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图大业31:老将出山,血战沁水

 昵称TiFNlDv4 2023-10-17 发布于河南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到八月,三个月间各地掀起了叛乱的高潮。


先是六月份,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作乱,打出匡扶社稷的旗号;七月,郧州总管司马消难起兵响应;八月,益州总管王谦也打出了反旗。


一时间,各地驻军纷纷起兵响应,灭齐后形势一片大好的北周瞬间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面对这随时可能失控的局面,杨坚不慌不忙,沉着应对。他请出了元老级的军方大佬韦孝宽担任平叛军总司令,负责平叛战争的一切事务。


这韦孝宽可不是一般人,他的地位在北周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韦孝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就是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在玉璧之战中死守孤城六十余日,击退了东魏大丞相高欢的无数次进攻,使高欢痛失七万精锐,聚于一冢,号曰万人坑。

惨烈的挫败使高欢悲愤欲绝,急火攻心,病倒在前线,勉强支撑着回到晋阳不久便含恨而死。


玉璧之战是韦孝宽的成名之战,那一年他37岁,正值壮年,击败高欢一战成名,名满天下。


后来韦孝宽又上了“平齐三策”,周武帝根据这个灭齐,统一北方,这也使韦孝宽的声望更加崇高,成为北周军方的第一大佬。


三方之乱这一年,韦孝宽已经高寿72岁,比资格很老的尉迟迥还大整整十岁(尉迟迥62岁)。如此看来,对付尉迟迥,韦孝宽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也难怪杨坚会第一时间想到韦孝宽。
更重要的是,韦孝宽一直站在杨坚这一边,是杨坚不可多得的坚定政治盟友。


韦孝宽之所以会和杨坚发生交集,完全是机缘巧合。韦孝宽早年娶了弘农杨氏出身的北魏大臣杨侃的女儿,而杨坚也自称出自弘农杨氏,这种同宗关系就为他们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后来韦孝宽投入独孤信的门下,屡建奇功,而独孤信和杨坚父亲杨忠是铁哥们,大概就是这个时候,韦孝宽和杨坚家族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三方之乱爆发后,杨坚之所以不惊慌,是因为他有应对的底气。虽然叛军遍地开花,来势汹汹,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坚就是众叛亲离了,一些重要的州郡还是杨坚的人马在控制。


比如坐镇河北北部的幽州总管于翼,下辖幽定七州六镇,手握重兵坚定支持杨坚,阻断了尉迟迥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的通道。尉迟迥曾派人游说于翼跟自己合作,于翼不为所动,将来使绑了送给杨坚,表明自己的心迹,这也让尉迟迥彻底死了那条心。


“及尉迟迥据相州举兵,以书招翼。翼执其使,并书送之。”——《周书·卷三十·于翼传》

除于翼外,并州总管李穆、徐州总管源雄、亳州总管贺若谊、利州总管豆卢勣等人也明确态度,坚定站在杨坚这一边,出兵参加平叛。


源雄出兵击溃响应尉迟迥起兵的毕义绪、席毗和曹孝达等人,又打退了南陈军队的支援,粉碎了尉迟迥和南陈军队会师的企图;

贺若谊则利用自己的有利区位优势,将尉迟迥和司马消难两大叛军分隔开,又出兵讨伐响应叛乱的申州(今河南信阳)刺史李惠;

豆卢勣则死守利州(今四川广元),将王谦死死堵在蜀地,为朝廷军队入川平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司马消难和王谦都有军队去围剿,唯独这讨伐尉迟迥还缺一员主帅,在这种局势下,韦孝宽进京面圣了。

六月十日,杨坚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出兵讨伐尉迟迥。
六月二十六日,命梁睿为益州总管,取代王谦。不久因王谦抗命,朝廷遂以梁睿为行军元帅,讨伐王谦。
七月十六日,命杨素出兵讨伐荥州刺史宇文胄。
七月二十五日,命王谊为行军元帅,讨伐司马消难,以韦世康为绛州(今山西闻喜东北)刺史,阻击尉迟迥,确保关中安全。


几路平叛军中,韦孝宽无疑是主力,麾下集中了梁士彦、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杨素和李询等老将精英,准备和尉迟迥决一死战。
这一战,72岁的韦孝宽对阵62岁的尉迟迥,真是棋逢对手,互不相让,就看谁棋高一筹了。

