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虎义:那年那月,车轮滚滚

 杏坛归客 2023-10-17 发布于山东

人们习惯用车轮滚滚形容人类历史的不竭向前和飞速发展。车轮滚滚中,我们不仅遥望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长江,更聆听到了鼓角争鸣的疆场搏杀,感受到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英勇悲壮和赤子心声,以及滚滚车轮捎带起的历史烽烟和经年往事。

作为山里长大的孩子,接触最早的应是手推独轮车。爷爷是个木匠,幼年时爷爷曾用木桩旋成轮子,长约1.5米、直径约三四厘米的圆滑木棍做车杆,用边角料木板做横撑,轻巧精致,和小朋友们互推玩耍、换滚铁环或放在下坡路段坐上滑行,开心满满,其乐无穷。

小时候我们村山大沟深,一出家门,不是下坡就是上坡,很少看得见一条平坦的车路,总认为风吹不出视线,鸟飞不过东阳庙高山。

包产到户时,人均将近分到三四亩地,担水上粪往家里收庄稼全靠肩挑。担子压肩的滋味到现在记忆犹新,上坡时咬着牙,下坡时腿在抖,换肩时担子在脖颈及肩头湿汗衫上的撕扯以及路窄处由于不能换肩,咬着牙抽着腰流着汗一边肩胛骨的硬撑,现在想起来,肩头依然在隐隐作痛。很大一部分农村山里担过担长大的孩子,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腿粗力大,二是背多少有点微驼。

二三十年以前,我们村住户基本无轿车,遇雨雪霜天路面湿滑泥泞,根本无法出行。陡窄的车路沿线成十个村庄仅通一辆十七座左右的班车,人多时车里塞进去将近40多人,面部挤在车窗玻璃上不能转头,呼吸都显得特别拥挤。由于路窄坡陡,总觉得车在崖边上行走,随时有翻车掉沟的可能,连挤带吓时常大汗淋漓。拖拉机,三轮车时常超载拉货带人,滚滚车轮刨起尘土滚滚,看上去倒像是在犁地。上坡时坐车人迅速跳车咬着牙关撅个屁股推车,手里提着木墩随时准备支在后轮挡住熄火后滑的车辆,一路总在惊险中缓缓爬行……

80年代初期,我们村个别户开始应用架子车,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庄农人肩上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架子车一度成为山里庄农人先进生产工具甚至是财富的象征。就说拉水,以铁油桶改装成水箱,平置于架子车内,一桶能装七八担水。车前套个毛驴,两个人就能拉来一桶水了。倘是拉麦,多时一车能拉一百四五十䄯,装正束紧一驴两三人基本就运作妥了。一个成年精壮劳力,一般一担能挑十八到二十二䄯左右的麦䄯。以架子车拉麦的通畅轻松和担麦的沉重滋味绝对是无法比拟。架子车上装麦不比装土,曾经就衡量着一个庄农人的精干程度。

上小学二年级那时,村里有台手扶拖拉机,亲房堂哥是拖拉机手。村里的小孩一听到拖拉机“咚咚咚”一响,饭碗一戳,就飞快跑到拖拉机旁,惊奇地看着,摸着,闻着那浓烈的柴油的气味,觉着新鲜无比。个别好奇心太强的,眼睛对准竖起的突突冒烟的烟筒还要往里面看,结果一炮猛烈的气浪冲得满脸黑灰呼不出气来,便在围观的众人哄笑之下,撒丫子跑开,边跑还边用袖口擦脸上的黑灰。待到拖拉机徐徐启动时,小孩子们满满围了一车相圈,七手八脚的拽着车厢都想上去体验一下坐车的滋味。车手一边手忙脚乱地挂档,掌握方向,捏离合,踩刹车,一边回过头来大声呵斥阻止孩子们扒车。孩子们反正不害怕车手骂,嬉皮笑脸,拽住车身不松手。待到车手做出踩刹车要下车进行追打的样子时,孩子们便一溜烟跑掉。如此虚虚实实,往返四五次,拖拉机才能开出村口。堂哥经常给我认面子,我便可以坐在车厢里享受坐车的无限风光。未曾想堂哥的偏袒,差点断送了我的小命。

