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陇南山水间

 放歌渔者 2019-11-09

相当一段时期内,这似乎成为一种惯例:大凡召开各类年会、研讨会,举办各种进修班、培训班,大都安排在风景名胜之地、历史古迹之处,即使安排在白银这样的工矿城市,也要长途跋涉,组织与会代表游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使公务出差、招商引资、出国考察培训,也少不了“应邀”寻幽访古,游览散心。

第一章  情系陇南山水间

位于甘肃陇南地区的厂坝铅锌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投入开发建设以来,我就与那里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7710月第一次进厂坝,到199810月最后一次去那里,21年间,我数十次往返于白银—厂坝之间,在陇南的成县、徽县、武都县、文县、两当县和往返沿途的靖远、会宁、通谓、秦安、天水等地,留下了不尽的足迹和难忘的记忆。

追寻陇南的人文古迹

19824月下旬,甘肃省厂坝铅锌矿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天水市举行。会议结束后,时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海飞带领我们会务组的一行人马,专程前往厂坝,考察了解厂坝铅锌矿及其周边市县、城镇的历史与现状,以便在全公司进行一次广泛的宣传,增强远居白银的公司广大职工对厂坝的感性认识。

同行的除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的秘书,还有《白银有色报》的记者。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查阅了成县各种版本的县志,考察了厂坝和成县、徽县县城及其周边乡镇的人文景观。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毗邻川、陕两省,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侯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远在新石器时代,陇南就有先民们繁衍生息的足迹。据《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即今西和县,现西和县有仇池山伏羲崖;成纪,即今天水一带。陇南还是秦人的发祥地,我国古代西部氏、羌等民族活动的核心区域。秦先祖曾在西犬丘(今礼县红河、盐官)牧马立国。

由于河流切割严重,整个陇南地区峡谷幽深,地形破碎,悬壁林立 ,沟壑纵横,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古代历为战略要地。从汉高祖刘邦兵发汉中、“还定三秦”,到东汉光武帝占据天水后的“得陇望蜀”,取道陇南,平定巴蜀……。

陇南行署所辖礼县祁山堡,是三国时魏蜀双方拚杀的重要战场,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演绎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西城弄险、挥泪斩马谡、木牛流马运粮草、姜维大战铁笼山等动人故事;魏将邓艾假道宕昌、武都、文县,借阴平古道,长途奔袭无人之地700余里,裹毡滚坡,终于进军成都,“得陇灭蜀”。祁山堡武侯祠遗址今犹在,祠内诸葛孔明仁立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白银公司最大的“离矿”——厂坝铅锌矿就位于成县境内。

成县古为成州,东汉置郡,唐、宋、元时设成州,又称同谷。境内人文资源深厚,自然景观秀丽。汉西狭颂、唐杜甫草堂遗迹等历史文化资源和鸡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裴公湖等自然资源融为一体。

县城以西处的西狭颂摩崖,俗称黄龙碑。此碑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与陕西境内的《石门颂》、《甫阁颂》并称 “汉三颂”,是我国保存不多的汉代书法艺术瑰宝之一。《西狭颂》则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以其方正雄伟的书风和“首尾无—缺失”的完整存留而享誉寰宇,令古今文人墨客叹为观止。《西狭颂》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相传有黄龙自潭底飞出,故名黄龙潭。周围青山对峙,一泓中流,群潭如珠,短瀑相接,悬崖绝壁之上,古栈道足迹犹存。沿途还有耿勋碑、桃花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处。沟口存有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西峡颂》碑题。

此行我们虽然未能游览西狭,却在县城东南处的“杜甫草堂”, 追寻了“诗圣”1200多年前在陇南的足迹。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阴历十月,48岁的杜甫挈妇交雏,辗转流落同谷,在飞龙峡口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寓居。来同谷前,诗人于同年七月从华州来到秦州,在秦州东柯谷(今天水麦积街子乡八槐村)住了三个月。在那里与友人登麦积山,写下《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寓景于景之中,融景生情,是描写麦积山著名的一首诗。

