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熬出来的胜利——结硬寨打呆仗,真实的古代战争就是这样打的

 莫为天下先 2023-10-18 发布于湖南
我们大多数人受演义和小说的影响,总以为古代打仗特别简单,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步骤。
内容图片
三国演义里大将单挑图画
首先,是以大将单挑决胜负。
交战双方找一开阔地排好了队伍,然后双方大将先上一个“来将通名”,接下来就进入了大将单挑。然后,两员领军大将枪来刀去的打了几回合后,武艺强的一方瞅准时机一枪,把武艺弱的一方刺于马下,然后令旗一招,麾动军马一冲,行了,对方就全军溃败了。
其次,则是以奇谋妙计取胜。
比如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掐指一算,谈笶间就能使强敌灰飞烟灭等等。
但是这都是不真实的!传统历史演义就是这样,小说家们往往夸大了大将的个人武艺和军师神机妙算等计谋的作用,而忽视了再好的大将个人武艺与计谋,也得要有一支军事过硬的部队,才能一刀一枪的把奇谋妙计转化成实际胜利。而这与士兵们的训练水平、武器装备、军令军纪作风等军队的整体建设,才是决定战斗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就算是演义中擅长奇媒妙计的诸葛亮,在真实历史上就特别重视军队整体建设,在他的训练下,蜀汉军队甲坚兵利,部伍严整,营阵天下无双,所以才能做到以一州之力伐天下,让魏军名将们不得不对诸葛北伐采取守势。
内容图片
一句话总结——强强对决,胜利都是熬出来的。
怎么熬?就是结硬寨、打呆仗,比拼得是部队整体训练水平和军事素养,而领军大将的个人武艺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一:“结硬寨”的具体表现。
交战双方抵达战场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得抢占有利地形,挖堑壕、伐木,立下营栅、筑起深沟坚垒,这就叫作未攻之前,先做好防御,结下硬寨。
实际天下万物原理相通,比如格斗运动员首先要练的就是抱好拳架,先学挨打防守,未攻先防;拳架抱不好,拳肯定打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军队到达战场,首先就要扎营,营盘不扎硬,那是没法打仗的。
比如史书上记载的那些真实的著名战例,从秦赵长平之战,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三国官渡大战,陆逊的夷陵之战等,无不是交战两军先扎好营盘,筑起坚垒,先形成对峙,尽量力求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能进入下一步交战行动。
内容图片
二“打呆仗”的具体表现。
交战双方营盘扎紧之后,就进入了对峙状态中的打呆仗阶段。
所谓“呆仗”,指的就是那些必须要进行的行动。比如双方各自派出大量的哨骑,斥堠,相互刺探各自的兵力部署、防线虚实。查出对方防御的弱点在哪儿,粮道运输线在哪儿等等要害处的情况。
这时候,双方就得紧守防线,尽量做到防御滴水不漏,还要派出哨骑在防区内猎杀对方的斥堠。而同时,己方那些深入对方防区内的斥堠,也在遭遇敌方哨骑的驱逐追杀。
打仗就是这样,大战之前,首先必是双方斥堠哨骑之间的侦察与反侦察,猎杀和反猎杀的较量。
战争不是儿戏,而在没有弄清楚敌情之前,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投入决战的。既要找到对方的防御弱点,还要遮护好我方的防御弱点,这就是需要极大耐心,绝不能急躁的“打呆仗”方式。
大量真实战例证明了,谁先犯急躁,先出现被敌军抓住的部署漏洞,那么谁往往就会失败。
所以真实的古代战争中,兵法上的一切奇谋妙计,都只体现中军帐内的战略推演和战术安排上。而进入到具体战斗行动实施阶段,那就是比拼双方指挥员耐心和部队整体训练水平的“结硬寨、打呆仗”。
下面举两个三国历史上经典的“硬寨”与“呆仗”实例。
内容图片
