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五十年功力完成此作,能跟王羲之较量一番,后人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墨品书法网 2023-10-17 发布于北京

很多人说“书法史”其实就是“书法家的历史”,这一点不假,毕竟艺术这东西本来就是人创造出来的。秦朝的李斯,被誉为“书史第一位名家”,此后蔡邕、张芝、钟繇、“二王”又将魏晋南北朝“打造”成书法第一个极盛期,也为隋唐书法全盛打好了基础。

隋唐两代的名家数不胜数,相信即使不了解书法的朋友也能说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名字。唐末五代的杨凝式、李建中,两宋之交的“宋四家”、赵构,都是名垂青史的大师。相信各位能看出一个共同点,就是王朝更替的乱世,往往是名家集中出现的时期。

这一点在宋末元初再次得到印证,因为一个真正能叫板“二王”的乱世奇才诞生了,他就是赵孟頫。赵孟頫被誉为“元人冠冕”“书画双绝”,他力求复古,扭转当时因“尚意”而陷入只求抒发个性,忽略笔法传统的艺坛。

不夸张的说,元代的书法家都可以算作赵孟頫的“门徒”,他也是元代以后,影响力能与王羲之、颜真卿并驾齐驱的唯一一人。赵孟頫家境殷实,祖上积累下来的藏品很多,且大多是书画真迹。赵幼年受身份影响,从赵构书法启蒙,进而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练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赵孟頫由唐宋笔法入手,进而直追晋唐,他的行书轨迹是先学赵构、智永、米芾,进而学陆柬之、欧阳询,之后专研羲献。史籍记载赵孟頫不仅天分极高,也极为刻苦,他受智永“退笔冢”激励,每日能写上万字,且一坚持就是数十载。

赵孟頫六十岁以后的书法,已经完全做到了超越古人,正如书法界所言“行书非'二王’不压赵孟頫”,他的行书能跟“书圣”较量一番。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赵孟頫晚年所写行书《明肃楼记》,这件作品是学“赵体”行书的标杆之作。

此帖共74行、50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赵孟頫书写时心手合一,融合诸家笔法,晚年的他已经悟透羲之用笔,并将陆柬之、李邕风格化为己用。《明肃楼记》顺锋入纸,行笔纯以中锋,书写细腻妍媚,提按动作明显,笔画粗细对比强烈,藏露兼用。时而圆转,时而方折,点画间牵丝引带,绞转自如。

《明肃楼记》结字以纵取势,欹侧灵巧,楷行草三种字体并用,颇有陆柬之《文赋》的风采。纵观全卷,用笔丰富自然,气韵华美高贵,令人赏心悦目,如能把这件作品临摹好,那么对于行书的笔法、结字,对于如何融合唐宋、追摹晋人,都会有更精准的认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