诗人从秦州到同谷后,本以为一切将会好转。不料来到这里后,一家流落山谷,生活更加艰难,“自负薪采松,拾橡为生,儿女饿殍者数人”,度过了一生中最穷困的一段生涯。他只得以白头乱发的暮年之躯,在天寒日暮的山谷中,“自负薪采松,拾橡为生”,有时还因雪盛地冻,空手归来,依然过着“短衣数挽不掩胫”、“手脚冻皴皮肉死”的痛苦生活,以致“儿女饿殍者数人”。尽管如此穷困潦倒,诗人仍以如椽之笔创作出了《凤凰台》、《同谷七歌》、《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诗作。其中的《同谷七歌》是一组七言古诗,正是描绘了诗人这段饥寒交迫的痛苦遭遇,以及他和亲人骨肉分离的悲哀不幸,至今读来仍催人泪下,肝肠欲断。在同谷住了一个多月后,当年十二月一日,诗人又被迫携带简单的行囊,顺着峡谷,顶着寒风,再度奔上漂泊的征途,经剑门关远赴成都。

在秦州、同谷前后这一年,是诗人最艰难的一年,也是成就了他诗歌伟岸的一年。宋代文学家朱熹曾评论说:“同谷七歌豪宕奇崛,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诸调而变化出之,遂成创体。”著名诗人兼学者冯至指出:“在杜甫的一生,759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最高的成就。”著名学者教授更是钟鼎之言:“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的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的诗人便很少有超过杜甫的了。”

正因为如此,后人为纪念杜甫,在诗人于同谷居住的旧址上立祠建堂。我们查阅的《成县新志》对此也有记载:“子美草堂在飞龙峡口,山带水环,霞飞雾落,清丽可人,唐乾元中子美避难居此,作草亭,有同谷七歌及凤凰台诸诗,后人感其高风,即其址祠祀之”。

成县“杜甫草堂”据说是国内现存的三十七处杜甫草堂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但当我们沿着山间小道,来到飞龙峡口,跨越时空与诗人相逢时,昔日草堂已荡然无存,只看到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和十九年(庚子立的几座诗碑,以及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记》碑石,静静地耸立在那些朴素的我们触手可及的草木山水中,而当年诗人亲手种植的八柏一槐一海棠,现还存古柏三株。二十多年后,我听说“杜甫草堂”已经修葺一新,仿建了一座座祠堂式建筑。

回到县城,我们乘兴游览了“新荷才馥微风送,不减西湖十里香”的裴公湖。此湖俗称“莲湖”。据《成县新志》载,此湖始建于唐代天启年间。当时成州刺史裴守贞,“观斯胜溉,遂凿湖引水”,“湖心建亭,环亭植莲,夹岸树桃柳,榜日'湖水飞阁’。为桥,前'云锦’,后'霞漪’。”宋、元、明、清各代,又在原基础上修建补葺,疏浚开拓,增添景致。现已成为县城中心的一道胜景。后来,我又多次来成县,住县政府招待所,闲暇时常来湖边散步。

与裴公湖辉映一体的城西南处的鸡山,因“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似鸡首”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山中古刹森森,释道偶像栩栩如生,殿阁僚房100余间,画栋雕梁。《史记》与《中国通史》皆记载,当年秦始皇曾登临鸡山,众臣山呼万岁。

此次陇南之行,我们对这里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即将投入大规模开发的铅锌矿产资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陇南返回白银后,对文学有着特殊爱好的海飞,游兴不减,写了多篇游记,发表在《白银有色报》副刊上。

灵官峡的思念

记得上中学时,语老师给我们绘声绘色地朗读过一篇文章《夜走灵官峡》。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当年采访宝成铁路建设者时,于1958年元旦写下的一篇构思精巧,含义丰富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我”与工人儿子成渝的偶遇,从侧面展示了宝成铁路建设工地沸腾的劳动场面,揭示了铁路工人的主人公精神,反映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风貌。感人肺腑的《夜走灵官峡》一文,使灵官峡从此闻名全国。但是,那时候我只知道灵官峡在西北,但不知道它到底在西北的什么地方?

直到七十年代末期白银公司开发厂坝铅锌矿,我得以频繁来往于陇南山水间,19776月和10月、19986月和11月、19846月、199811月,曾先后九次穿越灵官峡,这才知道,灵官峡就在陇南两当县境内,位于县城东处红崖河和嘉陵江交汇的大转弯处,蜿蜒有百余里之遥。一条昔日古栈道演变成今日的国家公路主干道316线,穿峡而过。我每次乘车穿越这里,身处寂寞幽静的千仞绝壁之中,无不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长峡中奇峰秀峦异石联袂林立,岩洞溶穴遍布,山中有景,江中有画,人在画中行,景在水中游,不愧为山水长廊,诗画灵官峡”。值得一提的是长峡间分布的白皮松林面积达18000多公顷,连绵逶迤10多公里,无论是面积和密度都是世界罕见,列亚洲第一,已列项为国家级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白皮松有“活化石”之称,和徽县青泥岭一带生长的“活化石”银杏并驾齐驱。整个自然景区奇峰秀峦叠嶂起伏,终年云雾缭绕。

