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年味浓

 木槿印象 2023-10-18 发布于北京

儿时年味浓

年的味道是从家群里首先体现出来的。

周末的时候,和父母公婆视频。老妈说,她们出去买了各种食材;婆婆说,她们刚刚清洁了门窗房屋;我说,我在网上买回了福字和窗花。

现在的孩子们对过年基本无感,少了我们这代人儿时的期盼。记得小时候,总是扳着手指头等待除夕的到来,因为春节,才能穿到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才会吃到香喷喷的杀猪菜,小小的衣兜里,才能装满五彩甜腻的糖果。

记得那一年,未进腊月,母亲已早早在集市上扯来红黄颜色的格子布,预备给我们姊妹几人一人做一身新衣服。那个时候,每天眼巴巴地盯着那块布料,看着母亲画线、裁开,用她新买的缝纫机,哒哒哒地快速缝制着,母亲眼里是对缝纫机浓浓的喜爱,我们的眼里是对新衣服满满的憧憬。新衣做好,迫不及待试穿,那种想要马上出去给小伙伴炫耀的欲望差一点淹没我幼小的心灵,然而,试穿毕,新衣旋即被母亲收进柜子里,隔断了我的视线,锁住了我那颗躁动的小心心。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一到小年就开始过年了。儿时记忆里,父母会提前买来粘糖,冻在窗外,只等二十三小年日的一早,取回酥脆的粘糖分给我们兄妹四人,甜甜地放进嘴里,咀嚼几下就会黏住牙齿或者长在上腭处,于是对灶王老爷被蜜糖粘了嘴,上天言好事深信不疑。

除夕到了,这一天的吃食都很讲究,早晨把旧饭处理掉喻意辞旧迎新,中午香喷喷的煮骨头是丰登的象征,晚上绿豆稀饭去除瘟灾。而夜里守岁,十点到十二点的时候,鞭炮声仿佛爆豆子,噼噼啪啪响起来,这时候父亲带着哥哥出门放鞭炮,母亲带着我们姐妹开始煮饺子,嘴里念叨着,南边飞来一群鸽子,噼里啪啦掉锅里,此时包了硬币的饺子正正下锅。硬币是八个,喻为四平八稳,据说谁吃到谁会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从小我就是熬不了夜的,守岁的后半夜我一般都在看周公下棋。正月初一一睁眼,期盼已久的新衣服已然整齐地放在枕边,穿上新衣,喜滋滋跟着父母出去拜年。儿时的我过于顽皮,那条格子布的新裤子没穿两天,和小伙伴出去滑冰时,被冰车上的钉子刮了一道三角口。母亲心疼地抚摸半天刮破的新裤子,然后在一顿责骂声中,找了相近的布头衬在里面,细细密密地缝好。做了坏事的某小孩,低着头蜷缩在炕角,小手藏在衣兜里摸索着糖果,好半天也不敢放进嘴里。

儿时的记忆里,老院子的灯也不是随便可以点的(现在想来,应该是怕费电)。正月十五晚上,父亲会用煤油浸泡很多小棉花球,带着小小的我们和一个火种出门,把棉花球一一点燃,摆放在房间门口一直到院子的大门口,星星点点的火苗摇曳在东北的寒风里,再后来就变成了挂灯笼,先是小灯笼,慢慢的演变成了两个大大的红灯笼,里面接了电灯,省事安全又喜庆。

大秧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耍狮舞龙,长袖翻飞。小孩子们最喜欢秧歌队里的丑角,耳朵上挂红辣椒的媒婆,骑着小毛炉去娶媳妇的傻小子,还有大肚皮的滑稽二师兄,跟着秧歌队可以走出去很远很远。

正月十五闹花灯结束,年基本过完了,接着二月二龙抬头,再吃一捧糖豆豆,转眼就是三月三,风筝飘飞,野菜芽羞怯怯露了脸,大人开始劳作,孩子们则开始了新一轮对年的期盼。



多欣赏沿途的风景

不要急于抵达目的而错过了流年里

温暖的人和事


             TinaryD           

旅途  |  悦摄  |  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