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发声 文物说话——楼兰文书

 昵称36403512 2023-10-18 发布于广东

文书介绍

楼兰文书,是指在楼兰遗址发现的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是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的真实用笔,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楼兰出土的书信

1901年初,斯坦因偶然在尼雅绿洲的巴扎上发现了两块刻着字的木板,此后,佉卢文材料不断被发现。除了佉卢文之外,汉文文书也被大量发现,楼兰文书自此出现在人们眼前。

斯坦因在发掘楼兰古城时,在“三间房”发现了一封完成的书信,经过汉学家沙畹,马伯乐等人的考释,公诸于世。它的全文是:

羌女白:

取别之后,便尔西迈。相见无缘,书问疏简,每念兹对,不舍心怀,情用劳结。仓卒复致消息,不能别有书裁,因数字值信复表。马羌。

这封信究竟是羌女于家乡写给驻守楼兰古城将士的私信呢?还是某位西域长史府官员家属信函的底稿?这位才情、气质不俗的羌女是否是楼兰古城的一位居民?

“李柏文书”
这封信,就是著名的“李柏文书”,它是楼兰文书中最难明底蕴的一件。“文书”包括两件基本完整的信稿和5块残片,残片内容也是李柏写的信或表。其中一封的文字如下:

五月七日,西域长史、关内侯柏顿首顿首。久不知问,常怀思想,不知亲相念便见忘也。诏家见遗,来慰劳诸国。此月ニ日来到海头,未知王问,邑邑!天热,想王国大小平安。王使口口俱共发。从北虏中与严参事来往,不知到未今遣使苻大往通消息,书不尽意。李柏顿首顿首。

图片

从信稿内容上看,没有明言是写给哪个人的,但由于另一信稿明言写信地点叫海头,所以,可以据此认为前凉时的西域长史府就驻节在海头。

图片

《李柏文书》之一 长23厘米,宽27厘米

图片

《李柏文书》之二 长23厘米,宽39厘米

古城废墟下的艺术风韵

图片
楼兰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书法艺术一般因素外,不排除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从一些残纸墨迹的书写形式和署名情况来看,当地少数民族亦习汉字书法,有些作品或为当地民族所书写。
汉晋墨迹世传绝少,除《平复帖》外,几乎为后人摹本。但楼兰的简纸文书的出土则弥补了这一空白。这些墨迹的艺术价值是碑刻所无法替代的。楼兰简纸书法形式多样,包括有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多类型,其艺术风格更是丰富多彩,有的粗纩豪放,也有细腻典雅的,有密不透风的满篇墨书,也有空灵潇洒的逸绣之作,千姿百态,非刻意求工而意趣万端。我们仅从楼兰简纸文书中所出现的“楼兰”二字的十余中墨迹中即可看出其书法的不同风采。
楼兰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有汉人也可能有其他民族的居民,他们本土居民和从中原及河西一代迁徙而来的官吏居民,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艺术格调和文化背景,他们汇集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下,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书法艺术流派,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图片

残纸与孔侍中帖比较
图片
图片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楼兰博物馆
编辑:李正强
审核:郭 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