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兰州家长 2023-10-18 发布于甘肃

欧洲中世纪馆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中世纪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术语“黑暗时代”“黑暗时期”一般指中世纪早期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韦奇伍德瓷器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乔赛亚·韦奇伍德被誉为“英国陶瓷之父”。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他的评价是:“对陶瓷制造的卓越研究,对原料的深入探讨,对劳动力的合理安排,以及对商业组织的远见卓识,使他成为工业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乔赛亚·韦奇伍德1730年出生在英国的陶艺世家,9岁开始,他就跟着兄长在父亲遗留下来的家庭作坊里制陶。 11岁时,感染天花使他卧床两年,最终导致右膝永久性损伤,因无法用脚控制制作陶器的陶轮(又称拉胚机)。所以从早期他就开始专注于设计陶器,而不是制作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0岁时,他开始在当时最有名的陶器制造者汤玛斯·威尔登门下工作。在那里他学得各种陶艺技术,并得到许多经验。这时正是附近工业城曼彻斯特快速发展的时代,受到工业发展的启示,威治伍德在家乡租下了一间工厂,并以自己的姓氏“韦奇伍德”作为产品的牌子。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762年,他实验成功了米白色瓷器。1765年,这种瓷器得到了夏洛蒂王后的选用,并特准它使用“女王御用”为名号。这项殊荣让他在上流社会中崭露头角,全欧洲皇家贵族竞相以拥有一套Wedgwood的餐具宴客为荣。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774年,韦奇伍德工厂为俄国女皇卡特琳娜制作了一组952件套米白色餐具,这些瓷器每件都绘有英国风景图,总共画了1244幅工笔画,从而使整套餐具成为货真价实的艺术品。此时,韦奇伍德陶瓷制品已经有了相当声誉,欧洲许多工厂都效仿韦奇伍德,改产米白色陶瓷,甚至法国和德国的一些大工厂也受到影响。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8世纪60年代末,韦奇伍德采用当时最新的工艺制造技术,生产出了一种黑色不上釉、质地精细的炻器。这种炻器非常坚硬,与钢铁碰击时能产生火花。虽然材质表面没有光泽,但可以通过抛光等方式仿制古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制品。韦奇伍德这方面的产品有黑炻器图章、瓷板、胸像、珠宝饰物和花瓶等,由于制作精美,其中很多作品都是18世纪中期古董收藏家的挚爱。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堪称韦奇伍德招牌产品的,是1774年发明的名为“绿宝石”的Jasper Ware系列。Jasper Ware其实是一种非常坚硬的无气孔粗陶器,它并不像陶瓷那样光滑透亮,但韦奇伍德所研发的是把绿宝石这种半宝石粉末,加入陶土混合而成的秘密配方。结果这种陶器烧成之后展现出难以言喻、美丽又内敛的色调。

当时,韦奇伍德经过万余次试验才选择了一种蓝色,用在他制作的瓷器上,大获成功,以后这种蓝便被称为“韦奇伍德蓝”,这种蓝色也成为英国瓷器的特征。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韦奇伍德的粉蓝招牌色即是从这个系列发展而来。除了粉蓝,韦奇伍德还能烧成黑色、粉色、粉绿、粉黄等不同色调,在搭配上乳白色的手绘浮雕像,让Jasper Ware如一件件艺术工艺品般精美。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韦奇伍德在1775年推出了碧玉细炻器。这是一种白色、无光、未上釉的炻器,像素瓷,与黑炻器一样可以作为装饰品。韦奇伍德聘用当时著名的雕刻家约翰·弗拉克斯曼,并将他所做的各种雕像和浮雕花样翻制到碧玉陶器上。这些白色装饰物贴附在陶器的胎体上,与胎体的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立体浮雕效果令人惊叹,每件作品都洋溢着浪漫与尊贵。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812年,韦奇伍德首次推出精致的骨瓷餐具。骨瓷制作是指融合了35%以上的动物骨粉与球状粘土、高岭土制作而成,由于添加了骨粉,烧制的难度亦随着骨粉比例增加而增加,而Wedgwood的动物骨粉则高达51%,以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动物骨粉含量为特征,质地比一般瓷器更加坚硬不易碎裂,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以及透光性,同时兼具了美观以及实用价值。

