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草巨擘--王蘧常

 鸿墨轩3dec 2023-10-17 发布于内蒙古
2021-12-19 16:17·书法微课

王蘧常写字,老伴儿扶纸

王蘧常(1900-1989),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嘉兴人,生于天津。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有个“经常被传播,从未被验证”的说法是,人一生只能吃几吨食物,谁先吃完谁走。还有个类似的说法,说人一生就那么点才华,要慢慢释放,否则才华爆棚,容易江郎才尽。这个说法貌似靠谱一些,比如唐伯虎和王宠,天纵之才,但很快就消逝掉了;而他们的朋友文征明,大器晚成,得享长寿,“好好活着,慢慢写着”,我一年前写的这篇小文,很多书友都看到了。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像王蘧常,这位当代公认的章草大师活到了和文征明一个寿数,而他却是个早慧的天才。

王蘧常三岁识字,四岁“描红”,七岁读韩柳文章,作诗十余首,被誉为“神童”。14岁那年,“跳级”考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学,而在入学之前,他注释了该校教师刘子庚所著《中国文学简史》,把刘老师高兴坏了。这也意味着,王蘧常还没入学,就可以毕业了。

1917年,书法大师沈曾植回嘉兴,王蘧常化名寄诗给这位偶像,得到的评价是:近玉溪。玉溪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这个评价相当高,但李商隐终归是个苦命的才子,而王蘧常此时不过是个刚成年的书生。沈曾植也许预见到了他的未来,于是建议他在书法上别出蹊径,以魏碑入,从章草出,王蘧常照此路走下去,果然成了一代大家。

沈曾植知道王蘧常会成才,可惜王蘧常成才的精彩,他看不到了。如果说少年王蘧常是天资的放纵,那么中年以后的王蘧常,则开始了第二次放纵:逆生长。

逆生长是近几年流行的新词儿,代表越活越年轻:50岁,写了几十年魏碑章草的王蘧常开始接触并精研新出土的《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寻找章草“新”出路;60岁后能默诵《说文》部首,并用小篆写了六七年日记;70岁后,王蘧常章草书法从成熟走向了独树一帜;80岁后,当别人以人书俱老为荣的时候,王蘧常则带上他个人的“新貌”,进入最旺盛的创作期……

这世上不乏天才,但天才勤奋,永不止步,不知疲倦的天才没有几个,王蘧常是其中之一。

抱着“去俗就异”的理念,王蘧常和他的老师沈曾植一样,不走寻常路。他们写的不是那种人见人爱的书法,但你一旦爱上,就欲罢不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