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石涛绘《山水册》,理解笔墨当随时代

 与春天同行 2023-10-17 发布于青海

什么是笔墨,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看看石涛的山水画就懂了。笔墨是国画山水的核心,是风格特征。无论什么流派的山水画,在创作鉴赏的时候,都需要从笔墨入手。

石涛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笔墨至上体现了画家的修养,画家通过观察体会,创作出生动的作品。

笔墨是描绘山水的艺术语言。石涛说,“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画家的职能是描摹各种事物,没有方式方法怎能画出万物形态呢?
由此,古人提出了笔墨的概念。有了笔墨,不仅能生动描绘出山形水色,还能画出景外之景,神妙境界。
这套册页是石涛的作品,画中山水构图巧妙,笔墨兼顾浓淡干湿,欣赏之后可以理解笔墨的奥秘。

图片

石涛 山水册
笔墨具有形式美,可以提炼概括自然景物的普遍特征。笔墨具有结构美,在轻重虚实之间配合位置经营,让画面构图深远静谧。
石涛说,“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画山水的目的是陶醉其中,借景抒情。笔墨描绘的山水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交流的快乐。
从本质看,石涛山水画保留了文人画的特点。自从元代画家大力提倡书画同源的理论观点后,后人将其当成创作宝典。
石涛画山水,在笔墨上保留了“写”的方法。看他勾画的线条,有节奏有动感,让人看着回味无穷。

图片

石涛 山水册
画山水,先要解决形似的问题。形似,把立体山水“搬移”到画纸上,需要用笔有“骨气”,用墨丰富多变。
每一笔的轻重缓急,都饱含画家对自然景物的分析、观察与理解。石涛的画法,就是写书法的规律。看到避让,明白了主次的道理;看到了律动,明白了抒情写意的法则。
湖心小岛,只是自然小景。加上绵延远山,就有了无尽想象空间。远山是从属地位,小岛是画面重点。
淡墨勾画几笔,形成风吹树动的效果,让人有了观赏真山真水的感动。有了笔墨,就有了情趣,就有了气势,就有了空间感。

图片

石涛 山水册
没有笔墨,将会怎样?石涛画的船过峡江,将横向的三段式构图变化为纵向。他依然能画出山水的形质,表现出空间过渡,这就是笔墨形成的效果。
笔墨是画山水的方法手段,笔墨可以让山水“立”在眼前。石涛说,“画理笔法,天地之质与饰也。”规矩与方法的出现,都是为了完成创作。
强调笔墨的同时,不能让笔墨成为障碍。逸笔草草,的确可以自娱自乐。不过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单纯模仿简逸画风,只会变得不伦不类。
石涛画的《山水册》,构图相对简单,笔墨变化丰富。他看重技巧,不会被技巧束缚。

图片

石涛 山水册
也许有人听过“意在笔先”的说法,这岂不是意味着笔墨并非最重要?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
画山水表现意境无可厚非,意境不会凭空出现,意境与笔墨相辅相成。古人探讨过画和自然山水的关系,试图阐述意境和笔墨谁更重要。
从石涛的《山水册》可以看出来,他更在乎笔墨。水墨为上,可成造化之功。笔墨作为艺术语言,当笔墨的表现力丰富了,境界就出现了。

图片

石涛 山水册
石涛说,“以墨运观之,则受蒙养之任;以笔操观之,则受生活之任。”这又回到了掌握笔墨的方法,笔墨可以练习揣摩,更需要提高修养,观察生活。
石涛的《山水册》让人耳目一新,可以感受到草木山川的生命,这些都源于笔墨的魅力。
这套《山水册》带有写生风格,画中景色不似传统山水那般刻板生硬。一山一水别具一格,其中一部分的功劳也在笔墨。他的感受与画面韵味,离不开笔墨。

图片

石涛 山水册
笔墨的出现,让山水画有了丰富的内容,无尽的表现力。当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笔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