1988年9月,韦奇伍德在一次产品展示中,让4只骨瓷咖啡杯平稳撑起了一辆重达15吨的载重卡车,足见其骨瓷器皿的坚固。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韦奇伍德波特兰深蓝双把炻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韦奇伍德去世后,其子孙继承祖辈的事业,始终使韦奇伍德位于世界陶瓷领导品牌地位。而韦奇伍德这个品牌,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具英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象征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然而,这家有250年历史的瓷器 制造商因无力偿还上亿债务,于2009年1月5日宣布接受破产管理,致使英国和爱尔兰子公司2700名员工面临失业风险。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773年骨瓷田园风塞夫尔带盖花瓶一组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约1357年 法国 皇家金杯——欧洲中世纪馆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皇家金杯高23.6厘米,金杯直径17.8厘米,底座直径为10.2厘米,重2105.3克。这件法国王室用品其材质包括有黄金、珐琅和珍珠等被誉为是典型的国际哥特风格。

哥特时期金匠的高超技艺,在这件杯子上得到体现。1375年前后,巴黎的一个作坊用纯金做成它现在的外形,外面装饰有凹浮雕,覆盖着半透明的透底珐琅。整个杯子体现出颜色和光影的丰富变化。查理五世生于圣爱格尼斯之日,珐琅的场景讲述了这位殉道圣女的生活和奇迹,表现出卓绝的自然主义风格,而用珐琅其实是很难做到。

这件皇家用的杯子,由杰出的赞助人让·贝里公爵委托,可能是为其兄弟法王查理五世所做。杯子原来立在一个黄金的三脚架上,外形为有翼的蛇,杯子盖顶上原来还饰有珍珠,与杯子底座类似,同时还有一个配满珠宝的圆头。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杯柄上加上了英国都铎王朝的玫瑰饰带。杯脚上有四个福音传教士的象征符号:一个天使,象征马太,一只有翼的狮子,象征马可,一头公牛,象征路加,一只鹰,象征约翰。此后,它作为礼物,在1391年献给了查理六世。

10世纪早期 英国 米珠编织项链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米珠珍珠寓意天真和纯洁,常被作为女孩18岁生日第一个正式的首饰,或新娘的结婚礼物。

约1880年 伦敦 老鼠金手镯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款手镯曾搭配戒指、耳环和胸针,旨在满足人们对动物珠宝的狂热追求。

维多利亚时期,赛璐珞悼念首饰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欧洲中世纪展厅藏品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3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4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5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6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7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8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9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0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1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2鼻烟壶/盒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3鼻烟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4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5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6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7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8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9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0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1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2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3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4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5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6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7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8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9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30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伊斯兰世界展厅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伊斯兰是一种宗教的名称,穆斯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或者伊斯兰信徒占国民比重较大的国家称为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系,也有其他一些小派系(如哈瓦利吉派,苏菲派)。逊尼派被认为是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中国穆斯林也大多是逊尼派;什叶派的信徒主要分布在伊朗和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伊拉克等国。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对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201-1225年 伊朗 乐手形状的花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伊朗 扑克牌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扑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扑克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出现在宋代的叶子戏牌戏中。另一种说法是扑克起源于中国,最早传入欧洲的是来自中国元朝时期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之子将中国纸牌传到本国,再被哥伦布带到美洲,逐渐发展成现今的扑克牌。还有一种说法是扑克起源于古印度的一种纸牌游戏Kridapatram,后来传入欧洲。

但在李约瑟先生写的中国《科技简史》里面明确提出扑克的发明是中国的纸牌游戏转承而来,扑克是由中国发明的。

13世纪末 伊朗 星形瓷砖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610-1640年 伊朗 陶瓷鞋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5世纪 大马士革 饭盒 最左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270年 开罗 香炉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9~10世纪玻璃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3世纪末 叙利亚/埃及水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0~12世纪 埃及 滤水网残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3世纪中叶 叙利亚 高足碗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9世纪 巴勒斯坦 圣墓教堂的镶嵌模型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3世纪 开罗 星盘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星盘可以帮助人们计算一些复杂的问题诸如太阳、恒星和行星的位置,还可以辅助计时。公元10世纪时的一位天文学家甚至声称星盘的用途可达一千多种。

这座星盘有46厘米之高,分量不轻且装饰精致,可能并非实用之物。在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中,星盘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光提供了一幅二维的星图,还可以帮助人们确定圣城麦加的位置。信徒们也会以星盘来确认祈祷的时间。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背面

