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伟大是真伟大,但没有一个人是能学会的,因为他就是“神”

 向左行 2023-10-18 发布于江西

老子,是一个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知道他;只要是中国人就多少读过他的著作《道德经》。

但是两千多年过去了,老子到底是谁?《道德经》本来真正是怎样的?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一说老子是李耳,一说是老莱子。

这一切的谜都源于老子是一个隐士,一个最为独特的隐士。

隐士在周朝就是一种时尚了,有不少贤德,智慧之人都是当时的隐士,比如伯夷、叔齐、列子、文子等。

老子与其他隐士的不同在于,老子是大隐隐于市,其他隐士都是小隐隐于野。

诸子百家之中如果要排人物等级的话,

我觉得老子是独占t0的人物,只因他始终追求的是大道本身,这也是他的思想迥然于其他诸子的根本不同。

老子的一句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足以让他登顶诸子榜首了。

其他诸子都是在或多或少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自己的主张。

所以你会看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们纷纷粉墨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诸侯帝王轮流坐,诸子百鸣争不休。

老子从很早就已经明白这些,也不主动入局,而是选择隐于大道,这五千真言也是函谷关令尹喜强留所得。

易经有一句话很好概括了这种区别: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上谓之器。按照西方哲学的说法就是老子所谈论追求的是本体论。

我更愿称我们国家为一种文明。我们与西方,与非洲的最大的区别不是人种,不是经济差距,也不是政治体制,而是一种文明体的区别。

文明的不同最本质还是思想,思想就是文明的底色,底色不亮,文明不彰。

老子的思想就是中国的思想底片。

正是如此,孔子适周,问礼于孔子,回去后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形容其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不仅孔子是一种称赞,更是孔子对老子所追求的大道的一种向往。

老子五千言,一言以蔽之,谈道论德。按新出土的甲本的德篇在前,道篇在后。

这也要完全符合老子的思想原貌,老子思想的创新不在于德篇,而在于道篇。层层递进,由具体而抽象,由微末而宏大。

德即是得到,是一种方法论:道是道路抽象为天道,是一种世界观。

自老子而下,无数智慧英雄都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注释、解说者汗牛充栋,不可可盈数。

以至于如今这种思想成为了我们观念的本能,成为文明的底色。

但正所谓学老子者生,像老子者死。

无数个学老子的人都成为了智者,英雄,而无数个像老子的人都已经埋入黄土,化为烟尘。

学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行为,是一种修行;而像只是徒有其表,做表面功夫而已。

说老子是“神”,并不是说他真是神仙之谓,而是庄子所言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神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