其实,真正让人感到神秘的,除了崎岖特殊的峡谷和鲜为人知的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之外,还有以神仙和凤凰出名的鸑鷟(古代传说中的水鸟)山、凤凰山所带来的那些令人浮想联翩、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文景观。半悬于剑峰危崖之上的登真洞,是“八仙”之一张果老修行登真之处《全唐诗》860卷选录张果题《登真洞》诗一首:“修成金骨练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诗后附一小传:张果,两当人,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如今,洞壁上还有张果老的画像,洞内保存有唐、宋以来各代记述张果老在此修仙悟道的碑文和历代文人墨客为登真洞题写的诗碑。

张果老是不是真实的神话人物,我无从考证。但当年诗人杜甫自同谷入蜀途经灵官峡与同僚挚友吴瑜驻足此地,留下的千古绝唱“秋红灵官峡,春碧嘉陵江”,却是有据可查。还有与张果老洞齐名的“董真庵”,现存隋唐以来的石窟8孔,历代佛像百余尊;沿江的三国古栈道,当年刘伯温下轿休憩的官亭,也无不为这灵官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印证着灵官峡千年来的变迁。

穿越峡谷数公里,就是陇南古镇杨店。这里自古以来是南茶北盐的集散地,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历史上与甘肃庆阳的西峰镇、武山的洛门镇齐名,有“陇上三镇”之称,如今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内最有名的当属古建一条街,原为西汉故道县城址所在地,《汉书》记载:“凤州郡故道县地,因故道山、故道水、故道川而得名,故道东南二十里通汉中,汉高祖袭章邯出故道即此。”现有明、清古建民居36115,其建筑既有北方民居特点又有南国风格。

我多次从厂坝出发,经徽县,过两当,穿越灵官峡,上秦岭,往宝鸡,到西安,多在杨店休息,其间也曾有过小住。我与杨店有着不解之缘。

197710月,白银公司首次组团赴厂坝考察,我作为经理办公室的唯一代表参加了考察团。我们一行二十余人乘坐一辆大轿车,途中夜宿陇西铝加工厂,第二天下午四点多钟到达成县,住县政府招待所。

考察闲暇,我只身一人前往两当办事,第二次穿过灵官峡,并在杨店镇一家旅社住了一夜。那时的甘肃农村,条件异常艰苦,杨店小镇同样如此。旅社一间土房内,昏暗的灯光下,“家徒四壁”,土炕上一套破烂不堪的铺盖,脏兮兮,黑乎乎,哪敢遮身?拉开摇摇晃晃的房门,想逛逛古街消磨时光,四周漆黑一片,怎敢外出?万般无奈之下,双手抱膝而坐,夜不能寐,想着远方的亲人,百感交集,正应了先生当年寓居成县所作《同谷七歌》中的两句话:“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后来,我在翻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的时候,意外发现,,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率领红25军经陕甘交界的双石铺进入甘肃的第一站就是杨店,500余名将士在杨店古街的“永顺店”、尤家客店及张家骡马店休整了10多天,随后经天水继续北上到达会宁。因此,19786月我一个人再赴陇南时,选择了坐火车,经宝鸡取道宝成铁路南下,在双石铺下车,想走走当年红军长征路。

双石铺是陕西省凤县县城,坐落在秦岭山脉的一大山坳里。嘉陵江从县城中流过,有一大桥连接县城的两大部分。县城远不及白银的规模与繁华,冷冷清清。由于错过了一天仅有一班的开往杨店、徽县方向的班车,我借问车站,双石铺到杨店不过,决定步行前往,再从杨店乘车取道成县前往厂坝铅锌矿。

事不宜迟,我草草吃过午饭,立即提着不多的行李,穿过市区,沿着灵官峡谷、当年红25军进入甘肃的路线、今日的316国道,开始了“我的长征”。

约一个小时后,公路进入山峦之中。仰面望,已不见太阳,天色开始变暗;两边看,悬崖绝壁虽未入云天,但也阴森恐怖,一路无行人相伴,甚觉毛骨悚然,不禁加快了脚步。山穷水尽之际,突然豁然开朗,路旁的一块石碑告诉我,进入了甘肃境内,前方不远便是杨店。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当时年轻气盛和坚定信念,社会和谐,路无劫匪,岂敢如此“闯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