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悸(心律失常)笔记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10-18 发布于北京

<心悸的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病位:心,与肝、脾、肾、肺相关(主不明则十二宫危)。

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

实证→【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不畅】。

<心悸的诊断要点>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2)伴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

3)常由情志刺激、劳倦、饮酒及饱食等诱发。

<心悸的病证鉴别>

惊悸VS怔忡:惊悸多与情绪因素有关(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过度紧张诱发)<呈阵发性><——>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持续心悸、心中惕惕)。

病来虽速,病情较轻<——>病来虽渐,病情较重。

实证居多<——>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

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心悸VS奔豚(胃肠神经功能证)

相同点: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心悸的辨证要点>

首先应辨虚实,虚证者要辨别脏腑气、血、阴、阳何者偏虚,实证者须分清痰、饮、瘀、火何邪为主。

其二还需辨脉象之变化。

<心悸的治疗原则>

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祛痰、化饮、清火、行瘀。均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辨证论治>

趣味串记:

悸怯定志归心血,

虚火

黄连

(网络引用)

(特殊证)胆虚→① 心悸 ②不寐

<1>心虚胆怯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善惊易恐、恶闻声响

<2>心血不足证(<应试>不能写心脾气血两虚<本质>)(【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脾汤加减面色无华舌淡

<3>水饮凌心证(阳虚水犯变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桂术甘汤加减下肢浮肿、形寒肢冷

饮邪为患→① 心悸 ②呕吐

<4>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形寒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参附汤=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阴虚→① 心悸:阴虚火旺证

            ②胸痹:心肾阴虚证

            ③不寐:心肾不交证

<5>阴虚火旺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滋阴清火,养心安神→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五心烦热、盗汗

<6>瘀阻心脉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仁红花煎→$$心悸+心痛+瘀血症状(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7>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连温胆汤加减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胸闷、苔腻、苔滑≈痰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