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伐对南陈是把双刃剑

 子玉史院 2023-10-17 发布于陕西
 / 子

南陈的最大问题是经济问题,不北伐是死路一条,北伐又会极大消耗本就薄弱的经济基础,陈宣帝的太建北伐虽然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还是动摇了南陈的国本,加速了南朝的灭亡。

侯景之乱后,随着巴蜀、淮南、荆襄等战略要地被北朝兼并以及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南朝的历史就已经到头了,只能坐等被北朝兼并的命运。

如果南陈不想坐等灭亡,唯一的出路就是,以攻为守,将国境线由长江流域推进到淮河流域进而扩张到黄河以南

而且,北方的分裂和北齐的不断衰弱也给南陈提供了机会。

公元5733月,陈宣帝以吴明彻为将率领十万大军渡江北上,正式北伐。而陈顼的底气就是,陈文帝八年的埋头发展,自己当政五年的经济积累。相反,北齐却是在胡汉矛盾以及文官和武人的矛盾中不断衰弱,这是历史给南陈的机会。

在猛将萧摩诃的助力下,陈军重创北齐军顺利收复历阳、合肥、秦州等战略重镇,收复了大半个淮南。

接着,吴明彻又采用水攻的方式拿下了军事重镇寿阳并俘虏了曾经和陈朝争夺正统的王琳,将其斩杀,不久,淮南剩余的城池也相继被陈军拿下,淮南重新被归入南朝的版图。

南陈此次北伐最大的收获就是,拿下了淮南地区,将南北的边界重新推进到以淮河为界

是的,守江必守淮,将防御线推进到淮河流域,这对孱弱的南朝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胜利。此后,南朝即使不能将势力向北方延伸,但防御线的延伸还是能够延长南朝的生命周期。

随后,吴明彻又继续进军,相继拿下了淮河以北的南徐州(今安徽凤阳)、济阴(今山东定陶)等地,但因为在北徐州刺史祖珽跟前碰了钉子,陈军也就见好就收班师回朝。

陈军之所以没继续扩大战果原因也很简单,北齐能够容忍淮南地区的丢失,但绝对不会坐视北方大本营不管,而且,齐军的战斗力也并不弱,北周后来灭齐时齐军爆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就能说明问题。

再说,南朝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并不足以支撑大规模、长周期的北伐行动。南朝北伐的天花板是刘裕,当时刘裕手中不仅是将星如云更有江南的经济作为后盾,但还是因为后勤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无法快速消化占领区的原因而最终失败。

▲刘裕当年北伐可是全明星阵容

图源/剧照

南陈呢,此时能拿得出手的就一个吴明彻,此公之前的成绩基本是败多胜少。所以,南陈的问题除了经济薄弱,将星的陨落也是关键因素。就像侯景当年在围攻台城时调侃梁武帝的话:“城中不是没有菜,而是没有酱呀,哈哈哈。”

将这两个因素代入进去,南陈此次北伐已经实现了胜利最大化,及时收手反而是明智之举。如果继续和北齐死磕,只会便宜了北周,当南陈和北齐都疲弱到极点时,北周一定会趁机来割韭菜,那时候,双方都将不是周军的对手。

之后,宇文邕为什么撺掇南陈北伐,其实就是想借陈军之手来消耗北齐的力量。而陈宣帝也是积极“配合”宇文邕,对北齐进行了二次北伐,陈军在吴明彻的率领下溯泗水西进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在吕梁(今徐州东南)击败齐军数万人。

此战,陈军也是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及时收手,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延伸。

接下来就到了历史的关键期,北周武帝宇文邕大举灭齐。在北方即将一统的大背景下,作为与北齐、北周三足鼎立的南陈来说,也就两个选择:

要么帮助北齐,避免唇亡齿寒的悲剧;要么趁乱收割,在齐军和周军纠缠之际扩张领土

至于帮助北齐,陈顼大概率不会打这张牌,毕竟文化的不兼容是个硬伤,但趁乱收割达到和北周瓜分北齐的目的,陈顼还是有操作空间的,至少之后有更多的牌和北周对峙。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周军灭齐的过程中,南陈竟然什么也没做,直接是坐看北齐被灭的节奏。当北齐被灭之后,陈顼才突然清醒,泰山压顶的压力瞬间袭来。

对,是个人都能想到北齐加北周的组合对南陈将意味着什么,何况北周手里还有荆襄、巴蜀这两张牌,都是灭亡南陈的跳板。

再加上宇文邕在灭齐之后又迅速打出了废奴、笼络汉人世家这两张牌,以期快速消弭北方的胡汉矛盾。当北方的胡汉矛盾逐渐消解之后,北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也就会最大程度发挥出来,那时候的南朝只剩死路一条。

▲北周武帝宇文邕  图源/剧照

以陈顼的智商他肯定能意识到接下来的危局,所以,太建九年(577)十月,陈宣帝又以吴明彻为将发动了第三次北伐。

结果是,吴明彻兵围徐州五个月都没能拿下徐州,最后还被周军的王轨堵截了清水入淮河的河口断了陈军的后路。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吴明彻做了让萧摩诃率领骑兵突围自己断后的决定。之后,萧摩诃以八十骑兵为掩护率领陈军骑兵顺利突围,而吴明彻和数万陈军步兵却都做了周军的俘虏。

南陈第三次北伐最终以失败画上了句号。吴明彻在北周病死之后,南陈的将星就只剩下萧摩诃一人在苦苦支撑。

从结果来看,南陈此次北伐完全是决策失误,因为,最佳的时机已经错过,而陈军此次面对的又是一个统一的北方,体量的差距已经注定了战争的结果。

当时,毛喜和蔡景历等人也劝过陈顼,不要在周军的巅峰期北伐,而陈顼完全是在生存危机的倒逼下仓促作出的决定。

失败,一点也不意外。

战后,陈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以大将淳于量为大都督,率军守卫淮南,以防周军南下。

▲陈宣帝陈顼  图源/剧照

怎么说呢,南陈北伐是死,不北伐也是死:北伐会极大地消耗本就有限的经济积累,不北伐又会坐等北方来兼并。拿下淮南地区已经是南陈能拿到的最好结果了,如果继续北伐,只会加速南朝经济的崩盘。

而陈宣帝又错过了北周灭齐时趁乱收割的大好机会,在北周灭齐后,南陈的结果就已经注定。怎么说呢,可能是陈顼没有想到北齐会那么快就灭亡从而错过了机会。

当然,将星的陨落也是南陈的一大短板

说白了,南陈的主要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即使形势大好,也不能支撑长久的北伐行动。

是的,侯景之乱后,南朝就已经走到头了,而南陈的作用只是苦苦坚守汉文明的阵地避免了被北齐势力渗透,然后坐等被消弭了胡汉矛盾的隋朝来兼并。

历史,并不是靠个人的激情和壮志就能改变结果的。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南陈的幸运在于接班人的传承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