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洪顺:台湾行

 御云斋艺术馆 2023-10-17 发布于北京

       这些年,祖国大陆的名胜山川大都走过了,唯有台湾未得谋面,总觉有些遗憾。今年春天,正是草长莺飞时节,几个老朋友约在一起,终于踏上了宝岛台湾之旅。飞机从济南机场起飞,飞行两个半小时,平安降落在台中机场,紧张而又惬意的台湾之行开始了。

日 月 潭

       进入日月潭景区,真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在“日月潭”标志碑前拍个照都很难,听听说话的语调,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大陆来的观光客人。

       日月潭湖面海拔740米,面积8平方公里,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近30米,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中有一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珍珠,故名“珠子岛”,也称“光华岛”。因光华岛中间所隔,北半湖形如“圆日”,称为“日潭”,南半湖形若月弧,称为“月潭”,故名“日月潭”。

       豪华的游艇划破水面,缓缓向湖中驶去,逐渐远离了岸上的喧杂,微风吹来,心中为之一旷。环湖绕行一周,只见青山环抱,群峰竞秀,中间绿水碧波,景色旖旎。

       湖的南面是青龙山,林木丰茂,风景秀丽。山间有几座寺庙,其中有一座玄奘寺,据说供奉的是高僧玄奘的灵骨。因时间关系,其他几座寺庙未作探究。北岸码头边停靠着十数只游艇,那在微风中徐徐飘动的彩旗,平添一种情趣,令人欣然。

       半山腰有一文武庙,站在庙前,俯瞰湖中秀色,一览无余。湖水静静的,蓝蓝的,似一面镜子,周围山色倒映在湖中,更显出它的恬寂幽静。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朝霞暮霭,映在湖里的景色各异,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创造了日月潭令人陶醉的美景,雕就了日月潭这幅大型的立体画卷,身临其境,令人不觉有出世之想。

       要离开日月潭景区了,游客已见稀疏,抓紧拍一张“日月潭”标志碑,以作纪念。

阿 里 山

       早5点半,离开台南山芙蓉宾馆,直奔阿里山景区,行程3个多小时,换乘景区区间车盘旋而上。一路峰峦起伏,溪水潺潺,景物在晨霭之中若隐若现,似在绿色长廊里遨游,置身其中,有一种“车在天上坐,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此时,正是樱花盛开之时,数千株粉嫩的吉野樱和绯红的山樱花,把风光秀丽的阿里山装扮成一片粉红色的花海。我们站在沼平公园的平台上,俯瞰连片的樱花,令人赞叹不已。游客中有人唱起了“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真的是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

       阿里山地处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米。阿里山森林、云海、日出被称为三大奇观。阿里山的原始森林,由于气候的差异,从山下到山顶,可以看到热带林、温带林、寒带林不同种类的林木花卉,欣赏到千姿百态的植物景观。这里所产的台湾杉、铁杉、红桧、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材料。

       我们漫步在古树参天的林荫道上,山林间鸟儿优雅的鸣唱,行走其间,身心俱逸。半山腰中,有一湖碧水,湖水清澈至极,从高处望去,平静的湖面宛若一面天然的大镜子,把蔚蓝的天空,把山峰和古树苍松映入其中。这是阿里山的梳妆镜吧?清晨,百鸟啁啾,阿里山醒来了,对着镜子打扮一番,神清气爽,然后张开热情宽广的怀抱,迎接着各路宾客的到访,这就是享有美誉的“姊妹潭”。

       山水交映,风景如画,惹得游人走走停停,不忍快行。我们一行随着观光游客,三四人,四五人,边走边看,走快的和前边的接上了茬,掉队的又和后边的凑上了趣,谈论着阿里山的景致和自己的感受,沿途总能听到游人那发自内心的欢笑声。人也似乎变成了这山里的清风,吹到哪儿算哪儿,海阔天空,无可无不可的谈笑着。

