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冈党史·红色记忆 | 坚持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部队——红二十八军

 十一5okz2udxsn 2023-10-18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坚持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部队——红二十八军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开始,苏区遂沦为敌占区,中共鄂豫皖省委于12月决定恢复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并组建红二十八军,以集中反击国民党的反复“围剿”,坚持开展鄂豫皖游击战。

1933年1月上旬,由红二十五军第221团和特务营为基础,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廖荣坤,政委王平章、政治部主任程启波。红二十八军辖两个团和 1个特务营,共约3000人。 

4月,红二十八军一部留在皖西,主力转战至鄂东南与红二十五军会合,并进行整编,以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红二十八军主力改编为红二十五军 73师,留在皖西的部队和部分游击队组成红二十八军第 82师。

1933年10月,红二十五军74师部分部队返回皖西,与红二十八军82师会合,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下辖82师、84师两个师。

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到达皖西于商城豹子岩和红二十八军会师,红二十八军再次编入红二十五军。

图片

红二十八军军部及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旧址(红安县七里坪镇盐店河村蔡家垸) 叶重豪 摄

1934 年 11 月,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奉命实行战略转移。在红军主力撤出后,留下的部分武装因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难以适应严酷斗争环境的需要。1935 年 2 月 3 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将分散在鄂豫皖各地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由原红二十五军 75师政委高敬亭负责完成了组建工作。全军 1400 余人,高敬亭任政委(未配军长),统一领导鄂豫皖苏区的党政军工作。

重建后的红二十八军,始终坚守在鄂豫皖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3 年游击战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唯一成建制地留在南方坚持斗争的红军部队。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鄂豫皖地区是保存革命力量最多的游击区之一。

早在1935年1月8日,国民党便发出命令,要在3个月内将鄂豫皖红军游击队“完全扑灭,永绝后患”,并集中56个团计10万余人,从四面八方合围红军。重建后的红二十八军在敌军重点合围的情况下,争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他们在高敬亭的指挥下,东进潜山,西击太湖,南下蕲春,积小胜为大胜,打了一系列漂亮仗,不仅保住了老区,还开辟了新的游击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 3个月“完全扑灭”鄂豫皖红军的计划。

国民党不甘心失败,接着来了个为期两个月的“清剿”计划。这次敌军集中61个团,对红二十八军发起更疯狂的进攻。红二十八军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声东击西,转战千余里,歼敌6个营,又一次粉碎了敌军“2个月消灭红军”的企图。

图片

红二十八军革命根据地(英山桃花冲小旗岭) 萧本初 摄

国民党对消灭鄂豫皖红军的计划一再泡汤而恼羞成怒,于1936年2月重新调整部署,任命卫立煌为“鄂豫皖边区清剿总指挥”,调动9个师另1个旅共44个团,再次对红军进行大规模“清剿”。这次“清剿”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在长达 3 年多的时期里,红二十八军以不足 2000 人的兵力,转战于鄂豫皖边区的崇山峻岭,不但未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强,逐渐锻炼成长为一支拖不垮、打不散的红军主力部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0月,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从安徽省岳西县来到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将红二十八军和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红军便衣队集结。12月底,高敬亭、肖望东代表红二十八军到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召开的部队改编会议,确定红二十八军和大别山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1938年2月16日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林维先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后戴季英)。下辖第7、第8、第9团和手枪团。全支队共3100余人。

1938年3月8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在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会后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

图片

黄冈日报官方视频号上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