朝廷求忠于孝, 弗遂斯请。明年转通直散骑常侍,加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 夫……先是编籍高平,故加兖州大中正。江彪断议,岂 曰能贤;荀勖品题,曾何足算。四年,迁左仆射,寻加特 进,仍除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衮州刺史。给铙吹一部。 表率济河,导德乡邑,衮露华虫,笳吟芳树,衣锦之游, 于是乎在。五年征诣晋阳,徙食兖州高平郡干,又为兖州 大中正。武平元年,除尚书左仆射。二年,迁尚书令,封 西阳郡王,食邑二千户[13]。 

3 考释 

3.1 源出颛顼,为徐偃王之后 

    墓志云:“夫妫姜肇族,子姒命宗,近取诸身,遥取 诸物。曰若君王之得姓也。高阳斯降,奄宅徐方,□土开 家,秉珪承国。”“高阳”即颛顼。大意是说,徐之才的 徐氏源出颛顼,为徐偃王之后。《元和姓纂》:“颛顼之 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楚所灭, 以国为氏。”[14]《广韵》:“徐,颛顼之后。春秋时徐偃 王假行仁义,为楚文王所灭。其后世焉,出东海、高平、 东莞、琅琊、濮阳五望。”[15]《大唐鲁王故友汉王府故 司马徐君(謩)墓志铭并序》亦云:“帝颛顼之裔也”。 《元和姓纂·东阳徐氏》云:“偃王之后。” 

3.2 祖籍“东莞姑幕” 

    墓志云:“王讳之才,字士茂,东莞姑幕人。”关于 “东莞姑幕”,周一良先生《魏晋南北朝札记》“徐之才 传”条曰:“当是举其南渡前之旧贯。东莞姑幕之徐氏, 晋宋间有徐邈、徐广。”[16]徐之范是徐之才胞弟,其墓志 (即《隋仪同三司徐公(之范)墓志》,下简称《徐之范 墓志》)亦云:“公讳之范,字孝规,东莞姑幕人。”另 外,《北史》《沂水县志》《重修莒志》均云徐之才祖父 徐謇为东莞人或家本东莞。故徐之才的祖籍为东莞姑幕, 应无争议。 姑幕,汉置姑幕县,属琅琊国。姑幕县城遗址在今 诸城县西北境内,或云,在今安丘县城南35千米石埠子 乡境内。前燕时期,姑幕县属城阳郡,晋属城阳国,刘宋 时期无姑幕县,后魏复置姑幕县。高齐时期省姑幕入东莞县[17]。

 3.3 先辈“迁居江表” 

    墓志云:“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故世居江 表。”可知,徐之才先辈自十二世祖饶便迁居江表,并长 期定居下来。《徐之范墓志》对其迁徙之事记载略同: “汉太尉防之后,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属汉魏纠 纷,避地江表。”但指明了当时迁居的具体地点为“东阳 之太末”。太末,春秋时期,越姑蔑地;汉置太末县,属会稽郡;东汉属扬州会稽郡;晋属扬州东阳郡;齐因之; 隋省入金华;唐改置龙丘[18]。《元和姓纂·东阳徐氏》 亦云“饶徙东阳”。《南齐书·褚渊传》则记“时东阳徐 嗣,医术妙”[19]。故《元和姓纂》称徐之才家族为“东阳 徐氏”。 不过,《元和姓纂·东阳徐氏》还指出,在徐饶之 前,徐氏还迁居过高平,“偃王之后。汉徐衡徙高平”。 高平,《魏书·地形志》记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晋 属。前汉橐也,后汉章帝更名。”[20]乾隆《金乡县志》: “橐城,在县东北境。汉县,属山阳郡。高帝封陈错为橐 侯。王莽改曰高平,以邑高平山得名。后汉因之。”[21] 今甘肃固原在汉代亦有高平,宁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 《宁夏百科全书》有:高平,“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 置,为安定郡治,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关。新莽曾一 度更名为铺睦县。东汉复旧。三国魏县废。”[22]此次迁 徙,其他古籍及徐氏墓志鲜有记载,尚待考证。 《徐之才传》云:“徐之才,丹阳人也。”《北史·徐謇传》:“徐謇,字成伯,丹阳人也,家本东莞。 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可知,徐之才家族后来由“东阳 太末”又迁居到“丹阳”。《三国会要》:“丹阳郡,领 县十六:建业、丹阳、芜湖、永平、句容、宛陵、宣城、 陵阳、安吴、临城、石城、泾、春谷、广德、宁国、怀 安。”[23]《南齐书》卷十:“扬州,领郡有:丹阳、会 稽、吴兴、东阳、新安等。”[24] 【史学理论】 Historical Theory 076 Vol.163 因此,后世又有“丹阳徐氏”之说。令人不解的是, 对于此次迁徙,徐之才及其亲人墓志中,只字未提。 