       循着山间幽静的小路继续前行。路边三棵挺拔的樟树,大小不一,连在一个根系上,这就是久负盛名的“三兄弟树”。近旁一个根系上又有四株婀娜多姿的樱花树,相伴一起,谓之“四姐妹树”。再往前行,两株不同科的大树紧紧依偎在一起,融为一体,枝叶交错,连理成荫,人称“夫妻恩爱树”。还有什么“父子树”等等。最为神奇的当然是那棵傍崖而生,叫作“阿里山神木”的古树了,树高近50米,树围约15米,树龄已2300多年。这棵树可是举世闻名,到此观光的游客,谁也不会放过和它合影的这一良机,永远留住这奇观美景。

       畅游于阿里山中,感受和欣赏着这横跨温、热、寒三带的风景,对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如同进了天然氧吧,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真的是沁人心脾。此时此刻,那些尘俗的杂念和烦恼,似乎被那清新的山风荡涤的干干净净,剩下的只有陶醉了……

立杆不见影

       观光大巴,沿着花东(花莲至台东)海岸线公路前往花莲,我们一路上观赏着太平洋的风光,浩瀚的大海,起伏的波涛,银色的浪花,沿途的绿树鲜花和各种热带植物,美不胜收。

       车到丰滨,那处“北回归线”标志碑是不能不看的。

       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每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正午时分的阳光直射,所有直立的物体都没了影子,形成非常有趣的天文奇观——立杆不见影。此后,太阳逐渐南移至南回归线,即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周而复始,不断在北纬与南纬之间移动。

       北回归线,是一条看不见的假想线,人们为了能直观看到北回归线的客观存在,便建了这座北回归线标志碑。这是一座圆柱状石碑,分南北两部分,上面嵌有“北回归线”四个镏金大字,中间有一狭长缝隙,象征北回归线从此穿过。碑高20多米,顶部有一圆球交合,碑身通体白色,高耸入云。在周围苍翠的群山,蔚蓝的大海,葱郁的稻田,绿色的草地映衬下,更显雄伟壮观,它既是天文地理坐标,也成了太平洋畔的一道独特风景。

       我站在象征北回归线穿过的缝隙下,一脚站在热带,一脚踏在北温带,仰望着高耸入云的碑体圆球,似乎真的有一种冷热不一的感觉,难道真是一线隔冷暖么?

       据介绍,北回归线经过中国、缅甸、孟加拉等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所谓“回归沙漠带”;唯有经过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为“神奇的回归绿带”,可谓得天独厚。

太 鲁 幽 峡

       太鲁阁大峡谷,亦称“太鲁幽峡”。它位于台湾东部莲花县境内,海拔3000多米,以山高谷深,石奇水秀而著称于世,是台湾八大景观之一,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我们自然是特别期待。然而一场小雨却不期而至,不免有些扫兴。

       观光大巴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沿着奔腾湍急的立雾溪,在蜿蜒迂回的中横公路上,向太鲁阁大峡谷行进,公路两旁耸峙的山峰,笔直的石壁,飞泻的瀑布,景色奇绝,处处让人赞叹。

       汽车到达终点,我们冒着小雨,徒步攀爬在栈道上,一侧是悬崖峭壁,只见山石峥嵘,崖边岩缝里倔强生长的树木植物,它们似乎与岩石比试着生命力的顽强;另一边是莫测的深谷,远近激越的瀑布和着山风汩汩作响,令人目炫心惊。栈道凝水湿滑,大家神经绷得紧紧地,不敢有丝毫的松弛,唯恐不小心,一脚滑下那万丈深渊。

       上天倒也眷顾,雨越下越小,渐渐成了濛濛细雨,待到观景台时雨似乎停了下来。此时再看整个峡谷,烟非烟,雾非雾,那飘若飞絮般的云雾从身边轻轻溜过,伸手即触,天公作美,把太鲁阁大峡谷的风景绝佳时刻,留给了我们。梦寐的烟霞,每每遇到这烟笼雾罩的景致,我便心驰神往,如痴如醉,仿佛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这不正是让画家画出如诗的画,让诗人写出如画的诗的最好景致吗?可惜我的笔太拙,既不会作画,也写不出诗来!

