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傅雷的另一面:经常打骂孩子,婚内爱上她人,张爱玲写文痛骂

 QIANSHI 2023-10-17 发布于浙江

傅雷

2003年,作为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的宋以朗,在整理父母宋淇夫妇和张爱玲的书信中,无意间发现了这样的一段话。

“我决定不再收录《殷宝滟送花楼会》进小说集,今天看来,这篇写得实在太坏,他的女朋友当真听了我的话嫁到内陆去,很快又离了婚,我现在非常懊悔。”

这是张爱玲在1982年写给宋淇的私信中的话,放下这封已经泛了黄的信纸,宋以朗若有所思地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眼前氤氲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信中的“他”,便是傅雷。

傅雷

在世人眼中,傅雷是近代著名的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为独到的见解,是一位有骨气的正派文人。

在《傅雷家书》问世后,傅雷又被尊崇为家庭教育的典范。

然而,在给儿子傅聪的家书的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父亲的形象。

傅雷与儿子傅聪的关系并不好,儿时到青少年时代,傅聪经常被父亲打骂,那些年,傅聪的身体上几乎每天都有新添的伤痕。

后来,傅雷对此也并不否认,在《傅雷家书》的一些细枝末节里,都可以隐隐感到父亲对孩子的暴力威慑。

在1955年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心了!”

傅雷长子傅聪

傅雷对儿子的要求是极为严苛的,对于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犯一点小小的错误,傅聪都躲不过一顿毒打。

甚至傅聪在练习钢琴时弹错一个音,都会激怒在一旁监督的父亲,一个巴掌下来,傅聪的头会狠狠地撞在钢琴上。

更为过分的是,父为子纲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这个家庭,即便傅聪没有做任何“出圈”的事,只要傅雷觉得这件事情做得不妥,便会将傅聪绑在大街上罚站,以儆效尤。

由此可见,傅雷所说的“折磨”,虽隐晦,却也是事实。

傅雷长子傅聪

与傅雷走得近的朋友都无法忍受他这样对待孩子,但无论大家怎样劝阻都无济于事。

钱钟书与杨绛夫妇与傅家多年交好,傅聪总是偷偷向杨绛阿姨抱怨:“父亲打我太用力,实在太疼了。”

杨绛心疼傅聪,每每找傅雷谈及此事,却都不著见效,傅雷甚至当着杨绛夫妇的面,对儿子大打出手,责备傅聪不懂规矩。

钱钟书和杨绛

一切执念,皆是因果。傅雷对孩子的严苛和家暴,也多是源于自己幼年的经历。

傅雷四岁时,父亲傅鹏飞遭人陷害入狱,母亲为了照顾丈夫,每日心力交瘁,无心照顾年幼的子女,即便这样,傅鹏飞在出狱不久后,还是患病离世了。

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因生活窘迫,又缺少母亲的照顾,弟弟妹妹也相继夭折,年轻的母亲独自一人将他养大,并将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傅家唯一的孩子身上。

傅雷的母亲李欲振是一个性格刚强的女人,在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后,为了重振家业,不惜重金为傅雷聘请教书先生,教授傅雷传统文化和外语。

傅雷母亲李欲振

李欲振对傅雷的要求是极为严苛的,不仅将家搬到远离市区的偏僻乡下,为让傅雷专心读书,且每日亲自监督,若发现傅雷有一刻倦怠,便少不了戒尺的惩罚。

有时发现傅雷贪玩,甚至在他的肚脐上点上一根蜡烛,以示惩罚,纵然傅雷被烫得大哭,李欲振也无动于衷。

母亲的严厉给幼小的傅雷留下了很深的心里阴影,所以在其日后的著述和家书中极少提及自己的母亲,但即便是这样,对母亲为其安排的事,傅雷也是无敢不从。

就连婚事,也是遵从母亲的意愿,在母亲李欲振的安排下,24岁的傅雷迎娶了表妹朱梅馥为妻,后来才有了傅聪和傅敏两个儿子。

当一个人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有一天,终究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

这也是为何傅雷总是“折磨”儿子的主要原因。

傅雷和长子傅聪

虽然在傅雷严苛的教育下,傅聪最终不负众望,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但性格上的缺陷也深深扎根在傅聪的心底。

在移居英国后,同样因为家暴,傅聪最终与妻子离婚,这一切莫不是上演了一场悲剧的轮回。

对于儿子而言,傅雷不算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对于妻子而言,傅雷也不能算一个合格的丈夫。

