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炫叶楓雪 2023-10-17 发布于广东

前言:

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提起了楼兰这个半神秘的国度,它曾经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员,与汉朝结下了不解之怨,其反复无常的外交策略更是令后人难以捉摸。

今天,我们不妨来探究这个已灭亡国家的沧桑历史,感受大国与小国命运的悲喜剧。

一、张骞出使西域,汉朝视野开阔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打破匈奴的封锁,汉朝使者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试图说服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对付匈奴。在经历与匈奴的缠斗后,张骞终于来到西域,并且带回了大量关于西域各国的信息。汉武帝也因此对西域格局有了新的认识。

在张骞的口述中,汉武帝听说了西域三十六国的情况,其中就包括这个邻近匈奴、刚建国不久的小国——楼兰国。汉武帝心中对这个未知的新邻国满怀戒心,毕竟西边的匈奴已经够他头疼了,西域是否还会成为匈奴勾结的后门?

作为汉朝开国功臣,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目的就是为汉王朝开拓一条通往西方的道路,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张骞他出生于一个商人世家,具有通晓商业往来的优势。此前汉朝多次派出使节想要出使西域,均告失败,张骞的这次外交任务承担了巨大压力。

张骞带领随行人员多达数百人, 如此浩大的队伍一出发便引起匈奴的注意和戒备。为了阻止汉使西行,匈奴屡次发兵截击张骞的使节团,双方曾在沙漠中展开多次生死搏杀。在与匈奴的拉锯战中,张骞的使团损失惨重,只有张骞 和几个同伴奇迹般逃出生天。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张骞终于抵达西域的大月氏国。面对汉使的盛情往来,大月氏国王态度暧昧,既不拒绝也不接受汉国的联盟建议。在大月氏,张骞目睹到了汉人从未见过的植被景观和生活方式,对西域文明有了直接的认识。

在这里,张骞也第一次听说了更西方的各个国家,其中就包含了楼兰这个新兴的小国家。张骞记下这些国家的名称、位置和风土人情,准备回国后向汉武帝作详细汇报。

经过漫长的等待,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离开大月氏,开始了回国的旅程。返回汉朝王都长安后,张骞将自己眼见的西域情况详细地呈报给汉武帝。武帝对西域的种种未知充满好奇,多次召见张骞详询西域情报。

在张骞的口述中,汉武帝了解到了大宛、康居等十余个西域国家的存在,这极大地拓宽了汉人对外界世界的认识范围。其中,张骞提到的楼兰国引起了汉武帝的格外注意——这个邻近汉朝敌人匈奴的小国,是否会成为匈奴联合反汉的突破口?

二、劫掠商旅,楼兰招惹汉武帝

张骞打开的丝绸之路很快成为汉朝通往西域的命脉。而刚刚建国的楼兰国却选择了劫掠经过自己国境的商旅来积累财富,没过多久就成了西域最富有的国家。

汉武帝得知楼兰国在丝绸之路上横行霸道后勃然大怒。一个小小的西域国家竟然连续杀害朝廷的使者,这是对皇权的公然挑衅。于是,汉武帝命令大将军赵破奴率军讨伐楼兰国。

张骞出使归来十几年后的某一天,汉武帝在朝堂上聆听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者述职。大月氏、大宛等国的使节汇报国泰民安,关系与汉朝友好。然而楼兰国的使节却迟迟未至。

不久,有商人从西域归来,言语中透着惊魂未定。汉武帝立即召见这名商人,商人称自己行经楼兰国时遭到了劫掠,楼兰王更是谎称汉武帝已故,他才是新的天子。

“无礼的小国,竟敢欺君!!!”汉武帝闻言大怒,立即调遣大军准备讨伐楼兰。此时有臣子进言,或许可以先派使者前去质问。汉武帝便同意先派一名使者带话前往楼兰,询问劫掠商旅及谎称天子等嫌疑。

使者很快便启程前往楼兰,但楼兰国却将汉使杀害,使者的随行人员才捡回一条命回报汉廷。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怒不可遏。一个刚刚出现在地图上的小国家,竟敢如此藐视汉朝权威!