       一阵微风吹来,背后重重叠叠的山峰渐次清晰,右边的山峰露出壁立的身躯,浓郁的绿衣袭身,好像一位害羞的淑女,一会又掩映在烟雾之中。烟雾就像神仙手中的妙笔,只需轻轻一抹,美丽的太鲁幽峡,霎时就变得蕴藉含蓄,深沉内秀,朦胧中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从观景台向下俯瞰,垂直的峭壁,紧逼狭长的大理石河道,如划出的一条白线,雾气飘飘渺渺,氤氲蒸腾,伴着如雷的涛声,伸向远方,这气势,这雄姿,世所罕见。

       这里的烟雾聚散,佳景丛生,玄妙无穷,给游人留下难以忘怀的精彩记忆,“嶙峋绝壁横空雾,清浅澄潭饮落虹。云合频看山作雨,林回时听鸟呼风……”原是明代诗人李肇勋描写龙洞仙境的诗句,我倒觉得把这首诗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只是李肇勋当年是不是来过这里?

1 0 1 大 楼

       101大楼是“台北地标”性建筑。每年的元旦之夜,都会从电视上,欣赏到台北101大楼燃放的新年礼花,流光溢彩,璀璨夺目。而身临其境,直面其芳容,那种感受又是不同。

       101大楼,楼高508米,地上101层,地下5层,集科技、艺术、创新、人文、环保等多元素于一体,彰显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外部形状呈“竹节”状,意为“节节高”,也有“聚宝盆”的寓意。101层的高楼,着实让台北人感到自豪,它高耸入云,鹤立鸡群,好像它在诉说着台北的辉煌。

       这里是游人必到之处。大楼电梯的速度闻所未闻,38秒,一愣神的功夫,已经直达101大楼的89层观景台,绕着观景台向外观望,台北市郁郁葱葱的绿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往来的机动车辆尽收眼底,处处显现着繁华都市的节奏和张力。这里提供了多项服务设施,有超高倍望远镜、饮料吧、摄影服务、语音导游设备、台币兑换、纪念品销售等等。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沿街的霓虹灯熠熠闪烁,五色斑斓,七彩纷呈;机动车在马路上,穿梭似的划出道道亮光,宛若一条望不到头的彩色巨龙,乘着夜色,在繁华热闹的大街上翩跹起舞,给台北这座不夜城造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台 湾 老 兵

       我有一位族兄名叫刘鸿其,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现在已是九十岁出头的老人了。早年丧父,靠母亲拉扯着五个孩子为生,种着一亩多山坡薄地,十年九不收,生活非常艰难,常年靠卖豆腐维持生计,后来老大老二闯关东谋生。民国三十二年连续三年大旱,又加蝗虫肆疟,颗粒不收,被迫无奈,举家逃荒到东北鞍山一带,60多年音信皆无。

       2007年我编修《鹿家沟刘氏族谱》,想把所有刘氏族人一个不落的收进家谱。我在孙子刘鹏的陪伴下,来到辽宁鞍山,找到了刘鸿其的侄子刘广和,他介绍说:三伯鸿其当年在沈阳打工,遇到了败退的国民党军队,稀里糊涂就被抓了壮丁,蒋介石败退大陆时,一块裹挟去了台湾。奶奶天天念叨老三,乃至哭瞎了一只眼睛,直到她去世仍盼着老三回来。那时两岸还未实行“三通”,三伯鸿其曾从香港来过一封信,要家人在香港见面。当我们这边经过一级级审查,办理好赴港护照赶到香港时,他已超过在香港的逗留期,家人难得一面,悻悻而归。