有次我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恰逢长我十岁的大哥可能也是出于好奇心在我堂哥的指导下,驾着拖拉机准备出村。村里的小孩子们照例围了一圈,嬉闹着,追逐着缓缓行进的拖拉机。因为这次我哥开着,我堂哥能腾开时间吓唬呵斥,孩子们都近不得车身,就我背个书包爬上车去,和另外三四个准备赶集的大人坐在车内。我准备在平路岔口下坡路段下车去学校的,因为车速快,加之享受坐车美好,未能及时下车。结果因不懂手扶拖拉机上下坡方向反操作的我哥,在下坡时依然打的正方向,车头一转,除堂哥跳车,其余人都连车带人翻下几十米的高崖,拖拉机摔了个粉碎,所幸人员都没受重伤。养伤月余后都各行其是,各操其业了。

继之新生和流行起来的当属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在山里不经用,山里流行的是永久或者飞鸽牌加重自行车。记得我家的是加重飞鸽牌自行车,平时我爸和我哥有时上街骑一下,不骑时就放在粮仓的地下,擦得油黑明亮,甚至高高的放在装满麦子铺苫以毕的粮仓上面。和麦子放在一起,自有它珍贵的一面。十岁左右学骑时,腿只能伸在三角叉蹬个半圆,不断往复,“咯噔咯噔”的颇费链条,右裤腿不是油污就是被链条夹烂。上初中后,家距学校十里地,去时下坡多,车速快,路面坑洼多,颠簸厉害,菜笼子里装的洋芋,什么时候颠簸遗落的都不知道。有时装的鸡蛋和清油瓶互相碰撞,黏糊糊吃又不能,扔掉可惜。来时,五分之二是骑行,五分之三全是上坡路。撅个屁股推车上山时大汗淋漓,袒胸露乳,从不觉得苦累,一路兴致勃勃,铃铛捏得很响。上高中骑行回家时,最高兴路遇拉货上山的手扶拖拉机,一手握把,一手拽住车厢,一脚踏在自行车前杠上,就可以骑行上山了。自身安全和车轮的扬尘都忽略不计。为了回住宿处有热水做饭洗脸,曾拿尼龙袋裁剪缝制成背包,内置热水壶时常从学校骑车背开水穿行,同学们戏称我像是背个炸弹,那时没想到过危险,现在想起来倒心有余悸。

上高二那时,我哥买了辆幸福牌摩托车,乡下还叫“电奔子”,有时直接把我从县城接到家里。那时山区摩托较少城里也不多,除过电影里警察骑车追捕罪犯追赶火车的情景,摩托车就一直是个传说。一是速度快,二是难掌控,听见的总是十里八乡之外谁谁谁骑摩托车摔没命了。好像摩托车是老虎似的,野性十足,心中让人无限恐惧又向往满满。不知是考虑安全还是害怕费油,我哥很少让我学骑。以至于看到我哥的摩托车时,心里难挨的像猫抓似的,甚至有时眼睛红红的,嫉妒得都不正眼去看。

2000年左右在部队第二年当副班长领班站岗执勤时,监狱围墙下,时常停着一辆破烂不堪的幸福牌旧摩托,是监狱干警传唤工地劳作的犯人时的骑行工具。那辆烂摩托吸引了几届兵,都以能骑一下为荣,我也有幸一试。那烂车不用钥匙启动,只用嘴搭在摩托车发动机下掉的半截排气塑料管上憋气使劲一吹,朝启动杆蹬上两脚就嗡嗡嗡起步了。白天人多嘴杂,部队纪律严明,骑车必受制裁。晚上穿上棉大衣,戴上棉帽,腰间扎着腰带,腰里别个橡胶警棍,偷偷摸摸骑行一趟,自觉不慎威武。退伍后工作中攒了2000多元,贷了2000多元,卖了个二手珠峰豪狼,新车当时一万好几。该款车车身较低,全身一副红壳子包裹。车灯鼓圆深陷,一面反光镜立起来跟狼的两只耳朵似的。晚上立在空旷场地,打开车灯,非常像一匹蓄势奔跑的狼。该车力量大,一供油轰轰作响,非常猛势。那时刚从部队出来,身体健壮,手脚麻利,骑上车后油门一轰,前面不让有车,一声长笛就在街面上开始飙车了。有时忘收偏撑,急速转弯处偏撑摩擦水泥路面火光闪闪。加之油门握手厚重不易反弹,飙车快到目的地时,双手脱把,双臂振呼,车没停稳时,人已经从车上下来了。呵,年轻的野狼时代!后因为一朋友骑车被撞脑震荡(颅内点状出血),才吸取经验,不敢高速飙车。