早在五月底,察觉到尉迟迥有不轨之心,杨坚就曾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前去接替尉迟迥。此时离尉迟迥举兵造反只剩一周多的时间,你想他岂肯乖乖办理交接手续。


韦孝宽也不是傻子,老谋深算的他奉命前往相州,却不急于赶路,磨磨蹭蹭慢慢走。走到朝歌(今河南淇县)时遇到了前来迎接的大都督贺兰贵。
韦孝宽利用吃饭的时间和贺兰贵拉家常,套近乎,顺便询问他邺城的情况。对于韦孝宽的询问,贺兰贵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
韦孝宽是何等精明之人,马上就猜到尉迟迥不老实,肯定在搞小动作。


想到这里,韦孝宽便借口生病,放慢了前进速度,派人潜入邺城以求医买药的名义打探消息。大队人马磨磨蹭蹭走走停停,走到汤阴(今河南汤阴)时遇到了在此迎接他们的韦艺。
这韦艺是韦孝宽的侄子,不过已经投靠了尉迟迥,韦孝宽询问邺城情况,韦艺不肯说。
韦孝宽勃然大怒,老爷子一怒之下便要杀了韦艺。韦艺吓破了胆,这才说出实情,告诉他尉迟迥准备造反的消息。
韦孝宽听了这话,惊出了一身冷汗,带上韦艺扭头就跑。


为了防止尉迟迥追赶他们,韦孝宽命令拆毁沿途的桥梁,带走驿站里的马匹,吩咐驿站工作人员准备好酒菜款待追兵,拖延他们的追赶速度。
随后追来的尉迟迥骑兵果然被拦住了,没有换乘的马匹,面对着一桌子酒菜面面相觑。


一路上韦孝宽不敢停留,马不停蹄跑回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州),这里距离洛阳一河之隔,好在此时洛阳还在朝廷手里。

洛阳原是北魏的首都,在四十六年前的河桥之战中,孝武帝战败西逃长安,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从此洛阳便成为东西魏(北齐北周)对峙的前沿阵地,常年处在战争的第一线,一直是军事重镇。


洛阳在北魏分裂后,一直被东魏(北齐)控制,直到三年前的灭齐之战后,洛阳落入北周手中。
周宣帝异常喜爱洛阳这座城市,下令在这里兴建宏大的洛阳宫,设置东京六府,管理原北齐旧境。又以窦炽为营作大监,负责洛阳事务。
窦炽出身匈奴部落,世代效命于北魏,北魏分裂那年,窦炽追随孝武帝入关,成为西魏政权的开国元老。他的侄子窦荣定娶了杨坚的姐姐,和杨家关系非常亲密。
尉迟迥起兵时,窦炽人在洛阳,立即入住金墉城,积极备战。


“属尉迟迥举兵,炽乃移入金墉城,简练关中军士得数百人,与洛州刺史、平凉公元亨同心固守,仍权行洛州镇事。”——《周书·卷三十·窦炽传》

洛阳在窦炽的组织下严阵以待,暂时维持了稳定局面,但河阳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了。
驻守河阳的八百守军出身关东鲜卑,家属大多都在邺城,尉迟迥起兵后,这些士兵担心自己的亲人沦为尉迟迥的人质,一个个惊慌不已。
这些人密谋响应尉迟迥作乱,控制河阳作为尉迟迥西进的桥头堡。


河阳是洛阳的北大门,一旦河阳失守,洛阳北面的黄河天险将失去作用,届时洛阳将岌岌可危。
此时身在河阳的韦孝宽手里并没有兵马,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伪造了东京六府的公函,通知河阳守军前去洛阳领赏。


这帮人不知是计,一到洛阳便被窦炽扣押,消除了兵变的隐患。
就这样支撑到六月,杨坚派来的主力部队终于到了洛阳,各路行军总管也陆续到齐,听候韦孝宽调遣。
但局势并没有因为大部队的到来而改善,反而更加波诡云谲,充满了变数。

这些前来参战的行军总管们大部分都和杨坚是同事,地位和杨坚不相上下,有的资历甚至比杨坚还老,如今却都要听从杨坚的调遣,这令这些人心里很不平衡。


加上他们不清楚杨坚胜利后会如何对待他们,心中狐疑不定,而尉迟迥又不失时机派人以高官显爵招降他们,这可太难办了。
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谁会笑到最后,万一尉迟老将军击败杨坚,入主长安中枢了呢?