1240年 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北部或叙利亚 星盘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750-1850年 印度北部 手形游行旗杖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241年 叙利亚 占卜工具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250-1300年 叙利亚 镶嵌香炉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300-1350年 伊朗米哈拉 布形状的墓碑瓷砖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7世纪末 伊朗 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最上图)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在什叶派纪念殉教者的宗教有幸队列中,有人举着游行仪仗(又称阿拉姆)站在队列前面。这一传统可追溯到16世纪阿拔斯沙统治的伊朗萨非王朝时期。尽管萨非王朝将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奉为国教,但阿拔斯沙对其他宗教信仰持宽容态度,允许犹太人、基督徒同穆斯林一起共同生活在首都伊斯法罕。这种类型的“阿拉姆”被称为“阿里之剑”。“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

公元1275~1276年 伊朗 天球仪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对天空和天体产生了兴趣,并制作工具观察和追踪恒星和行星。其中最精美迷人的工具可能要数天球仪。这台天球仪是与现代伊朗西北的马拉盖天文台相关的三件古物品中的一件。

马拉盖天文台曾是最重要的天体研究中心之一,于14世纪初停办后,天球仪辗转被带到印度,由博拉社群收藏(博拉社群即伊斯玛仪传统的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将天球仪作为献礼赠送给供职于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军人、政治家兼历史学家约翰·马尔科姆爵士,大英博物馆于1871年从马尔科姆爵士儿子的手中购藏了这个天球仪。

天球仪,高51厘米,直径36厘米,黄铜制作,球体上装饰48个星座,以及它们的阿拉伯文名字。球体表面的恒星用银丝镶嵌,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细致,天球仪上刻有制作者的名字和日期。铭文写道“此敬天敬神之作,以示上苍之高贵,占星家穆罕默德·本·希拉勒于摩苏尔,回历674年(即:公元1275-76年)”。

摩苏尔的镶嵌金属加工传统尤为著名,这件天球仪便是典范。

1187年,伊朗“穆哈兰”碗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840年 伊朗 金匠的盒子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早期穆斯林人玩的国际象棋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马来西亚穆斯林用来祭祀时腰间的配饰(最上类似眼睛形状的)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马来西亚 装烟丝的器皿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伊斯兰展厅的藏品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2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3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4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5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6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7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8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9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0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1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2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3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4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5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6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7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8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其它展馆

7世纪早期 英格兰 萨顿胡船棺葬出土铁兜鍪(dōu móu)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938年,英国的东海岸发现一座船葬遗址,由于出土的地点叫做萨顿胡,人们也称之为萨顿胡船棺葬遗址,这条船也被称为萨顿胡战船。考古发掘显示这个墓是一条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快速战船,长27米,宽4.2米,中间为墓室,墓内装有很多珠宝。船下埋藏数百具尸骨,而且这些遗骨摆放凌乱,有的手脚不全,有的骨头断成两截,显然在生前都遭受过残忍的虐待,而且去世时也都遭受过重击和刀砍。因此专家断定,这些遗骨应该是陪葬的奴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件头盔是萨顿胡船棺葬出土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也是大英博物馆里面的“镇馆之宝”。这顶兜鍪出土时已被严重损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其修复过的样子,皇家军械库还制作了一件复制品以呈现其原貌。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复制品

兜鍪由铁制的顶部、护颈、护颊以及覆面所组成。这种形制源自罗马帝国晚期的骑兵胄。兜鍪的表面以锡铜盖版覆盖,看上起光亮夺目。很多的盖板上都以交缠的动物纹样或勇士作战的图景为饰。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兜鍪的覆面部分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视觉上它可以呈现出两种造型。一种就是覆面本身所形成的人面,包括眼窝、眉毛、彪须,口鼻(有开孔以供呼吸)。眉毛部分为铜合金所制,上有错银饰和小颗石榴石。两侧眉毛的末端都以镀金的野猪头为饰。野猪在当时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用在一位战士的护具上非常恰当。覆面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种造型则是一只冲天飞鸟或飞龙。覆面上的彪须是它的尾羽,鼻部是它的身躯,而眉毛则是其羽翼。其头部从两翅之间延伸而出,和兜鳌顶部另一动物造型装饰的头部相接。