此时朝堂上意见分成两派,一派主战将领认为必须马上讨伐以雪大汉国耻,但另一派臣子则提出或许可以再派一次使团表达诚意,给楼兰留一个悔改的机会。

在群臣的反复商议下,汉武帝决定给楼兰一次诚意示好的机会。这次汉朝派出了由数十人组成的高规格使团,准备带去厚礼,表示汉王朝的善意。

使团一行在边境换上楼兰国的服饰和车马,战战兢兢进入了楼兰国境。然而还没等他们见到楼兰王,就遭到了楼兰军队的伏击。楼兰军队将使团全数杀害,并将尸体暴露荒野以示威胁。

三、墙头草外交,楼兰反复专命运

一个小国夹在两个强邻之间,所能选择的路十分狭窄。为了自保,楼兰国的新任国王开始了一种“墙头草”式的外交策略:表面上向汉朝进贡表示友好,同时又协助匈奴袭扰汉朝使者,想要博取匈奴的欢心。

当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他勃然变色:什么墙头草外交,简直是背信弃义!于是汉武帝再次兴师问罪,生擒了楼兰国王。

面对汉军的铁蹄,这個邦国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投降了。汉武帝准备改封一个听话的傀儡王重新建立楼兰国,可就在汉军撤退后,楼兰国又受匈奴胁迫,重新归顺了匈奴。

得知几次使团惨遭杀戮的消息,汉武帝彻底失去了耐心,立即命大将军赵破奴调兵准备讨伐。赵破奴原是西北边疆的将领,对那里地形路线熟稔于心。很快,他便编组了一支两万余人的远征军队,奔赴楼兰国进行讨伐。

此时的楼兰国隐隐约约也察觉到汉朝大军压境的气息。楼兰王化全国军民进行戒严,但仓促应战的军队很快就在汉军铁骑面前溃不成军。

在赵破奴的率领下,汉军很快攻克了楼兰国都城。看到汉军之强大,楼兰贵族纷纷倒戈,拥戴赵破奴扶持的傀儡新王。新王向赵破奴进贡以示臣服,赵破奴也准备带兵班师回朝。

可就在汉军撤退后的几日内,匈奴大军压境楼兰,要求新的傀儡王臣属匈奴。面对匈奴的步步紧逼,楼兰王别无选择,只能双面来回奉承汉朝与匈奴。

一边派使者向汉朝进贡纳贡,表示友好臣服;另一方面又暗中协助匈奴军队袭扰汉朝的边境巡逻。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对这种明暗的两面派行为异常愤慨。

四、新楼兰王再次背叛,毒酒计夺命

可惜好景不长,楼兰国的新任国王登基后,又一次背弃了汉朝,重新投向了匈奴一方。汉武帝对这个失信于国的小国彻底失去了耐心。

这一次,汉武帝采用了间谍手段。他派使者前往楼兰国,假意表示要举办酒宴招待西域诸国,实则暗中在楼兰王的酒里下毒。楼兰王中计,就这样在酒席上毒发身亡。

汉武帝得知老楼兰王已死的消息后,便又扶持了一个傀儡王继续控制楼兰。可惜这位新王才登基没多久,就再次背叛汉朝,向匈奴请兵把守国都,拒绝汉使入境。

对楼兰国的反复无常感到失望,汉武帝这次决定用毒酒秘计解决这个不定的小国家。他重新派遣使者前往楼兰,装作要举办盛宴庆祝西域国家 和好的场面。

使节带去了许多汉地佳酿,假意要与西域诸国使节欢饮庆祝。楼兰王对此深感荣幸,但当他举杯痛饮的时候,却剧毒发作,在痛苦中倒毙酒席。

汉使趁机控制了楼兰国都城,扶持了一个忠于汉朝的亲汉派国王,正式改国号为鄯善国,划归汉朝版图。自此,汉武帝终于彻底解决了让人头痛的楼兰问题。

五、结语:命运的无常,谨鉴历史

诗人笔下的“楼兰”已经神秘化了,但这座古国留下的历史足以打动后人。它的命运跌宕起伏,成功地在两个强敌之间求生存,但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宿命。其反复无常的外交策略也给后世带来了深思,小国存续的道路充满荆棘,需要极大的智慧。毕竟在大国的棋局中,小国的命运从来都不由自己作主。

看似强大的汉朝也无法彻底遏制匈奴的侵扰,只能与这个遥远小国进行着猫捉老鼠的拉锯战。而楼兰国王也面临两难,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反复无常。我们不应对历史人物的选择妄加评论,而要审视历史规律和大势,反思大国与小国命运的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