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文学】蔡吉成 || 陇南游(中)

 乡土文学微刊 2023-10-18 发布于甘肃

陇南游(中)

(五)

离开了徽县的泰湖风情园,我们沿着316国道前往两当县城。这两个县相距并不远,也就四五十公里左右,一个小时后,我们就走到了两当县。两当县城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它的地盘不太大,沿着小河呈狭长状,街道上人少,车辆也少,显得街道宽敞丝毫不拥堵,不少人出行都骑着有防护罩的电动车。

我们预订的两当宾馆在县城的下半部分,给人的感觉似乎快出县城了。我们一边走,一边听导航的指挥,还没找到宾馆,导航就向我们说再见了——它的任务完成了。我们赶紧调头重新返回来,这才发现宾馆就在街边上,它的门不大,而招牌也比较小,确实不容易看见。车子拐进了宾馆院子里,迎门有一栋不高的楼,院子里停了七八辆车,我观察了一下,我们的车似乎没地方放,而停在别人的身后就会挡住对方出去……再一细瞧,宾馆又分成了两进院,从客房楼下的门洞里进去,里面又是一个大院子,这里很宽敞,停多少辆车都行,现在只有两三辆车停放在那里。

我们将行李卸下车,掮掮背背着来到前排的大厅,吧台后坐着一位女工作人员,她正玩手机,看见有客人进来就站起身:你们是来住宿的?我回答我们已经打过电话,在网上预订了房间,是缴了订金的……她连忙在手机上寻找收款记录,问你是“甘南草原人”?我说正是!哦!你预付了一百元是吧!那你现在再付一百吧——是包含着押金的。她又问身份证都带了吧!拿过来我给你们办理入住手续。

在客房里住下来后,妻子已经躺床上休息了,我突然想起来房间里的纯净水是不是免费的,怕走路不想下楼,便拨通了前台的电话,等工作人员接上后问了她这个问题,她回答说就是免费的,我这才将它们烧上了。这件事儿其实有必要搞清楚,否则像我和妻子七月份去舟曲,住在青峰大酒店里,想当然将纯净水当作免费的用掉了,第二天退房时却被告知一瓶水需要付费三元,只好在押金中扣除了六元钱。

照例我们先在宾馆里休息了好大一会儿,直到傍晚七点多,这才收拾着出门去吃饭。听吧台工作人员说附近有个“故道美食街”,我们欣然前往,等到了地方后,这才发现绝大多数店铺关着门,开着的几个饭馆里,饭又不中我们的意。好在旁边就是滨河路,有步行观光道,我和妻子边观赏美景边逆河而上。走到了一个盘旋在河上的“立交彩虹桥”时,人多了起来,尽管河水有点味道,也不太清澈,却有一大群个儿不小的各种金鱼在水中穿梭,它们见有人围站在栏杆边,立马像抢馒头似的围过来——事实上也有人正给它们抛洒下食物,让它们争着抢着吃。此情此景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趣韵味,令人感动,否则这些小精灵们一见到人还不逃得远远的?

在寻找饭馆的途中,我们感觉到了这里与别处不一样的地方,车少不说,竟然不见一辆背上背着灯箱的出租车。这出租车去了哪儿呢?这情况令我们有点疑惑不解,要知道现在的出租车可是城市的一大风景线呀!看着离我们的住宿地——两当宾馆有点距离了,我们恰好也走到了一座两面栏杆上挂满了灯笼的桥头,就决定不再走下去。正好有几个饭馆出现在了那面街道上,我们边走过去吃饭。吃完饭要回去时,我们不死心站在街道边上又等了一会儿,还是不见出租车的出现,这才相信了这里真的没有出租车,只得“饭后百步走”步行回到了宾馆。

(六)

住在两当县城,关于第二天的第一站游览地,其实我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去灵官峡景区,亲眼目睹一下作家杜鹏程笔下——“夜走灵官峡”的发生地,那篇文章是我们当年读初一时的课文,印象特别深刻。既然我们现在来到了它的附近,岂有不去参观瞻仰一下早期铁路建设者们抛家舍业、战天斗地的现场!当时的我们,说年龄,应该比文中铁路建设者的孩子成渝、宝成大很多,可是那个小得连话都说不真切的情(成)渝,却随同父母亲早早就担负起了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重任——管护起比他更小的妹妹,言谈举止像个小大人似的,令作者感动,当然也感动了我们大家。

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在等服务员出来退房之际,我瞥见了大厅一头的几本书,出于对书籍的敏感和好奇,加上自己爱胡乱涂抹文字,我不由得走过去拿起来翻看了一下,原来是两当县自己出的文学刊物,书名叫《广香河》,它一下子激发起了我的兴趣,尽管这会儿的我阅读基本都在网络上,对于纸质版的书很少读,可是依然从淘宝网上买来了一些书,有文学大家的,也有无名之辈的,将它们放在枕边给自己作伴儿,或者说附庸风雅吧。服务员出来给我们办理退房手续之际,我忍不住问了她书的情况,声称能不能送我一本。服务员沉吟着犹豫了一下,见我态度诚恳,就说你拿上一本吧!闻听此言,我大喜过望,连忙跨过去取了一本装进了提包中。