终因一段不耻的婚外恋,让傅雷成为张爱玲小说中笔伐口诛的对象。

张爱玲

1944年,傅雷在《万象》作品集中,发表了一篇关于张爱玲小说赏析的文章,对张爱玲的写作手法大为赞赏,自此将初出茅庐的张爱玲带入了大众的视野。

为此,张爱玲本应对傅雷心存感激。

然而,在一番褒奖后,傅雷随即又发表文章,批评了张爱玲的另一部小说,称其笔下的小人物嘴脸无法担当悲剧的主角,不符合英雄式的、严肃的、深刻的悲剧传统。

自小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傅雷,显然不能完全理解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派色彩,也无法对张爱玲式跳脱的叙事方式表示认同。

后来,二人在文章中多次给予对方回击,直到张爱玲知道了傅雷与自己的好友成家榴的婚外情时,她的愤怒找到了最佳的发泄出口。

张爱玲

1944年,张爱玲发表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出现在文章中,抨击男主角“罗潜之”不满足于温馨美满的家庭,婚后公然追求小说中自己的好友“殷宝滟”的故事。

这篇小说中的“我”自称“爱玲”,分明在暗示小说中的情节都来自于现实,而男主角罗潜之和女主角殷宝滟的不耻之恋,正是现实中傅雷与成家榴的真实写照。

关于同傅雷的这段不被世人接受的婚外情,是成家榴主动讲给张爱玲的。

不成想,后来发生的事一发不可收拾,若成家榴知道张爱玲与傅雷之间的过节,或者知道张爱玲有一天会将这段感情写成小说发表,想必断是不会同她讲的。

《殷宝滟送花楼会》发表后,就像一根鱼刺卡在了傅雷的嗓子里,而对于自己的原配妻子朱梅馥和作为第三者的成家榴来说,又何尝不是如鲠在喉。

张爱玲

在小说中,张爱玲多少有一些报复的成分,对负心之人的厌恶呼之欲出,几近疯狂地描写罗潜之和殷宝滟的婚外恋情,男女之间的欲罢不能、矫揉造作、又羞于愧疚的情爱,被张爱玲表现的淋漓尽致。

傅雷借“罗潜之”的形象,被描述成一个抛妻弃子、性格古怪、神经质的男人。

而张爱玲在小说的最后,同样借“殷宝滟”之口骂道:

“不过你不知道,他就是离了婚,他那样有神经病的人,怎么能同他结婚呢?”

张爱玲利用“罗潜之”婚内对待妻子和婚外对待恋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做出鲜明对比,以此手法揭穿傅雷的丑恶面具。

张爱玲的笔锋是犀利的,《殷宝滟送花楼会》一经发表,便很快与读者产生了共鸣,这一招可以说是杀人不见血的。

然而,让张爱玲始料不及的是,这篇小说不仅使傅雷颜面扫地,同时也让两个无辜的女人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于傅雷的原配妻子朱梅馥来说,这无疑是在暴露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原本就是佯为不见的一段不齿之恋,现在被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连最后一丝被遮掩的耻辱,都无处可藏。

其实,朱梅馥早就知道傅雷与成家榴的关系,因傅成两家是邻居,又是好友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便经常到傅雷家中玩。

成家榴的美丽与热情,深深地吸引了傅雷,对于成家榴的爱慕,傅雷是十分笃定的,他视她为自己的红颜知己和灵魂伴侣,而成家榴也对傅雷的才华倾慕不已,两个火一般的灵魂炽烈的交融,燃烧着彼此。

而对于朱梅馥而言,对傅雷的感情则像大海一样深沉,她太爱她的丈夫了,即便他心里装着别的女人。

后来,在儿子傅聪写给母亲的信中,问及母亲为何可以任由父亲胡作非为?