袁绍以几倍的兵力优势来攻,而曹操实力远不如袁绍,于是为了树立起麾下部队士卒们的胜利信心,曹操不得不冒险出奇兵,打了次迂回战术,声东击西,以奇兵奔袭白马,打垮了围攻白马的袁绍偏师,阵斩了统军大将颜良,然后在组织白马的军户撤退撤退时,在河北骑兵追来时,又使了招回马枪,用六百骑兵大破袁绍的六千追骑,混战中。又阵斩了河北名将文丑。
通过这两场胜利,坚定了曹军上下的必胜信心。但是奇袭这种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战役决定性胜利最终还得靠步步为营的苦熬。于是,曹操马上便转入了防守阶段,在官渡沿线扼住了几个要隘,严密布防,自己亲率一万精兵,扎下深沟硬寨,与袁绍开始了正面对峙。
而这一对峙,就硬熬了半年。
苦苦相持了半年后,曹操终于熬来了破敌机会——那就是袁绍麾下重臣许攸来降。许攸是掌握了袁绍大军的众多重机密的,而最重要的机密,当然是大军屯粮之地的确切位置。
当曹操知道了袁绍大军的屯粮聚集地在乌巢之后,立即挑先精兵五千连夜奔袭,在天亮前击破了乌巢,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的屯粮,从而一夜之间就扭转了对曹军已越来越不利的战局。
所以,曹操能取得官渡之战胜利,根本没有什么奇谋妙计,实质就是一个“熬”字,用防守严密的“硬寨”咬牙硬熬下去,一直熬到袁绍大军终于露出了致命的破绽为止。
内容图片
《三国演义》里虚构了一段“诸葛亮看到刘备的扎营部署后大惊失色”的假情节,让很多人认为刘备夷陵之败,就败在了大军扎营地的部署失误。实际上夷陵地形为长江两岸两面皆高山密林,部队若是不驻扎在山谷树林间,那又能驻扎在哪儿呢?
所以,刘备并非败于部署失误!
刘备的部署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出在被东吴大将陆逊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给熬垮了。
下面说一说,陆逊是怎么用“熬”字拖垮刘备大军的。
内容图片
东吴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刘备发举国精锐伐吴。陆逊受命统帅诸军,在夷陵一带布防,抵御刘备的进攻。他认为:刘备亲领的蜀军主力,那可是在汉中野战击垮过曹军的精兵,统是久经沙场的劲卒,不可与争锋。
于是,陆逊严令吴军诸部扼险坚守不战,与蜀军相持。
就这样,两军对峙了长达八个月之久,而陆逊则强忍着吴军诸多勋臣宿将对他“畏战惧敌”的嘲笑,坚持不战方略,其之用意,就是要用时间消耗蜀军的锐气,使蜀军东吴不敢战,从而渐生懈怠。
而八个月的时间,吴军的斥堠们一直没有对停止过对蜀军营地防御的刺探,这是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的事。
最初,蜀汉的伐吴大军虽然驻于山林峡谷间,但是士气旺盛,防御部署严谨,吴军若想放火烧营,那是肯定不能得逞的。
但是七个八月对峙下来,由于吴军一直坚壁不战,使蜀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防御松弛,骄气日増,而戒备之心日渐松懈的现象。
这样,忍耐已久的陆逊终于熬出头了!
当气候与风向变化有利于纵火时,东吴精兵数十队,人人执一束茅草及引火之物。濳行到了蜀前军诸部营寨外,约定时间,同时发动了火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连营。
内容图片
而大火烧起时。东吴大将、江陵都督朱然率兵五千,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从别道迂回,在击破蜀军前锋后,这支部队勇猛突进,一直穿插到了蜀汉伐吴大军的后方,一举切断了蜀军的后路。这样的行动,靠得决不是奇谋与大将个人武艺,那是实实在在的部队普通军士们的整体训练水平。
苦熬了八个月的东吴军以精兵迂回、全面纵火攻击的方式,一举就让刘备的伐吴大军产生了恐慌,随之就发生了全盘崩溃。
这就是史书上的真实火烧连营,吴军的“火攻”机会,并非是刘备的部署失误,那是长时间用“结硬寨”的方式苦熬,熬到刘备懈怠了、然后才得到了破敌的时机。
内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