开着车在两当县城转悠了一圈,主要任务是找早餐店,却发现不少的饭店还没有开门。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蒸气腾腾的早点铺,里面却没有我们惯常吃的牛肉面或者包子、稀饭等,只有热米皮、擀面皮和一种粘糊糊放了菜粒的粥,无奈之下,只得凑合着用过早餐,然后出发前往灵官峡风景区。

按照导航的提示,我们先上了凤合高速(后来才知道是陕西凤县至甘南合作的高速公路),紧接着穿过了距离不短的果老隧道,走了一段路后,就拐下高速公路,重新上了316国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眼前的山势变得险峻起来,公路逐渐狭窄而且弯多弯急,已经有了“山势雄奇,危崖壁立”的味道。妻子有点不解,问我去的灵官峡有哪些美景,我当然也不太清楚,只能告诉她那里是建国后最早修铁路的地方,那会儿的条件下,铁路修得特别艰难,我们读中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内容写的就是灵官峡的故事……

当我们听着导航的话正前进着,在一个路转峰回处,却看见去灵官峡的路被完全封掉了,去不了灵官峡景区啦!而拐向另一头的路却通着,与我们相伴而行的几辆车,继续往那边走,不过这里的路已经不是一般的窄了,很多地方两辆小车是无法错车而过的。我们犹豫了一阵子,决定尾随他们而行。导航不迭声地提醒我们走错了道,让我们赶紧调头去灵官峡……前面的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险,虽然我们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着,可心里却担心得不行——假如对面来车,我们又该怎么会车!这会儿即便是想调头也已经迟了,根本就没有调头的条件,幸好这一道来车很少,有两次会车时,都在比较宽的路面上。

走着走着,路渐渐地宽了一些,也有了一些人家及村子,从路边的路牌上看,这是到两当县西坡镇去的路。我们终究没能到灵官峡去,与它算是咫尺天涯却擦肩而过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七)

过了两当县的西坡镇,我将前行的目的地设成了康县,继续行驶在不宽的县道上,穿行在翠绿的山林中。这里的村庄房舍完全不同于我们那边,并不是一个村子一片,大家围拢在一堆住,而是这儿有一家,那里有两家,假如邻居要串门,就要爬高就低走很多路,即便是这样,仍然有办婚宴酒席的人家,独溜溜的一家屋里院外摆满了桌子,挤满了男男女女,而路边停满了来贺喜的车。

在绿树掩映的崇山峻岭间行驶了很长时间,当我们以为快到康县时,不料三拐两拐,车子拐到了省道上,再往前走,竟然又回到了两当县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感慨万千。既然这样,那就从零开始向康县进发吧!一路上,车子依然行驶在树缝里、峡谷中,眼前的景色不错,可看多了,视觉产生了疲劳, 心里只想快点到达目的地。

走着走着,路上的车辆突然多了起来,当转过一个大山嘴时,眼前出现了一个风景点,聚拢了成百上千辆车,到处是熙熙攘攘花花绿绿的游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康县有名的“全国美丽乡村”——花桥旅游村到了。这个旅游村我们在2018年曾两次路过,并且在里面游玩过,不仅拍了很多照片,妻子还买了一顶南方女人爱戴的尖顶草帽(斗笠)。那一次是为了儿子的病,我们娘仨人到康县参加活动。我将车开进就近的一个村民圈起来的临时停车场,在泥土草丛中停放下来,然后下了进入村子的陡坡。一晃五年过去了,现在的花桥村已经鸟枪换炮,变得让我们不认识了,不光人多,房舍也多,有游客服务中心,还有好几个大型停车场,游玩的项目非常多,只是与五年前那会儿相比,这里的商业气息特别浓厚,似乎它本来不是个乡村,而是一个商业街。

路头巷尾有很多的小摊贩小摊点,一些场院里是乱纷纷的小吃点,我们虽然还没有吃中午饭,可看着眼前乱糟糟的食品摊,还是努力抑制住了自己的欲望,想着到了康县县城后再解决中午饭。在村子里转悠了一圈儿,又沿着村后的观光栈道居高临下观赏了一番村子的热闹场景。妻子与栈道边上的“唐僧师徒”合了张影,我们就下了坡,穿过了人声鼎沸的巷道,返回到了车边。

重新上路后,我多少有点疑惑——过去我们从武都去康县,花桥村不是在半路上吗?这次应该是从另一条路过来,咋它又在半路上呢?唉!这方位把我直接弄糊涂了。几十分钟过去了,我们总算是到了康县县城,这个县城镶嵌在崇山峻岭间,县城的规模并不大,街道上车多人多,显得非常拥挤。我们一路走,一路睁大眼睛搜寻着停车位和饭馆。非常遗憾,路边能停车的临时停车位上都是满满当当的,不是汽车,就是摩的或电动车,直到车子快驶出县城时,这才看见路边有一个露天停车场。好在从停车场折回去不到二百米,就找到了饭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幸亏我们在路上吃了一些馍馍和月饼,否则我就惨了——糖尿病患者要准时准点吃饭嘛!

