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病逝后,袁世凯儿子送来一副挽联,不愧为大才子

 古稀老人赵 2023-10-17 发布于山西

在传承中,常有格言流传,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言之偏颇,但其中的道理不可忽视。父辈的喜好、品行、职业,常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子女。袁克文,是袁世凯的次子,生于汉城,母为袁世凯的三姨太金氏,朝鲜籍。他不仅是文人,更是才子佳人,钟爱于山水游览,与人齐唱诗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夺得皇位,与此同时,袁克文却为孙中山送上一则挽联。这挽联让人不禁惊叹袁克文的才华,然也有人指责其言辞之中藏有明喻。那么,这挽联究竟写了什么,是单纯的哀思之情,还是更深意味的寓意?(挽联:埏隧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史迁作霸王本纪,不教成败论英雄)孙中山,我国伟大的民主先驱,倾力终结千年封建,奠基共和基业。1924年10月25日,冯玉祥电请孙北上商谈国事。孙于11月19日抵上海,宣示主张,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他认为惟有破除军阀与其背后的帝国主义,中国才能和平统一。12月31日,孙抵京,发表《入京宣言》,宣示来意非争权位,而是图救国。然然遗憾的是,此时的孙已身患绝症,3月12日不幸病逝于北京。自逝至葬,社会各界纷纷以诗文挽联表达哀思之情。当时正值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即便受西学熏陶的人也具备深厚的古典底蕴。这些挽联字字珠玑,蕴含深邃意味。在众多挽联之中,袁寒云的联也颇显独特,吸引了众人目光。此联撰写于孙移柩至中山陵之际。言及墓地之意,指明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自古以来,历代政权定都金陵,无论孙权的东吴,司马氏的东晋,还是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太平天国,都曾受北方政权所平定。江南作为一处偏安之地,在历史中常未得正统视之。其次句中的“俎豆”指祭祀所需的器物。其含义明晰,指出江南人民将会前来祭奠,缅怀孙中山的崇高品质和卓越业绩。下联引用司马迁之言,不论成败评英雄,将项羽记载于《本纪》中,与帝王共传世。最后半句则表明,胜利与否不能论英雄。后人不以成败评英雄,虽项羽自尽于乌江,却铭记于世,绝无因其未获最终胜利而轻视之者。有人认为这副对联表面上歌颂孙中山,实则“褒袁贬孙”,着眼于尾联的“江南”。孙中山始于南方发起革命,领导成立中华民国,实权在江南,未曾统一全国。著名作家梁羽生曾言:“可惜袁克文因身份之故失了历史评价与艺术性。”显然,人们往往将袁克文的身份与政治因素联系在一起审视其挽联。然而,袁克文并非野心家。他是袁世凯的唯一坚决反对称帝的子女。得知父亲逆潮流称帝,不顾天下苍生,他迅速联络友人,筹谋阻止袁世凯的复辟计划。尽管他对政治冷淡,无意觊觎权谋,但他始终是袁家之人,袁世凯之子。这份身份注定了他无法随心所欲,被历史洪流所裹挟。在乱世之中,无人能独善其身。如今我们难以准确判断袁克文的挽联对孙中山到底是褒是贬,但结合袁克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行动,或可窥见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站在民意浩荡中,终将成功;若背道而驰,也必被时代巨浪所吞噬。虽然孙中山去世时“革命尚未成功”,但经过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成功完成了革命,更在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一往无前。

孙中山病逝后,袁世凯儿子送来一副挽联,不愧为大才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