公元4世纪 英格兰 亨顿圣玛丽马赛克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马赛克长8.6米,宽5.9米,材质为马赛克陶瓷(锦砖),发现于英格兰多赛特郡辛顿圣玛丽村。这件马赛克人物形象,被认为是最早期的基督像之一。人像相当于真人大小,人像的胡子翔得很干净,金色的头发往后拢着,身上穿着束胸外衣,长袍紧裹在肩头。在他头部后方还有两个叠加的字母 x 和 P ,这是希腊文( christos )的首宇母 chi 和 tho ,从而佐证了画中人的身份正是耶稣,这是耶稣最早的图像之一。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件马赛克艺术品,并非东地中海或罗马帝国的某座教堂里的物品,而是在公元350年前后,在英格兰多塞特某座别墅的地板装饰物。当时,地砖几乎全用多塞特本地的材料制成。那些黑色、红色、黄色的小石块,用罗马的伟大发明——水泥黏合在了一起。

在过去,神以人的形象出现这件事本身,都是难以想象。最初没有关于基督外貌的记录,艺术家们也难以有创作的依据,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信徒的传统是用灵魂和真心去崇拜神,而非用艺术来表现神。早期的基督教从末尝试制作任何形式的基督像。因此,这件文物的意义非凡。这种形象的产生,很可能缘于罗马的创作习惯。当时罗马的上层社会,早已习惯用雕像、绘画及马赛克图案来表现罗马神祗,因而人们最终决定也这样描画基督的面容。公元5世纪初,基于对基督的崇拜,人们逐渐开始对基督形象装饰在地板上感到不安,后来罗马人也对此顾虑重重。在公元427年,罗马帝王最终禁止用马赛克制作基督像装饰地板,并下令毁掉一切业已存在于地板上的基督像。但禁令颁布时,英格兰己脱离了罗马的统治。因此,存在于辛顿圣玛丽建筑中可能遭到了废弃,因此地板才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公元1900-1600年 发现于威尔士北部的莫尔德 莫尔德黄金披肩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件披肩是由一整片薄的惊人的黄金打造而成,如果熔成金锭,不过乒乓球大小。宽约四十五厘米长三十厘米,可以从头部套下覆盖肩部,下缘到胸部中央。黄金披肩出土的这一年是1833年,当时被采石者们瓜分了,三年以后才被大英博物馆买到了第一块碎片,接着又花了近百年的时间才收集到足够的碎片,对这件四分五裂的宝贝进行全面修复。有些碎片至今仍未出现。遗憾的是最关键的证据即披肩里包裹的遗骨,由于没有经济价值被丢弃了。原本可以通过它去了解四千多年前在北威尔士蓬勃发展的那个神秘而伟大的文明。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罗马不列颠馆的几件文物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是一顶古罗马时期的头盔,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鸭舌帽,但是它的“帽檐”是朝后戴的,为了保护脖梗的。

约公元50-200年 罗马 青铜臂钏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铁器时代的镜子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公元150~50年 铁器时代 角头盔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铁器时代 凯尔特人 金丝项圈 失蜡工艺铸造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巴特西盾牌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巴特西盾牌是在英国发现的古代凯尔特艺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制造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50年,于1857年在伦敦泰晤士河的巴特西河段被发现。

盾牌由几种不同的部件组成,并由隐藏在装饰元素下的铆钉固定在一起。盾牌上有精致的图案和雕刻,采用典型的凯尔特 La Tene 风格,由圆圈和螺旋组成,有27个小圆形隔层,采用凸起的青铜色,同时带有红色珐琅装饰。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由于盾牌如此精美,加上青铜板太薄,无法在战斗中提供有效的保护,并且没有显示出战斗损坏的迹象,因此它被认为是在当时进行祭祀活动时所用。凯尔特作为英伦三岛原住民的文化证明,对于英格兰来说,巴特西盾牌代表着他们最早的文明和艺术。

公元450年 法国北部摩泽尔河 下于茨青铜酒壶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件精美的青铜酒壶是我们不多的,得以了解早期北欧社会的关键物品,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凯尔特文物。

每件酒壶上有超过120片珊瑚,当初一定是鲜红,如今褪为白色。弯曲的壶把是一条瘦长的狗,龇牙,嘴里含着一条连接壶盖的链子,壶盖的两侧还躺着两条体型小的狗,三条狗的注意力集中在壶嘴上的鸭子身上。酒壶造型独特,展现出和地中海沿岸各地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做工也极其精致,表明当时的北欧也已经具备了复杂的金属加工工艺和高超的设计能力。