吃过了饭,我们不由自主就放慢了脚步,先参观了一下就近正在修建的木头休闲廊桥,又去了一个不大的广场上遛达了一圈儿,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停车场。重新设置导航,继续赶路,向着下一个心仪已久,也是这次早就计划好的目标——康县的阳坝风景区前进。

(八)

从导航上看,康县县城到它属下的乡镇——阳坝自然风景区(镇),有八十多公里,算不上远,可因为我们走的是222省道,弯多路急,结果足足跑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不少时候,省道沿着一条不大的河流而行,令我们诧异的是如此大的小河上,在怪石嶙峋间,却有很多人蹲在石头上垂钓。要搁二、三十年前那会儿,我也是一个狂热的垂钓者,一有闲暇时间,就跑到洮河边上钓狗达拉(狗鱼)……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身边各种各样烦事的增多,我现在别说是亲自垂钓,就连钓鱼这种行为都视而不见了。

路上的风景非常漂亮,随着车子的前行,可以说移步换景,不停地为我们展示着美丽的山水画卷,也可以说我们就在山水画卷中倘佯着,连热衷于拍短视频的妻子都有点懈怠了,当我提醒她有些山崖险峰非常不错时,她竟然无动于衷,说这么多,怎么能拍得过来?不拍了!

乐极生悲,跑着跑着,我发现车上的油不多了,四个油格已经空了三个半,而且剩下的是少半个格儿,尽管我知道还能跑几十公里,但不确定加油站在哪里。假如……假如找不到加油站……我们俩个立马紧张起来,妻子抱怨我咋不在康县加,你看你做的这悬活,真没有油了咋做呢!也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太可怕了!

我再一次审视了一下油表,又从导航上看了一下到阳坝的路程,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告诉妻子,我们一定能赶到阳坝镇——我就不信有名的风景区里会没有加油站!不过话虽这样说,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要知道我本来就不是个喜欢冒险的人嘛!我干脆将车停在路边,将导航目的地阳坝改成了附近的加油站,它显示还有近十几公里呢。

在提心吊胆的煎熬中,我们终于到了进入阳坝风景区的岔路口,又走了一段路,路转峰头,忽见了“加油站”的招牌,那一刻我如释重负,就像用我们本地人的话说——把心放到了教场上。我对着迎上来的加油站工作人员,响亮地喊出:92号!加满!当加油结束准备付钱时,还不忘向那个女工作人员打问送给我们什么小礼物……工作人员嫣然一笑,说我们什么都不送,真没有那样的活动嘛。

接下来,我们一身轻松向着没有多远的阳坝镇赶去。尽管问题已经解决了,胆小的我还是有点后怕——万一到不了加油站,车子不动了怎么办?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这种恐怖心理更加困扰人,就像七月份我们从迭部出发,前往九寨沟,半路上休息时,猛然间发现车胎上扎了一个螺丝钉,那一道路上绝对是吊胆提心,惊悚不安,眼睛常常忘了观赏路边的美景,而是企盼加祈祷前面会出现村镇,出现一些修理店……偏偏那天走的线路上连村子都没有几个——最后有惊无险,竟然安全走了几百公里,直到赶到了九寨沟县城里,这才补上了胎。

不大一会儿,我们走到了阳坝镇,这是一个因旅游而繁华热闹起来的小镇。在镇子中心的十字路口,看到梅园沟景区的游客中心还在沟里面,我们决定马不停蹄驱车前往景区看个究竟,然后再决定晚上的住宿等事宜。刚开始并不清楚从阳坝镇到景区门口有多远,柏油路倒是不错,有些车往里跑,有些车往外走,小河两岸的树荫中常常出现一些零零散散的房舍,感觉走了很长时间,这才到了游客中心。大门当然谢绝车辆进入的,而大门旁边低凹下去的河边是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此刻已经停放了上百辆车,没有明显的车位,所有的车都挨挨挤挤排着队停在树下的地砖及草坪上。

我们刚刚将车停稳,就有一个人靠近来搭讪,说我们可以住宿在他们的农家乐里,农家乐不远,就在里面几公里的地方,吃住非常方便,可以购买好明天的门票,在他们农家乐那里等着观光车……我们婉言谢绝了。游客中心门口的凉亭下,是一群做生意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地方土特产出售,也有简单的地方小吃。我们进入到游客中心大厅里,里面的工作人员特别热情,她们告诉我们今天已经迟了,你们可以先回到镇子上去,不远,八公里左右,在那里住宿吃饭,明天早上进来买门票,然后坐观光车进沟游览……我们觉得言之有理,边来到停车场,驾车返回了阳坝镇。

蔡吉成,爱好读书写作,网名甘南草原人,卓尼县柳林小学教师。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