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疲倦的时候,记得要读这些古诗词

 飞花诗话 2023-10-16 发布于陕西

前路漫漫,诗词为伴,流年匆匆,且祝君安!你好,我是飞花君。

人生一路向前,生活忙忙碌碌,每一个红尘中人,都有疲倦的时候。

不妨停下脚步,卸下重担,读几首诗词,聊以慰藉心灵。

《杂感》宋·陆游

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

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

《杂感》是宋代陆游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非常平淡,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

首先,诗中的“天际晴云舒复卷,庭中风絮去还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天边的云卷云舒,庭院中的风携着柳絮飘来飘去,这种景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然而,诗人通过这种常见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无论是天上的云还是庭院中的风,它们都是自由自在地变化着,不受任何束缚。人生也是如此,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接着,诗中的“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诗人认为,人生应当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要被生活中的琐事所困扰。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些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阻碍。相反,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开朗的心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诗人认为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自由和幸福。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开朗的心情。这种态度和智慧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学习和实践的。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引领全诗,将自古以来的秋日寂寥之感娓娓道来,使读者在阅读之初便能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第二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通过反传统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认为秋天并不悲凉,反而能够激发人们的诗情和活力。

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诗人以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寓意着即使在艰难的境遇中,也能通过勇气和努力获得成功。

最后一句“便引诗情到碧霄”,则将黄鹤直冲云霄的情景与诗情的表达相结合,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旨在借饯别释解内心的忧愤。唐玄宗天宝末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诗中表现了弃我而去的昨天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万里长风送秋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先生的文章具有建安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不禁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结果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举起酒杯痛饮以消除忧愁,但结果不仅没有消解忧愁,反而因酒入愁肠而愁更愁了。有志之士在人间行走却处处碰壁,真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既然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失意与烦闷,那就只能听凭“明朝散发弄扁舟”了。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感想与览物而思归的缘由抒发内心的愤懑与不平。从结构上看,起句突兀,紧承“校书叔”的介绍与推崇,笔锋一转,写自己因为受到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境遇;颔联既写出了饯别时的氛围,也写出了自己因生计而发愁的无限烦乱心绪;颈联写自己理想不得实现的感伤;尾联写由衷的无奈而欲归隐江湖。全诗以“抽刀断水”和“举杯消愁”两处极富动感的描写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内心强烈的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沉郁,被视为表达人生愁苦的传世之作。

《定风波》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词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双璧人。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写其经过长期颠沛流离,但北归时依然韶秀婉丽,犹如百花盛开之鲜妍。白居易《长恨歌》曾写过:“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周邦彦《纯情态·绿叶成荫子满枝》词描述妇人失去青春容貌说:“如花里番,恨莓生两颊不是故人染。”而此词转为描述王定国夫妇北归万里,而柔奴却愈发鲜妍美貌,言其经过长期颠沛流离,青春依旧之中蕴藏着坚韧和宏大气度。《诗经·小雅·甫田》;“以雅以南,以俗以风。”辛弃疾《唐宋时贤文·富贵贫贱》:“结交'朋友’,乃古之道。人情有所不能尽者,贵贱贫富,亦是朋字。”王定国与柔奴可谓是患难之交,高洁之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恰好证实了其旷远的胸襟。结尾两句的相互问答让人想起李白的名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和范仲淹的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他们都表现出了个体的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而结尾处此意再次翻转申发:“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柔奴身处喧嚣扰攘的尘世但是能让她的内心感到平安幸福的地方还是王定国家乡,言其能随遇而安,在离开繁华都市而隐退山林之时仍然能保持平静娴雅的心境。杜甫曾有诗云:“天下未尝无外侮而兵不待战息者;又况学者未能忘兼济天下之心乎!”(《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此词中柔奴身处世事纷扰之中能泰然处之的精神与杜诗所言“学者不能忘兼济天下”的思想是相通的。苏轼的诗词作品中经常用到这种物我对应转化的手法来隐喻人生经历或人生哲学,《定风波》中上片歌颂赞美岭南女子柔奴的精神和美丽,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赞扬了一个意志坚强、超凡洒脱、经历艰难后更加成熟的一个奇女子。作者对“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能够解脱苦难、淡化乡思的哲理的表达婉转深致。

《短歌行》(节选)唐·白居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模仿曹诗,劝人珍惜时间,及时行乐,其意很明白,很快就能读懂。

白居易的《短歌行》也属于此类主题,但写法与风格却远与曹操不同。曹操的诗直抒胸臆,慨叹人生短暂,对那些汲汲于富贵、营营于禄利的人也进行了鞭挞。他以一个政治家的气度,思量天下英雄为他的霸业所屈指可数,所剩无几,同时他更以一个诗人天才的笔触勾画出他们的心态,他们因人生短暂而“俯仰悲忽”,有着“朝为荣华,夕为丘壑”的忧虑。白居易的《短歌行》从主题到表现方法也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词意明白,感情真挚,风格率直,更富有民歌风味和哲理意味。

诗一开始便发感慨:“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将欢乐的场景和悲哀的现实结合在一起,劝勉人们及时行乐。但“人生不得长欢乐”才是诗人真正的感受,他清醒地意识到人生的有限,于是倍加珍惜眼前的良辰美景和眼前欢乐的饮宴。从诗一开头便打上了及时行乐的烙印。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诗人将人生的短暂和衰老的生理现象看得十分透彻。欢乐是短暂的,转瞬即逝,而衰老却是不请自来,自然而至。因此“年少须臾老到来”便成了很自然很令人心碎的感叹。人们只能强作欢颜来排解这种悲哀,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悲哀是无望的,无望的悲哀只能以“强笑”来掩饰。因而这种强颜欢笑便显得很滑稽很苦涩很无奈。

诗人真正的悲哀是深沉而含蓄的,是不愿直接表露出来而又不得不表露出来。诗人只能以这种慷慨陈词的方式来安慰朋友同时也安慰自己。诗中反复出现的“且”字和“须臾”等词都是诗人陈词中一再对朋友进行的忠告和劝勉。反复咏叹这些诗句使全诗具有了很大的感召力。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朋友之间应该相濡以沫,同生共死。全诗感情真挚,语重心长,有着民歌朴实无华的特点和诗人真情的流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