兰州上大专那段,我父亲买了辆农用三轮车,虽说没二轮摩托车精致潇洒,但还是能过过车瘾的。趁我爸和我哥不在,摸清楚一档和刹车后,一摇把摇起,开出场门,左急转上坡,就上路转悠了。一会儿偏左,一会偏右,觳觫觳觫,和拉架子车完全不一样。如不是路面宽敞,车头撞墙或开出路面都是随时可以发生的。沿梁缓慢溜了两圈后,自觉简单易学,开起来也不过如此。

几天后,恰逢村里唱戏。胆大包天的我直接拉了一车人就沿陡坡急弯开到戏场门前了,戏场人多拥挤,找个熟人师傅掉转车头后停好了车。散戏往回走时又满满拉了一车人,自己的两个舅舅,四个侄儿娃,三个外甥,还有几个关系好的邻居及他们家的小孩就一路回家了。原计划我家庄顶有一平地在那里停车,让所有人下来的。不知咋想的,脑袋一热,没有停车,想着下短陡坡加急右转弯,直接开到我家二院里。结果下坡时刹车失灵,车狂奔起来!路面左侧是高墙,以车撞墙必然会以翻车的方式停车,碰断几条胳膊和腿那就难说了。向前下去是几十米高崖,估计一车人怕难保性命了,别无选择,只能右急转弯。由于车速猛,车身重,高速右转弯的车由于惯性,向左面翻了。车身90度侧翻,车体三分之二在路面,三分之一悬崖边上,我没有被卷入车内。路面下面是高约两米左右的一小坡林地,我顺势抱住一棵碗口粗的树顺滑而下,旁边是挖过树没有填平的坑,有一米深,直径约1.5米。一车人倒下填满树坑后,四散滚趴在林地,满脸油污,大哭小叫,有的连鞋都找不见了,“我的妈妈哟,我的娃哟,”哭喊声呼叫声一片。大部分人一会儿便都翻起了身,看上去没受什么重伤,只有一个16岁左右的少年,两眼圆睁,没有气息。我想恐怕摔没命了。两三个人抬出坑放平躺直,在胸部乱压了五六下之后,少年呻吟着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原来是众人压得憋住气了。感谢上苍,最终大家都平安无事,只是摔破了我大舅的一副石头眼镜。

2008年,我哥开始跑出租车,我摸清油门和刹车,还不熟悉倒档,几次径自开出去绕城一圈后停车归位,喜不自胜。有次在一十字路口被一正常行进的小车和斜刺里突然冲出的一辆高速大卡车差点相夹,不是自己刹车重快,怕就小命难保了。吓得我心脏怦怦狂跳,趴在方向盘上唏嘘不已半天。

2015年置办了二厢小型丘比特轿车,快捷轻便,非常省油,但由于底盘较低,前保险杠时常受损受伤,拧满螺钉。不得已2019年又换了黑色国产大众朗逸,车价不昂贵,油耗非常小,工薪阶层非常适合。吸取教训从不沾酒开车,不高速行进,转弯即鸣号。却养有另一恶习,开车时喜欢边听音乐边吸烟,山路急弯处,因为掏烟点火三次与车擦肩而过,一次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吓得摩托车主面色灰白,其余无碍。

现今我们村里庄前院后及上山农路翻修一新,水泥硬化。

有车户十之八九,有的家庭不止一台,富裕的已经开上30多万的奥迪了。通村路面相对宽敞,急弯处铁杆立镜,遇车明晰。一路树木丰茂,花草丛生,再无颠簸扬尘,回家也是倏忽之间。

回想四十多年来生产生活中尤其是交通工具及路面的种种变化,无不庆幸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如此美好的社会。每每想起几次翻车历险经历,无不令人暗自庆幸幸运之神的眷顾。

岁月悠悠,世事茫茫,我想说的是,忆往思今,当下最为幸福。

感谢时代,感谢社会,敬佑生命,感恩遇见;

感谢蓝天白云,感恩花开花落;

感谢新生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感恩徐徐清风从我们的面颊轻轻滑过;

感谢生活如此静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