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乾州蕞娃:三国粥笔记(二)——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读书笔记​

 W行走在人世间 2023-10-17 发布于陕西

【前言】读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是为了完成《青梅煮酒》的读书笔记。苦于对《三国演义》研究不足,对三国历史知之甚少,故而扩大读书范围,《三国配角演义》就是其中的一本。把这所有的读书笔记和在一起,便是《三国粥笔记》。

三国粥笔记(二)

——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读书笔记

乾州蕞娃

三国,一个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时代。自元末明初罗贯中挥笔写就《三国演义》以来,便在普罗大众间掀起了一股英雄豪杰的崇拜热潮:忠义耿直的关羽、威武有力的张飞、奸诈多疑的曹操、勇猛暴躁的典韦……直至现在,三国依旧是一个耳熟能详、经久不衰、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然,对于《三国演义》的研究文章、专著也很多,而且不仅中国人研究,外国人也研究。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三国演义》。马伯庸的《三国配角演义》是我读的第二本这方面的作品。第一本是曾仕强写的那本书——《曹操的启示:局面是经营出来的》。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三国配角演义》(湖南文艺出版2019年12月出版)是一本短篇小说集,而不是论文集。其主要目的就是从一句微不足道的史料记载或一个小小的假设出发,把散碎的历史片段连缀成完整的链条,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段,推演出一个逻辑可信的故事,让那些配角走向前台。

本书一共八部分,分别为街亭、白帝城之夜、官渡杀人事件、宛城惊变、《孔雀东南飞》与建安年间政治悬案、风雨洛神赋、《三国新语》《三国志·步幸传》。这部小说并非是严谨的历史小说,只是将不同历史时间点的数种可能性连缀到一起的一种尝试。这种可能性未必是史实,但确实有可能曾经发生过。

作者马伯庸素有“文字鬼才”的美誉,他潜心研究三国故事二十年,从浩瀚的史料中,发掘出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线索,以悬念迭出的小说笔法,抽丝剥茧,连缀成文,让最深藏不露的三国配角,以及他们隐藏了一千七百多年的秘密阴谋,全都巨细靡遗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对于《三国演义》的最初认识,就是30年前在乾县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课外兴趣小组(文学组)老师给我们所讲的那些,比如说:诸葛亮是“多智而近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历史的方式,让我脑洞大开、获益匪浅。

前面三篇历史短篇小说,大胆推测、认真论证、语出惊人;中间三篇三国杂谈,熟悉历史、想象奇特、可圈可点;后边两部分,纯属恶搞,且有部分作品,不熟悉历史的话一时竟然真假难辨。

《街亭》一文,作者所塑造的马谡形象和《三国演义》差异较大,令人耳目一新。想想也应该是这样,诸葛亮精心挑选的人应该不会那样不堪。他没有尊重诸葛亮的指示,让士兵驻守山上,肯定有自己的原因。而且第六章《A面》中,作者从王平弃守水源地的原因、关于马谡的结局、关于费祎被刺的原因、关于“虏疮”、关于陈寿父子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史书中关于街亭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自己构思小说的原因。

《白帝城之夜》让我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虽然读完文章之后,我们知道“封锁白帝城、故意制造沉默假象,正是丞相诸葛亮的授意,目的是让这一切魑魅魍魉都跳出来,好一网打尽”,但是在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杨洪和马承所遇到的重重险境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下意识里会为主人公担心、为白帝城的诸葛亮等大臣的安危担心、为蜀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心。

官渡杀人事件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成,中下层小官吏典农中郎将任峻通过自己的细心研究、大胆推测、认真分析、抽丝剥茧,最终揭露事实真相,故事可读性极强。

以上三篇小说,仅仅是作者的一种假设,一种推断,所以他告诉你“认真你就输了”。

三国杂谈,弯弯绕绕比较多,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读了几遍,都没有完全读懂,不敢评判,只能搁置。

《三国新语》仿《世说新语》笔法,大部分比较幽默,显示了马伯庸的文言功底和内在性格。

写完这段文字的时候,准备发布的时候,这才知道马伯庸是那部火爆一时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编剧,被众多粉丝奉为“亲王”“祥瑞玉兔”或者“祥瑞亲王”(最近三五年我几乎从不看电视,所以不知道,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得厉害)。但是,有这部书做铺垫,我想完成“三国系列”书籍读书笔记——《三国粥笔记》之后,我也许会读一读马伯庸的其他作品,说不定回来一个马伯庸作品阅读专栏。自然,那是后话。我姑且说之,你姑且听之,不可当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