       今年我有幸去台湾旅游,事先把鸿其三哥的情况用繁体字写了四五份,想尽最大力量找到他。到台后,向导游提出了我的想法,她很热情,帮着联系了有关单位,她说:“很遗憾,管理老兵的机构没有这个人的信息。台湾老兵散布很广,没有详细地址是很难找到的。”我提出离队寻找?她说:“这就更困难了,首先要有离队担保人,再经台湾观光部批准,还要缴纳不菲的保证金……”满怀的热情,被一瓢冷水浇的心灰意冷。几个同行的朋友商量,咱们干着急无济于事,只好再等机会吧。

与台湾老兵(2014.3)


       说来也巧,在我们下榻的桃源县花莲伊达斯酒店门口,见到了一位老兵,他握着我的手,眼神直直的在盯着我,好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

       他自己说:住在花莲“荣民之家”,今天很早就来到酒店门口等候,看能否遇到山东家乡的人?他老家是滨州人,17岁被抓当兵就来到台湾,今年84岁了,天天想着自己家乡和亲人,能听到山东口音(乡音)就觉得很亲。

       我向他介绍了大陆以及他家乡滨州的变化,并向他询问刘鸿其三哥的情况?他摇着头说不清楚。我有点儿失望。

       这时,导游在催促我们赶快上车,说火车不等人。(我们今天有一段乘火车的行程安排)。老兵大哥看时间不能久留,伸出双臂与我相互拥抱,同行的朋友给我们拍下了这一瞬间。车启动了,他一直在招手......全车的人也在望着他。

       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败退时,带到台湾的部队有三四十万人(有数字说六七十万人),年龄大的二三十岁,年龄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小伙子都成了耄耋老人。这些老兵,为台湾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刚到台湾那会儿,为了备战,全靠他们的双手用锤头、凿子、镐头、铁锨在悬崖峭壁之间开凿铺设公路,为此有二百七十位士兵死去。当年蒋介石许诺两年“反攻大陆”,身处台湾的老兵们,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极少有人能够通过个人打拼成就一番事业。有的自生自灭,有的流落街头,大多数老兵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当局早年军人禁婚的规定,终身未婚,年轻的八十四五,有的九十多岁,已是风烛残年,晚景凄凉,“反攻大陆”的口号从“老蒋”喊到“小蒋“,结果成了泡影,老兵们心中一次次燃起的希望之火,也一次次熄灭了。

       “小蒋”时代,为这些老兵在花莲等地建了“荣民之家”,现在无家可归的老兵们,大都住在花莲这里,还有的住进了“夜总会”(是台湾对墓地的戏称)。到了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到大陆探亲,结束了40年人员不往来的局面。如今,两岸走进了执手相谈的时代,一群身在异乡的老兵们,终于了却了思念亲人和故乡的心愿 。

在佛陀博物馆

(一)叩问吉祥草的启示

       大巴车沿着台湾海峡南行,车上播放着旋律婉柔、细腻、亲切感人的一首闽南语歌曲,对荧屏上的歌词字幕,我并不完全理解,但我的心灵已被深深地触动了。歌曲在耳畔萦绕,徐徐海风吹过脸颊,思绪如同浪花追逐,逝去的老伴在眼前浮现,好像一起听大海的喧哗,彼此感受心灵的牵挂……我冒昧地向台湾导游白梅花女士提出:“能帮我把歌词译写成国语吗?”她愉快地答应了。歌词大意是:

       有一天咱们老了……我会陪你坐在板凳上,听你述说你年轻时的辉煌。吃好吃差我没在意, 怨天怨地不是我所长,我会把你的手握得紧紧地,因为我是你的家后。

       有一天咱们老了,有媳妇子儿孝顺陪伴,你若无聊,拿出咱们的相片,看看年轻时的英俊。穿好穿差我没计较过,怪东怪西不是我本性,你的心我会永远记得牢牢,因为我是你的家后。