这些人拿不定主意,便有意拖延时间,徘徊不前,等待观望一番再说。
如此一来,平叛军看上去人多势众,气势逼人,但内部却离心离德,各怀心事,导致大军徘徊不前,严重影响了军心士气。


李穆的侄子李询也在军中,他是杨坚最信赖的人,负责不定时向杨坚秘密汇报军中情况。他在给杨坚的密报中提到很多将领私下接受了尉迟迥的钱财,军中士气低落,非常危急。


面对这个局面,韦孝宽似乎也拿不出好办法,干脆称病不出,每天闭门谢客,躲在帐中不见客,有事就吩咐侍女出去应付。


“时孝宽有疾,不能亲总戎事,每卧帐中,遣妇人传教命。”——《隋书·卷三十九·阴寿传》

阴寿是杨坚派来的监军,目睹了这个情况,只能尽力维持军中的正常秩序。


以韦孝宽的聪明才智,不大可能是躺平了,极有可能是以静制动,在暗中观察那些将领们的动作。
但局势到了这个地步,加上尉迟迥大兵压境,李询坐不住了,向杨坚写密信请求派重臣来坐镇指挥。


杨坚一看前线要坏事,心急如焚,心想这韦孝宽果然是老糊涂了,不中用了,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不急不忙,看来做事情还得是年轻人啊。


随即便找来郑译和刘昉商议,杨坚还是有点沉不住气,提出撤换一部分将领,另派重臣前去坐镇,并询问郑译、刘昉谁愿意前去?


这俩哥们在宫里搞内斗是把好手,但要说上阵指挥作战那真不是那块料。好在二人也有自知之明,拼命推辞。李德林听说后去见杨坚,极力阻止他做傻事,指出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万一部队发生哗变溃败,一切都完犊子了。


杨坚也是聪明人,一听这话惊出一身冷汗,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铸成大错。


在李德林的举荐下,杨坚命高颖为监军,赶往河阳去见韦孝宽。


随同高颖前去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幽州总管于翼的侄子于仲文,时任东郡(今河南濮阳)太守。东郡不久前被尉迟迥攻破,于仲文的妻子儿女被杀,他只身逃回长安,被杨坚任命为河南道行军总管,随同高颖一同前往。


于仲文也是关陇集团子弟,他的祖父就是八柱国之一的于谨,他和诸位将领的地位相近,利益也一致,有共同的朋友圈。因此他一到前线,便被围住了,众人纷纷向他打听京城的情况,尤其是杨坚的真实态度。


宇文忻的忧虑代表了众人心里真实想法:
“公新从京师来,观执政意何如也?尉迥诚不足平,正恐事宁之后,更有藏弓之虞。”——《隋书·卷六十·于仲文传》


于公刚从京城过来,你觉得执政(杨坚)怎么样?平定尉迟迥不在话下,只怕事成之后,会有鸟尽弓藏之事呀。


这话简直就是对杨坚的侮辱嘛,你居然不相信我!我杨坚把你们当兄弟,你们却怀疑我?


于仲文的叔叔于翼是杨坚的心腹,那他当然要维护杨坚了,他也看出宇文忻的立场不坚定,便赶紧为杨坚说好话。

他说:丞相(杨坚)宽仁大度,明辨是非,只要你们竭诚报国,丞相绝不会怀疑你们。于某在长安只呆了三天,却见识了丞相的三大德行,大度、信任、仁心,总之,你们就放心好了。


听了于仲文的话,宇文忻等人这才稳住了神儿,众心遂安。
高颖、于仲文的到来及时稳住了军心,随即便拔营出兵,准备和尉迟迥展开决战。


大战首先在沁水(今河南豫北沁河)两岸爆发,对阵双方分别是韦孝宽、宇文忻、高颖率领的朝廷军和尉迟迥之子尉迟惇麾下的十万大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