公元100-300年 也门 阿拉伯铜手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阿拉伯铜手是一件制作于公元100至300年间,来自也门的铜手雕塑,大小与真人的手相当,似乎还能看到血管。手背上用古老的也门文字刻写的铭文,表明了铜手制作的目的等信息。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是铜手的主人瓦哈·塔拉布献给阿拉伯本土神祗之一的塔拉布·里阳的供品,里阳是也门的一座山丘城镇,神的名字意为“里阳的神”。西图当时整个阿拉伯半岛南部都属于希米亚里特王国,也门守着红海的入口,控制了从埃及和罗马帝国通往印度的被称为“熏香之路”的贸易路线,因此是昂贵的乳香和没药的贸易集散地。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其中乳香被罗马人大量用来作为神坛上的熏香,当罗马帝国转而信仰基督教后,便不再需要乳香了,香料贸易和也门的经济从而衰落。公元370年,也门对塔拉布等本土神的敬拜戛然而止,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也门统治者从犹太教转向基督教,又转向袄教,最后在628年改信伊斯兰教至今。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150-1200年 挪威 刘易斯西洋棋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组棋子由海象牙雕刻而成,包括正襟危坐的国王和王后、持权杖的主教、坐在马背上的骑士以及持长剑与盾牌的士卒。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棋子的造型反映了强烈的诺斯文化影响,尤其是士卒棋子,明显借鉴了北欧传说中狂战士的形象。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鉴于刘易斯群岛所在的外赫布里底群岛与挪威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以及诺斯文化在这里的统治地位,这些奢华的棋子很可能是制作于挪威。到了11世纪末期,西洋棋在欧洲贵族中间已经非常流行。这些在当时纯粹以娱乐为目的而制作的刘易斯西洋棋棋子组成了现存单体数量最多的文物群。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公元前9000年 今巴勒斯坦的伯利恒 安萨哈利情侣雕像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个石头发现于今巴勒斯坦的伯利恒,算是现在留下来的最早的雕像了。介绍说这是一对情侣在拥抱。坦率地讲,要看出这块眉目不清轮廓模糊的石头是一对深情拥抱的情侣,没有一点艺术想象力的人还真有些难度

公元5~15世纪 耶路撒冷 沃伦杯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是一个有两千年历史的罗马风格银杯,它的形状像一个小的运动奖杯,立在一个小底座上,它曾经有两个把手。杯身主题是成年男子和青春期男孩同性相恋的场景,在门后还有一个人在窥视着他们。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个主题太令人震惊了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拒绝购买,剑桥的菲茨威廉博物馆也拒绝购买,甚至一度被拒绝进入美利坚合众国。直到1999年,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转变,甚至法律改变很久之后,大英博物馆才买下了沃伦杯,这是它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收购。

洛泰尔一世水晶雕刻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水晶上的每一幅场景都是微雕杰作,这位艺术家也留出了一定空间, 用拉丁文为它们分别配上相应的故事内容。最后—幕画面周围环绕着一句“Et salvatus est sanguis innoxius in die ilia',即“那一天,无辜的流血得以幸免”。正是在这幅图旁,我们找到了涉及洛泰尔国王名字的文字。

公元900-1521 墨西哥帕努科河瓦斯特克女神像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大约公元1400年,阿兹特克文明征服了瓦斯特克文明,后者是更古代的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中美洲文明。阿兹特克人似乎接受了瓦斯特克人信仰的某些方面,并将其吸收进自己的信仰当中。这尊雕像可能是一位瓦斯特克女神——特拉佐蒂奥托(意即“吞污女神”)形象的原型。特拉佐蒂奥托常被描绘成张开了嘴巴准备吞噬污秽,清除身体垃圾和精神邪恶的形象。

大英博物馆唯一一件赝品阿兹特克水晶头骨——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阿兹特克(或译为阿兹台克、阿兹提克)是一个在14世纪-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其传承的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并称为中南美三大文明。14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定居于墨西哥中部谷地。后不断扩张,16世纪初形成东达墨西哥湾、西抵太平洋的庞大国家。1521年被科尔特斯率领的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传说阿兹特克的祖先有很很多水晶骨头,头骨有很强的法力,可以穿越时空,治愈疾病等。关于水晶头骨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在远古有十三颗水晶头骨,它们是古代玛雅人重要的祭祀神器,遍布在世界各地神圣的地方,它们会说话,会唱歌。如果人类集齐了这十三颗头骨,过去和未来将一一尽显,宇宙奥秘将被揭开。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1898年大英博物馆时从美国蒂芙尼公司购买了一颗水晶头骨,这个水晶头骨据称是在墨西哥古阿兹特克人遗址上被人发现的。