       我将青春嫁进你家,我自年少陪你到老,人情世故我已看透,没有人比你在我心目中更重要。我把一生献给你家,才知道幸福就是……等到蒙主恩召之时,我会让你先走,因为我会舍不得留下你来掉眼泪。


       歌词就像述说老伴的人生,她的一生不是这样吗?吃好吃差她从不怨天怨地,穿好穿差她从不嫌这嫌那,她将青春嫁进我家,人情世故她看的很透......只可惜,她先离我而去了。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意识到,这是在旅游途中,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我极力地控制着,极力地控制着,泪水只能往心里流……

       接下来的行程是参观星云大师创办的台南佛教圣地——佛光山“佛陀博物馆”,馆内有专门展示星云大师论著的一个塔,《星云大师谈读书》吸引了我。“追求永恒的生命”一章讲述了一个故事:

       有个老妇人死了可爱的儿子,每天悲伤难过,当她伤心欲绝的时候,忽然想起世上唯一可以帮她救活孩子的佛陀,老妇人满怀希望地去拜访佛陀,长跪哀求佛陀救活她的孩子。

       佛陀慈祥的对她说:“世间有一种药草,叫作吉祥草,如果你能找到一株,给你的孩子食用,一定能够起死回生。”

       “请问佛陀,哪里有吉祥草呢?”老妇人问。

       “这种吉祥草,生长在没有死过人的人家之中,你赶快去找吧!”佛陀说。

       老妇人于是昼夜奔忙,挨家挨户叩求吉祥草,但走遍邻里异国,没有一户人家不曾死过人,老妇人陷入绝望痛苦之中,蓦的觉悟到:死亡是人人必经的过程,不想死亡,并不因此而免于死亡。这个故事给人们以重要启示:面对死亡时,重要的是如何从无常的事态之中,积极地去把握现在每一刻。

(二) 滴水和尚

       有的人喜欢读地理名胜,可以遨游天下;有的人喜欢读历史掌故,可以和古人接心神交;有的人爱好文学,可以赏春花秋月,妙味无穷。此刻,我正在台南佛光山“佛陀博物馆”沉浸在《星云大师谈读书》里,竟忘了集合时间,同行的朋友找来时,才恍然大悟。疾步回到旅游车上,向大家致歉。大巴车启动了,我的脑海里仍在品味着滴水的无尽时空。现在和大家分享:

       一位禅师在洗澡时,因为水太热,就叫弟子提桶冷水来加,将热水加凉了,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禅师不悦的说:“你怎么如此浪费?世间不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只是大小价值不同而已。你那么轻易地把剩下的水倒掉,就是一滴水,把它浇到花草树木上,不仅花草树木喜欢,水本身也不失它的价值,为什么要白白的浪费呢?虽然是一滴水,但是价值是无限的大。”

       弟子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将自己的法名改为“滴水”,后来成为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弘法传道,有人问他:“世间什么功德最大?”

    “滴水!”滴水和尚回答。

     “虚空包容万物,什么可包容虚空?”

     “滴水!”

       滴水和尚从此把心和滴水融在一起,心包太虚,一滴水中也有无尽的时空了。

       人在世间,福报有多少?这是有数量的,莫以为自己万贯家财,若福报享尽,仍会一无所有。一个人有多少金钱、多少爱情、多少福寿、多少享用,等于银行存款,浪费开支,终有尽时,故节约惜用,虽是滴水,皆不废弃,滴水虽微,大海也是由滴水所成。