3.4 最终“编籍高平” 

    墓志云:“魏安豊王拥旄彭泗,恤刑新国,利获顾 荣,深期关羽……魏听综收敛僚属,乃访之才在彭泗,启 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诏征之才。”此 段文字说的是徐之才被俘之事,与《徐之才传》记载相 同。 墓志又载,徐之才入北后,“编籍高平”,并被授 予向朝廷举荐本地人才的“兖州大中正”职位。这与《徐 之才传》“以之才附籍兖州,即是本属,遂奏附除刺史” 及《大唐鲁王故友汉王府故司马徐君墓志铭并序》“君讳謩,字师謩,兖州高平人……祖之才,尚书令西阳郡王” 的记载相应。此“高平”指兖州所辖高平郡。唐敏等编 《山东省古地名辞典》:“刘宋永初元年(420)废晋高 平国,改置高平郡,属兖州。治高平,领高平、方与、金 乡、巨野、平阳、亢父六县。后魏将巨野、亢父两县划入 任城郡。高齐天宝七年(556)移高平郡治任城(任城郡移 治鲁县)。”[25] 徐謩葬于兖州任城县黄山乡定丘里范山之右,但在 隋代之前,徐氏所居之地却属金乡县。清杜文澜《古谣 谚·卷二十九·大鼎山前十八冢,末末东头范巨卿》: “范山,在嘉祥县南,相传范巨卿家其下,巨卿墓在大鼎 山前,距此山十里,今湮没,墓碑移至州学内。”[26]《魏 书·地形志》:“金乡后汉属山阳,晋属(高平国)。有 金乡山、范巨卿冢碑。”[27]《徐之范墓志》:“开皇四年 岁在甲辰十二月乙丑朔二日庚寅,还葬金乡县都乡节义里 英山之西。”故张太素《齐书》语:“徐之才,字士茂, 高平金乡人也。” 

3.5 “编籍高平”缘由之推测 

    徐之才、徐之范兄弟定居金乡,可能与其叔祖徐謇有关。据《北史·徐謇传》记载,徐謇亦是被北人捕获的, “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东阳获之,表送京师”;后因 “救摄危笃之功”,被封为“金乡县伯”。徐謇很可能在致仕后,即以封地金乡为归宿地。北朝时期的申道生,就 是因晋封“金乡县侯”,而“子孙家焉”的[28]。 

3.6 关于“东海” 

    对于《南史·张邵传》提到的“东海徐文伯”,其他相关文献并未论及。周一良先生认为,“疑《南史》 '东海徐文伯’之'海’字乃'莞’字之误。东莞、东海非一事,东海侨于京口,属南徐州晋陵郡;东莞徐氏亦有家于京口者,文伯一支则居丹阳,属扬州,不可牵合为 一”[29]。笔者亦认为,《南史》记载应属于讹误,“海” 除了可能为“莞”字之误外,还可能为“阳”字之讹, 《南齐书》:“时东阳徐嗣,医术妙。”

参考文献

 [1][13]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 [2](唐)李百药.北齐书·徐之才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72. [3](唐)李延寿.北史·徐之才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唐)李延寿.北史·徐謇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唐)李延寿.南史·张邵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14](唐)林宝撰.元和姓纂[M].岑仲勉,校记.北京:中华 书局,1994. [7](宋)张杲.医说[M].王旭光,张宏,校注.北京: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2009. [8](清)陈开虞.江宁府志·人物传·方技[M].清康熙七年 (1668)刻本. [9][10]临沂地区卫生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临沂分会.临沂 地区中医药志[M].1982. [11][12]李恒法,解华英.济宁历代墓志铭[M].济南:齐鲁书 社,2011. [15]陈彭年,丘雍.大宋重修广韵[M].1008. [16][29]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唐敏等.山东省古地名辞典[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3. [18]段木干.中外地名大辞典[M].北京:人文出版社,1981. [19](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褚渊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72. [20][27](北齐)魏收.魏书·地形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97. [21](清)王天秀.金乡县志[M].(清)孙巽,纂.清乾隆三十三 年(1768)刻本. [22]宁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宁夏百科全书[M].银川:宁夏 人民出版社,1998. [23](清)钱仪吉.三国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24](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 1972. [25]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6]王树山.古今俗语集成(第一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 社,1989. [28]侯旭东.北魏申洪之墓志考释[M]//吉林大学感知研究 所.“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