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横四直”的第二横河(下)

 贝叶闲持 2023-10-16 发布于江苏

苏州第二横河:因为拓宽干将路,第二横河的走向基本上是干将河的走向。本次走读还是依照《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上的标识,接上篇走完第二横河的下半程。横河上的桥梁顺序:夏驾桥-长船桥-学士桥-升平桥-乘马坡桥-太平桥-芮桥-市鹤桥-乐桥-乘鱼桥-言桥-草桥-马津桥-顾家桥-甫桥-白显桥-真大桥-升龙桥苑桥-顾亭桥(蓝色字体为《苏郡城河图》上的桥名。

本次行走的线路图       潘家炎老师标记

接上回,自乐桥起。乐桥原名戮桥,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桥上原建有汉萧王庙,萧王:萧何。百姓讳“戮”名,改作乐桥。

沿干将河北侧直行,第一个苏州控保单位为干将东路908号的言子书院。 言子(公元前506-前443)字子游,常熟人(在常熟虞山有言子墓),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言子是孔子儒学最重要的传人之一。言子祠,又称言子庙,明万历十二年(1584),申时行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皇帝赐御书“文开吴会”额。乾隆二年(1737)重修。咸丰十年(1860)毁。光绪元年(1875),巡抚吴元炳重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江苏巡抚端方在言子祠东庑创办第三初等小学堂。解放后,改为干将中心小学。1951年7月21日,言桥小学并入,1976年9月,大井巷小学部分班级并入,学校改名为干将小学。1992年,干将路扩建时,言子祠的祠门、照墙被拆除,缩进重建。2003年8月,言子祠被列为苏州市控保建筑。2007年,暴雨坍塌后重修,改为言子书院。

言子书院目前不对外开放,大门匾额由言氏后人、常熟言恭达题写。

干将路上的言子亭

二图为言桥。干将路的桥多为新建,样式相差无几。相连的这几座桥栏都用藤蔓装饰,比光秃的花岗石好看很多

从乐桥到言桥,旧称为干将坊

言桥南堍连五卅路。古名阎桥,相传与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有关。后改称言桥,因桥西有言子庙,且阎、言同音。言桥和言子书院中间还相隔了一座乘鱼桥

乘鱼桥南连锦帆路。唐《吴地记》载,两位贤士丁法海和琴高,有一天走到桥上游览,突然从河面上跃起一条大鱼,两位贤士当即跳到鱼背上,他们乘着鱼,一直飞到天上,成为了仙人。

位于宫巷的这座基督教堂原名“乐群社会堂”,始建于1891年,是苏州古城区内最大的基督教堂。

宫巷口,正对干将路为纪念干将修建的牌坊。

同行人

牌坊立于干将河北侧,南面有一座建造于九十年代初的楼房,南京东南大学设计。所处位置为古代吴王王宫的北大门,据说是王宫齐云楼所在的位置。

过了牌坊,草桥到了。

草系姓氏。宋代北堍立有迁善坊,历代有修建。

草桥往东,干将东路724号,有一座孙岳颁故居,亦称“墨云堂”。

孙岳颁(1639-1708),字云韶,吴县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国子监祭酒,充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官。

孙岳颁故居

孙岳颁故居前西接言桥,东接顾家桥,原称孙岳颁场,后误传为松鹤板场。1992年,松鹤板场并入干将路。

干将路712号为张凤翼故居文起堂,目前不对外开放,修建时,我进去过,不再叙述。

茅台文化体验馆,为干将路文保单位的陈宅。此建筑为明清建筑,目前修缮结束,只等验收,不久将会对外开放

从草桥开始,地铁6号线修建中,部分河段和桥梁被遮没。我们江错过马津桥顾家桥。

甫桥,南连凤凰街,北出丁家巷。宋代有录。明成化十五年(1479)里人王克顺等捐资重建时,吕尚文《重建甫桥记》认为桥之得名或与甫里先生陆龟蒙有关。

南堍为官太尉桥塘岸,即是现在著名的网红打集市双塔宋《平江图》至民国地图均作“白蚬桥”。

过白显桥,到真大桥(北对平江路1975年,因桥南堍面对清洁工具厂厂门,被叫清洁桥。1980年名灰堆桥,因其南有东灰堆弄。1994年拓建干将路重建,由真大实业总公司定名真大桥(哎,一言难尽的这名字,大家笑了半天这里,第二横河与苑桥下的第四直河在这里交汇。

苑桥和真大桥

苑桥以西,为过去的濂溪坊,(周敦颐,字濂溪);苑桥以东,为长洲县学,因明代嘉靖年间从旧学前移建于此,这里因此称新学前。和前面的干将坊,松鹤板坊,在修建干将路时,合称干将路。

长洲县学

升龙桥是干将河上仅存的一座古桥。宋代称万寿寺前桥。后寺废,明代就其址建长洲县学,桥改称升龙桥。亦称兴隆桥。原来位于县学前,拓建干将东路时,随干将河取直而向北移建10米。

升龙

南对甲辰巷、北对仓街的顾亭桥,宋《平江图》作顾庭桥,《吴郡志》作顾亭桥。相传宋代有位顾亭和母亲两人居于此地,其母磨豆腐为业,有宿孽,当遭天谴,东禅寺僧遇贤(白鸽禅师)感念顾亭的孝顺,特怜而救免。顾亭自此皈依佛门,倾其所有独建此桥。

至此,第二横河至相门,出娄关,结束行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