后来经检测发现,水晶头骨的表面竟有一些常被牙医使用的树脂的痕迹,在水晶头骨的眼窝处、牙齿处和头盖骨处,还有微小的擦痕,而这些痕迹表明,这是19世纪欧洲珠宝行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旋转轮切割和磨光技术,而这种技术在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大陆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大英博物馆所藏的的墨西哥古阿兹特克人的水晶头骨被科学家正式鉴定为是赝品,考古界为之哗然。

后经分析水晶头骨很可能是由19世纪的德国珠宝商精心伪造的,至于水晶骨头的传说,可能也是为提高水晶骨头身价的一种手段。因为目前为止并未有任何史料记载与水晶骨头相关,且没有任何出土信息。如今全世界的确有大约十来个水晶头骨被当作文物,除了三个被保存在博物馆或研究机构中外,其他全都被私人收藏。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件水晶头骨如成年人类大小,之所以会成为镇馆之宝,正是因为它是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唯一一件赝品,且就其工艺来说在19世纪可以制作出如此完美的工艺品,这在现在技术来说都实属困难。

约公元750年 玛雅浮雕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公元1882年,欧洲探险家阿弗雷德发现一座修建于公元4世纪的玛雅文明的城邦——亚斯奇兰古城遗址,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玛雅文明的文物,这块浮雕便是其一。

经过研究之后,专家认定这两块浮雕雕刻于公元750年左右,浮雕上的主人公是一男一女,画面显示,

经过分析之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浮雕上的一男一女地位应该非常很高,有可能是亚斯奇兰王国的国王盾豹王和王后造克夫人。他们的身着十分的华丽,正用鲜血进行祭祀。男人是站立的状态,手上举着一根火把,女的跪在男人脚下,她的手上拿着一条布满尖刺的绳子,她正舔舐绳子上的尖刺来割破了自己的舌头。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继第一块浮雕之后的内容,显示的是国王在用造克夫人的鲜血祭祀之后,造克夫人因为疼痛而产生了一些幻觉,她在盛满了鲜血的碗中看到了一条蛇,而这不单单是一条普通的蛇,因为在蛇的嘴中还出现了一个勇士,勇士挥舞着长矛,看起来十分的勇猛,之后历史学家们还猜测了这个挥舞长矛的勇士的身份,他可能是盾豹王的祖先,也就是亚斯奇兰王国的建立者,而盾豹王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联系到自己的祖先,以确定自己王位的合法性。

公元715年 玛雅玉米神像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玛雅玉米神像高89厘米,宽56.5厘米,深30厘米,制作年代为公元715年,来自洪都拉斯科潘遗址。这是一尊男性半身神像,神像体型较大,左右对称,双眼紧闭,双唇微张,左掌向前伸出,右掌下垂,整个神态给人以安祥、宁静之感。神像的头部有巨大的头饰,像是一根玉米棒,脖颈后方突出的造型颇似玉米叶子。

科潘是玛雅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的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这尊神像原本被安放在洪都拉斯西边的一座阶梯式金字塔神庙中,是用石凿和玄武石锤在一块石灰岩上雕出来的,被玛雅人供奉祭祀,后来几经辗转来到欧洲,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古代玛雅人看来,玉米神是一位亲切而富有人间情趣的神灵,并且拥有强大的法力。他的死亡和重生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农业生产过程,也象征着人的出生、死亡和新生命诞生的生死轮回。

古玛雅人在祭祀玉米神时,根据祭祀的流程,神像被抬出来后,玉米神的信徒们,会直接将神像“斩首”,头和身子完全分离开。信徒认为这是对神最完整的理解。玉米神的头代表了果实,每年取掉头(果实)之后,立马就会有新的头(果实),年年如此反复,让玛雅人不再饿肚子。

1580年-1590年 德国 机械帆船钟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这看起来是一条帆船,其实是一个帆船形状的机械钟。这个机械钟用来在宴会时宣布“宴会开始”的。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据说,宴会开始时的时候,船上的士兵就会朝国王走去,然后国王就要在座位上坐下来开始款待大家;船上的礼炮还会鸣响。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如今它已沉默无声,但其外观依然华丽动人。这艘战舰模型所象征的国家——罗马帝国。它最伟大的技术是钟表与自动装置,是实验科学、机械学、工程学和关于永动机的探索的核心,反映了人们意欲通过掌握世界运转的奥秘来逐渐掌握整个世界的愿望。

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各国文物(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