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楷《论语》三则--“趋庭”的出处

 细雨池塘1 2023-10-18 发布于北京

1. 这两天,学习《论语》季氏篇最后三个章节。其中,有一章节是“趋庭”出处。

“趋庭”,指承受父教。

陈亢(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岁)问孔子的儿子伯鱼:

“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从这一问一答中,感觉孔子经常独立在庭院中,是在思考吗?!作为他的儿子鲤,每次都是快步的走过,感觉是怕打扰父亲,又有点惧怕父亲的意味。

而孔子作为父亲,也是比较严厉的,问鲤学没有学诗和礼,当问回答说没学,就讲清没学的害处——不学就不懂得怎么说话和如何在世上立身。

孔子的弟子陈亢也很高兴,这一问一答得到了三方面的收获。

2. 最后一个章节(第二个图片),出现的相同字较多,“称”“君”“邦”等字,需要记住不同的写法。

重复反复练习,巩固记忆,从实践中证明,这是一种好办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