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开了四天会,战略共识是花钱

 转型刚刚好 2023-10-17 发布于北京

近日,理想汽车花了4天时间,召开秋季战略会。会议的内容是讨论理想汽车未来 5-10 年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和落地策略,得出的共识是:理想要花钱,要把钱投向智能驾驶上。

对此,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进行了反思,智驾应该提前半年全力投入,也就是从2022年年中,而不是2023年初才开始上强度。对此,理想汽车也从人才招聘层面加大了投资力度。扩大对智能驾驶人才的招聘,包括算法工程师、大模型工程师、软硬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岗位。把钱花出去,把人请进来,把智能驾驶技术提上来,这就是理想为弥补智能驾驶短板而作出的努力。

为什么此时如此重视智能驾驶?这当然是和当前的智能电动汽车竞争格局有关。一方面,更换为纯视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特斯拉,正加速推进FSD全自动驾驶功能的升级,在续航、充电、智能座舱之后,下一个车企竞争的关键,就是智能驾驶;

另一方面,随着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问界M7上市并热销,不到一个月,预订量超5万辆,这也让包括理想在内的竞争对手,感受到了压力。无论是为了生存考验,还是基于未来的竞争格局,理想押注智能驾驶,都成了必然选择,更何况理想账上的自由现金流高达700多亿,这个时候强化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力,正逢其时。

另外,理想此时召开战略会议,与自己的战略假设调整有关。在此之前,理想认为要想成为未来4-5家留在牌桌上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必须要在2025年实现160万辆年销量目标。这次的战略会议,理想将战略周期延伸至2028年。在理想看来,那个时候的国内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将达到90%,比亚迪、特斯拉、华为都在其中。

在过去,理想曾将比亚迪列为战略对手的头牌,现如今,排在对手榜首位的切换成了华为,而理想认为要留在牌桌上,理想至少要在2028年实现年销量300万辆的目标。这就意味着,理想要实现月销量25万辆的目标,对比当前月销量在3万辆的水平,理想的压力可见一斑。要实现销量的突围,一是产品线的多样化,靠单一车型打天下,在创业初期没问题,可一旦到了竞争白日化阶段,连特斯拉都不敢完全押宝到一个车型,反观丰田、大众、福特、通用的成长之路,莫不是如此;

二是找到下一个战略抓手,对理想而言,之前的抓手,是移动的家、幸福的家,通过增程SUV这个抓手实现产品突围,下一个战略抓手,在理想看来就是智能驾驶,如果汽车的定位不再是车辆本身,而是汽车机器人,这对于理想而言,意味着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重塑。

在本次战略会上,理想汽车还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战略不聚焦问题,在理想过去的发展中,存在战略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这就导致企业资源分散,无法形成统一的发展步调。针对这一问题,理想决定重新审视战略方向,制定明确的目标,集中精力打胜仗;其次是管理层对于汽车组织的复杂度认知不足问题。造车涉及到软硬件协同,涉及到制造工艺与质量,涉及到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还有产业链和上下游,还有朋友圈与同盟军,这就意味着汽车企业的组织复杂度很高,需要高度协同并敏捷反应;三是产品线问题。活下来、活得好、活得久,不同的战略定位与发展阶段,需要企业进行不同的产品线定位。更重要的是,随着目标用户需求的变化,车企的产品线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一个爆款打天下难度极大。因此,如何定位产品,如何进行产品组合,如何基于核心竞争力规划产品线,将是理想汽车下个阶段的重点。

从这一点看,理想要从月销量3万辆到5万辆、8万辆、10万辆突围,仍需要回到产品竞争力,回到组织竞争力,用李想的话讲,组织是对内的产品,业务是对外的产品,理想战略调整的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