台湾的淳朴民风

       在台湾的几天里,领略了台湾的山水和那旖旎的自然风光、琳琅满目的夜市、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这里的风土人情和那淳朴的民风。几天时间,很难说融入了台湾人的生活,即便如此,当你放下一切世俗成见与他们相处和交流的时候,你一定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台湾的交通井然有序。城市马路相对比较狭窄,红绿灯很多,且设置合理,连小胡同口都有红绿灯,行车非常顺畅。几天时间里,我们行走在马路上,未见一位交通警察指挥疏导交通,未见一次鸣着长笛的汽车与行人抢道,车辆没有乱掉头,也没见乱停乱放,行人都走斑马线,从未见有乱穿马路的现象。我们乘坐的观光大巴车,车体比较庞大,只要在路口转向,基本上四个方向的车辆都不能通过,计程车(出租车)、小客车都会自觉放慢速度,靠边避让。

       台湾人有礼貌,热情淳朴。忠、孝、仁、爱、信、义之类的字经常出现在街道马路、店堂商铺的名称之中,处处显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之美,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风气着实让人感动。

       一次我们从商店出门走错了路,询问路人,他耐心地告诉要过几条马路,再怎么左拐右拐,旁边的人还主动过来补充注意哪条路上的标识等等。他们的热情友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宾馆的途中,有两位朋友内急,当时又找不到 “化妆间 ”(台湾对厕所的俗称),他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进一家药局(药店),司帐正忙着收费,说明来意,他抬头看看,微笑着点点头。等他收完费后,走上二楼打开化妆间,应了二人的要求。正是“有急方来,得以解脱”。

       我对着“台中教育大学”正在拍照,恰巧一个行人走了过来,他马上停住脚步微笑地看着,等我拍完他才继续向前走,我微笑着向他点头示意,谢谢!

       去国华珠宝店购物,淄博的一对母女,竟把昨天花4900元台币(折合人民币1000多元)买的衣服丢在店里,大巴车已开出十余公里后她们才想起了衣服,女儿责怪母亲忘事,母亲则以为女儿拿着,母女二人焦急不安。导游问明衣服的款式、颜色、价值、丢放的大体位置等,她说:“在台湾丢不了东西!”母女的情绪稍稍安定下来。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行程快要结束了,仍未见到衣服,大家以为导游的话只是安慰一下罢了,谁知就在返回大陆的前一天,收到了珠宝店寄来的衣服。

       在台中市,我们正在一个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的变换,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热情地问我们说:“大陆来的啊?”“对,山东的。您也是大陆人啊?”我说。“不,我是台湾人,大陆我已去过三、四次了,泰山、曲阜、趵突泉都去过了,山东是个好地方啊!”她无不夸耀地接着说:“大陆不得了,经济飞速发展,现在’两岸三通’,给台湾人民也带来了经济实惠。”当她得知我们明天就要返回大陆时,她向我们推荐说:“台湾的太阳饼很有特色,你们可以带点回去让家人尝尝。”其时,我们正在寻找有什么地方特产呢?便问:“在什么地方?”她若有所思地说:“挺远的,从这里往前走,要过十个红绿灯,然后向右拐就是,你们可以搭计程车过去。”

       我们为了观赏景致,徒步来到了“太阳堂老店”。这铺面并不豪华,店员们正在接待着顾客。太阳饼的品种很多,可以先尝后买,品质也确实不错,色香味俱佳,我们每人都买了一大堆。考虑到便于飞机托运,店员主动帮着装箱打包,我们都在寻思,这么大大的两个箱子怎么提回宾馆呢?人家商店也没有送货的惯例。把我们的难处一说,一位男店员爽快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当我们回到宾馆时,两箱太阳饼已放在吧台上。

       就要离开台湾了,却有些依依不舍。亲眼目睹了那“高山青,涧水蓝”的美丽风光,感受了台湾同胞的好客与善良,让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台湾人美心也善,宝岛意重情亦浓。

        美丽的宝岛台湾,的确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兼容并蓄的一块宝地。

2013年3月

(原载《桃花源》2014年第4期。《洪顺随笔》成书时增加了《台湾老兵》《在佛陀博物馆》两节。刘广迎代为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