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9课《声声慢》单篇教学教案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0-16 发布于甘肃

9课《声声慢》单篇教学教案

【学习提示】

《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要注意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这首词手法独到,起句便用十四个叠字,反复诵读,体会叠字中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

【单元学习任务】

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人理解作品。

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教学重点】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并借助意象营造冷清凄美孤寂愁苦的意境,理解品味诗歌中浓重的忧愁苦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ppt展示图片与诗歌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的《声声慢》,去感受千年前的浓愁苦闷。

二、知人论世

1、作者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号称“千古第一才女”。

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于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创作风格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少女、少妇)

  词风——清丽婉约

南渡后:

        内容——悼亡怀旧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词风——凄婉哀怨

3、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4、李清照大事记

①1101年,与赵明诚结婚,情投意合,幸福美满。

②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二人避乱江南,颠沛流离。

③1129年,战乱中赵明诚赴任,染病去世,李清照时年46岁。

④1130年,为洗传闻中赵明诚叛国的不白之冤,她追随皇帝逃亡的路线,漂泊江南。

⑤1132年,49岁时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离婚,被判刑。此后,孑然一身,悲苦度日。

⑥1151年,无儿无女,凄然离世于杭州。

三、诵读入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小组互读,通晓诗意;

3、老师范读,体会诗情

4、师生齐读,读出情意。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诵读提示】

诵读提示: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和缓的语速

开头三句,有层次地表现词人寻求、失望,朗读时要读出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

接着是比较平缓婉曲的抒情,诵读时,先适当放慢节奏,感情渐趋强烈,最后一句则是将此情推向高峰。

四、研读鉴赏

1、读完这首词,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全词的感情?

明确:愁    

2、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睛,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品味词人“愁”情,并尝试分析词人如何入愁?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  寂静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  凄凉悲苦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①形式上:加强了韵律感,富有音乐美、音韵美。

②内容上:强调了悲苦愁绝的情感。

【明确】运用叠词

①增强音乐美。

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②起强调作用、增强情感。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悲愁苦痛。

③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

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之色彩”。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这些意象有着怎样的含义?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③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感知:酒是“愁”的象征

知人论世: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

分析: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过新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词人晚年生活凄凉惨淡。

急风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飞回。——杜甫

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③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④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清)

⑤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感知: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

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③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

感悟:雁是离情别恨的寄托,思念音信的企盼。

分析:雁声凄惨。(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

憔悴:词人憔悴瘦损,无心堪摘,无人共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②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杜甫《九日》

感悟: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①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②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感悟: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②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③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感悟: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点点滴滴: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愁思不断、愁苦漫长,似雨敲击心头。以声衬情,顿挫凄凉之感。

小结: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词人借助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孤寂愁苦的意境,展现了词人浓重的愁情。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链接背景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

”的内容

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亡国之恨、孀居之悲

五、拓展延伸

话愁:

以水喻愁,思绪万千

【诗句】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贺铸《木兰花》)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分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取水源源不断,极言愁长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取水承载力,言愁之重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写出了“愁”之广、 “愁”之多、“愁”之密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

六、总结课文

本首词开篇14个叠字,奠定全篇哀婉凄凉的基调,通过描写淡酒、急风、过雁、梧桐、细雨等典型的愁苦意象,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表现了词人饱经国破家亡、亲人离世等劫难之后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境,词人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七、课后作业

从本词意象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