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落的机动炮兵之梦:二战日军自行火炮

 fairyfail 2023-10-18 发布于天津

1938年,日本和苏联军队在张鼓峰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1938年8月,日苏签订停战协定,冲突结束。日本此后一直视苏联为假想敌,在'坦克研究委员会会 议上,日本军方和技术专家对苏军坦克进行了讨论,但苏联坦克体积小,速度快以 及装备大威力坦克炮等优点并没有受日本方面的充分重视。此次会议结束后的二 个月,即1939年5月,日本和苏联在诺门坎再次发生激烈武装冲突。此次战斗中日本的坦克群遭到苏联坦克的沉重打击,这是日本陆军事前所没有想到的。

根据日本方面关于诺门坎战斗的报告,日军认为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苏联军队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和大口径火炮。1939年9月,日苏签订停战协定后,日本陆军立即成立了研究委员会,对口苏两军的战略,战术,编制,武器装备以及坦克,火炮等所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指出,日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火力配备不强,特别是炮兵的装备比较落后.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有三点:1,强化炮兵火力,特 别是远程火炮和大威力重型火炮.2,为扩展突破敌阵的战果,新设立可攻击敌侧翼的装甲和机动兵团。3,加强交通,通信, 指挥联络等相关部门建设。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思考能否将火炮搭载在坦克的车体上,将其改造成自行火炮,以便充发挥火力和机动力。

一式75毫米自行火炮

日本军部决定在97式坦克底盘的基础上,开发可以装载75毫米或者更大口径火炮的“炮战车”,负责为装甲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根据军方的要求,日立公司的龟有厂1939年开始研制新的自行火炮。新式自行火炮一直到1941年中期才完成了设计和样车制造,并于当年10月以“一式75毫米炮战车”的名义提交陆军野战炮学校进行测试。1941年底,该车通过了定型试验。

按照日本军队的规定,该车主要作为机动炮兵配属于坦克联队。1942年以后,一式75毫米自行火炮陆续装备了日军装甲部队,并参加了较多作战行动。驻菲律宾的坦克第二师团、驻缅甸的坦克第14联队,以及驻中国的坦克第3师团和关东军等都装备一定数量的该车。

一式105毫米自行火炮

在一式75毫米自行火炮的基础上,日立龟有厂于1942年中期成功地将105毫米榴弹炮装在了97式坦克的底盘上,并通过了陆军的样车测试。由于定型的日期相近,这种火炮在日军的编号也是一式自行火炮。

二式 75毫米自行火炮

1941年4月,三菱重工东京机器制作所以97式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安装了1门94式75毫米山炮。采用全封闭的战斗室,可以在交战中为成员提供更好的保护。1942年,在日军内部关于自行火炮装备与使用的讨论中,二式自行火炮被定位于火力支援车辆,预计在每个坦克联队的机动炮兵中队都要装备这种自行火炮。只到战争结束,该车一共只生产了30辆。

三式75毫米自行火炮

据军方的要求,日立龟有厂在开发一式自行火炮的经验基础上,在97式坦克的车体上,安装了一个大型的7角型固定炮塔,完成了本车的设计,并定名为三式炮战车。这种战车上装备的是三式75毫米榴弹炮,为了在97式坦克的车体上容纳这种火炮,3式炮战车固定炮塔的下沿宽度甚至已经超过了车体宽度。到战争结束时,一共生产了41辆,主要装备日军本土的坦克部队。

四式150毫米自行火炮

1944年7月,根据军部的要求,三菱重工开始研制大口径自行火炮。三菱重工也抛弃了二式自行火炮研制时的全封闭战斗室设计,直接将38式150毫米自行火炮加装在97式坦克的底盘上,并于当年年底完成了设计。1945年的本土防卫计划中,军部将其当成了决战兵器,计划成立10个直属的四式自行火炮大队,战争结束前,计划中的4式自行火炮1、2、5、7、8大队已经完成人员编成。但是,三菱重工在战争结束前也只完成了16辆四式自行火炮的生产。

四式300mm自行迫击炮

出于压制美军滩头阵地和登陆场的需要,1944年后,军部组织了以4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安装3式300毫米迫击炮的试制工作。样车到1945年共完成了4辆,各安装1门重达1.56吨的300毫米重型迫击炮。军部还安排了为该型火炮开发相应的火箭助推弹。由于火炮口径过大和底盘负载能力有限,造成了射击准备和炮弹装填时间过长、自行火炮本身无法携带弹药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该型车辆最终没有量产并装备部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