在给儿子的回信中,朱梅馥这样写道:“我是深爱着你们的父亲的,现在我与他有了家庭,有了你们,我很满足,我还能奢望什么呢?他要便由他去吧。”

傅雷与朱梅馥

为了保全家庭与孩子,为了保全丈夫的爱与创作激情,朱梅馥始终对傅雷和成家榴那不可言说的恋情置若罔闻,甚至主动邀请成家榴来家里陪伴傅雷。

据儿子傅敏回忆,只要成阿姨不在父亲身边,父亲就六神无主,几乎没有办法写作。

每每这时,母亲就亲自打电话给她说:“你快过来吧,老傅没有你是不行的,你不在身边,他根本没有办法工作。”

每次接到朱梅馥的电话,成家榴都自惭形秽,与朱梅馥相比,自己的爱太过自私和渺小,虽心中有愧,但成家榴依旧会来到傅家,陪伴在傅雷的左右。

傅雷与朱梅馥

诚然,三个人的不伦恋情是畸形的,只是三人相处在同一屋檐下,倒也各自觉得相安无事,直到张爱玲一纸小说发表后,仿佛一枚哑了火的炮仗,突然被人点燃了引线,再也不能漠然置之。

这样看来,张爱玲莫不是以一己私欲打破了两个家庭原本可以平静的生活,晚年的张爱玲每每回忆起此事都懊悔不已。

在小说发表后,成家榴十分羞愧,自知无颜面对朱梅馥和孩子们,便真如小说中“爱玲”的建议,跑到内陆去,找了一个飞行员,匆匆将自己嫁掉了,只可惜这段婚姻并不持久。

后排中间为朱梅馥,后排右一为成家榴,前排右一为傅雷

多年后,傅雷的儿子傅敏在回忆起父亲和成家榴的感情时说:“她曾经对我说:'你父亲是爱我的,但是你的母亲真的太好了,我自愧弗如,不得不离开。’”

如此看来,成家榴的离开也并非完全因张爱玲小说的缘故,多年来的良心谴责,终于在那一刻,在世俗的一片声讨中炸裂开来。

成家榴是爱过的,许是世人终不能容忍这般不伦的炽爱,只得作罢,在傅雷、朱梅馥、成家榴三人间,许是有着一万种相处的方法与可能,但最终没有任何一种发生。

离婚后的成家榴孑然一身,再也没有成家,在离开傅雷后,二人此生再也没有相见。

自是多情自古伤离别,但今宵酒醒处,却不见旧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成家榴离开后,傅雷如梦初醒,那过往自以为是的爱情,仿佛白驹过隙的一场梦,仅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萍水相逢。

傅雷和朱梅馥结婚照

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傅雷终于看清了朱梅馥,眼前这个善解人意的女子,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女子,愿为自己忍受不堪、委屈求全的女子,才是自己最应善待的人。

朱梅馥的爱情纵然是卑微的,但也终得拨云见日,傅雷终于回到了她的身边,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足的呢?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张爱玲后来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朱梅馥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傅雷与朱梅馥的爱情花朵,仅仅盛开了十几年,便开到荼蘼,悲壮的消亡了。

后来因种种原因,傅雷在身体和精神上饱受摧残,加之不能以写作来找到发泄的出口,整个人的状态每况愈下,自信的锋芒也渐渐失去了棱角,每每见到妻子,诉说的都是对家人的依恋和对孩子们的惦念。

自1958年儿子傅聪前往英国留学后,八年间,傅雷给儿子们写了186封信,这些信后来组成了家喻户晓的《傅雷家书》。

朱梅馥与傅聪、傅敏

在这些信中,傅雷终于放下威严的身段,与孩子们讨论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给予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力量,字里行间充满了关爱和想念,俨然成为了一个慈祥和蔼的父亲。

也正是因为孩子们,曾在煎熬中多次想要结束生命的傅雷,一直在咬牙坚持,挣扎过,反抗过,但是能做的真的太少太少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仿佛一切美好都是盛放在夜空中的烟花,究竟是美丽而短暂的,信封终究要空空地躺在书桌上,日日夜夜吹拂着微弱的气息,一位父亲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

傅雷和次子傅敏

1966年9月2日清晨,朱梅馥对保姆周菊娣说道:“可否麻烦你,帮我准备两套干净的衣服?另外,明天若去菜市买菜,少买一些就好,应该没有什么人吃了,不要浪费。”

当晚,绝望的傅雷在家中喝下早已准备好的毒药,朱梅馥没有阻拦丈夫,她知道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她选择尊重丈夫的决定。

在打理好丈夫的一切后,朱梅馥断然在窗边自缢,追随着傅雷的脚步离开了人世,直到转天早上,买菜回家的保姆才发现二人早已僵硬的身体。

傅聪和傅敏

“我与傅雷终于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开了。”这是朱梅馥留下的最后的话。

朱梅馥陪着傅雷走到了最后,与丈夫生死相随。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傅雷得到的,莫不是比这更加珍贵。

傅雷与朱梅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