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温超导体”存在的研究思路

 星星为梅引路 2023-10-16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我是星星为梅引路,这是第51篇原创文章。

38号的科学家的新闻是Dias搞出了100万大气压下的室温超导材料,HNLu(氢氮镥),学术界震惊。

如果这种材料继续改进,做出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所有的电器和电线都要更换新的超导材料,仪器、包括空调使用的电量会大大降低,因为没有了热量的散失。

爱玩手机的人,再也不会感受到手机用的时间长了,手机会发热了。

空调会节省大量的电,家中所有的电器基本要全部更新。

1

我记得上初初中的时候学物理,老师就讲到超导体的作用,如果有常温下的超导体,用电的成本大大降低,科学家都在找这种超导材料,但是一直都找不出来。

现在找到了这种超导的材料,肯定引起学术界的震惊。

这项研究展示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先提出一个假设的理论,然后去做实验验证,发布研究结果,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到生活中。

Dias 提出的假设理论是:如果“常温超导体”存在,它必然是一种材料。

如果有这种超导的材料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因为现在已经发现有118多种化学元素,这些元素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是否可以?

根据一些物理学理论,这种“材料”,最有可能是“含有氢的化合物”。

首先看氢气是否可行。固态、液态和气态都不行,就用化合物。

如果氢气不行,就用就是二元的氢化物,将所有的二元氢化物都拿来尝试。

二元的氢有水,硫化氢,盐酸等等,逐个来试。

最多就是把“元素周期表”117种元素迅速都试一遍,也没什么收获。

如果不行,就是三种元素化合物,所有的三元氢化物拿来尝试。

这个最大的工作量就是117乘以117的积,13689种彩礼。

最后筛选出HNLu(氢氮镥),可以做超导材料,只不过是在100大气压下。

Dias不是采用先合成再来看是否有可以做成超导材料,而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来筛选出对应的化合物来合成。

所有的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用计算机模拟出结构,性质,根据模拟出的结果,造出这种材料以后,发现HNLu(氢氮镥)真的是超导材料。

继续改进这种材料就是,继续添加第四种元素,找到真正能够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

2

Dias的研究思路里看出,他不是像过去的材料学家,先用化学合成的,然后看化合物的性质。

他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先用单质来模拟和推算,再用二元化合物、再用三元化合物来模拟和推算,根据推算结果来合成。

材料学已经是电脑先模拟结构,然后再去合成。研究分子结构已经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来推算化合物的结构。

此后,继续改进,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找到,应用到所有的电器中,以后的电脑都不发热,电灯泡也不会发热。要降低多少的成本呀?所有电器都非常省电。

超导材料会让所有电器发挥一个彻底的革命。

3

科学研究的就是想提出一个假设的理论,随后去验证。

先假设有超导材料,然后再用各种所有的单质材料、化合物去尝试。

数量太大,就用计算机来模拟。

在计算机模拟的情况下,根据推算结果,人再去造特定的材料,降低了逐个去合成的工作量。

过去的科学家设计个分子式,然后再去做制备的。

现在利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再去做某种材料。

设计新材料的方法已经完全改变了。

其实这种东西也就是穷举法,将所有的材料二元、三元,四元的化合物都试一遍。

多数人根本就不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长期去做。连穷举法都感到工作量太大,就放弃了。

4

其实从他的研究思路里面,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

做出一个电脑程序来模拟分子结构,是他研究的核心。相当于一个研究分子结构的一个人工智能。输入几种元素,就可以对应的分子结构。

没有一个程序来分析分子结构,就无法来各个化合物来推测。

Dias本质是一个计算机学家,会设计出一个写出分子结构的程序,而不是材料学家。只要有这样的一个程序,仅凭无穷算力,计算机就可以找到了HNLu,氢氮镥物。合成新材料就变得比以前简单。

各行各业,离开了计算机,寸步难行。

人工智能,让人工作的效率飞速提升。新的工业革命开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