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补刍议

 发扬中医济病人 2023-10-19 发布于云南

一、辨证进补,不滥用补药

运用补养药物,可分有病者调补、无病者强身两类。前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从有助于病证的治疗出发,并遵照中医的辨证结果,选用适当的补养药物,扶助正气以祛除病邪,使身体早日康复;后者要根据人的体质禀赋,阴阳气血虚弱的偏颇差异,选择补益药物,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无论哪一种人服用补养药物,都必须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辨别清楚是属于何种虚弱,然后再选择相应的补益药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调养效果。清代名医余听鸿说:“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服药者可不慎乎?”因此,千万不能滥用补药。

中药有很多补剂,其种类有丸(如六味地黄丸、归脾丸)、散(龟龄集、参粉、参芪冲剂)、膏(参芪鳖甲膏、十全大补膏)、丹(还少丹、定坤丹)和药酒(如人参酒、鹿茸酒)等,近年来还出现了很多新剂型,如各种滋补性冲剂、片剂、胶囊及口服液等,名目繁多。使用时必须有的放矢,辨证进补,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要分清是属于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对阴虚病人应让其服山萸肉、龟板、鳖甲、枸杞子、生地等养阴药,若误用补气或温阳药物,如红参、黄芪或鹿茸等,则可出现鼻出血,或血压升高、面红升火,或头昏头痛、大便秘结等症状。这是因为这类药物性味甘温助热,能消耗机体的阴津,阴虚火旺之人,误服此类补药,犹如火上浇油。相反,对阳虚的病人则需服红参、鹿茸、肉桂、羊肉、仙灵脾、十全大补膏等补气温阳药,以振奋阳气,若误用了枸杞子、生地、当归及何首乌延寿膏等滋阴养血药,则如雪上加霜,更增其寒,甚至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影响食欲。

人体的虚弱不足,总体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因此,补养药物也可相应地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

补气药物适用于久病或重病之后的气虚患者,也可用于平素正气不足的无病者。气虚者的表现有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气喘、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懒于言语等症状。常用的补气药物有人参、白术、党参、黄芪、山药、黄精、太子参等。

补血药物适用于大出血后、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血液病、寄生虫病及营养不良所致的血虚患者。血虚者常见的表现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常用的补血药物有当归、熟地、阿胶、桂圆肉、大枣等。

补阴药物适用于表现有腰腿酸软、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午后升火或有低热、大便干燥等阴虚的人。常用的补阴药物有龟板、麦门冬、银耳、石斛、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等。

补阳药物适用于表现有畏寒肢冷、腰腿肚腹冷痛、口淡不渴、小便清长频数或夜尿频多、大便溏薄等阳虚的人。常用补阳药物有鹿茸、狗肾、淫羊藿、肉桂、羊肉、狗肉、肉苁蓉等。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的代谢过程中,气、血、阴、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在虚损不足的情况下也常相互影响。所以气血阴阳的虚弱也常相兼挟或同时并见。因此服用补益药物,也可配合应用。如气血两虚者,可选用气血双补的归芪丸、八珍丸、十全大补膏等;阴阳两虚者,可选用阴阳并补的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等。因此,进补要讲究科学,进补就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进补”。 

  二、不能过分偏信补药

补药可以治疗一些虚弱疾病,但大多数疾病为“邪实”所致,并无虚象,这种情况如误服补药,轻则徒费钱财,重则可能加重病情。中医形容其为“闭门留寇”。如患有食欲不振、胃痛、舌苔厚腻的人,如果服用甲鱼、枸杞子、熟地、山萸肉、何首乌等养阴药,则过于滋腻,会加重中焦湿重,加重腹胀不思饮食症状,身体会更加虚弱。 有些人一提到进补,就想到人参。确实,人参等滋补药品有改善细胞代谢与营养、调整免疫功能、增强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增强机体的解毒功能等多重作用,是补品中之上品。但也应适可而止,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对133名连续服用人参两年左右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60%以上的人出现失眠、心悸、易醒、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14%的人出现腹泻、血压升高,20%的人变得易于发怒,10%的人出现神志抑制现象。还有人服用人参过量,引起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头痛眩晕等所谓的“滥用人参综合症”,有的甚至出现鼻出血、齿龈和口腔粘膜肿胀、全身有玫瑰疹、瘙痒等副反应。据报道,正常人一次内服3%的人参酊20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症状。因此,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人参等滋补药品,不可久服滥用,损害身体。

三、因时制宜服用补药

服用补药还应考虑到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不能千篇一律。

春季,大地生机勃勃,人体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机能易于恢复。大病初愈者,可选用西洋参、黄芪、黄精、石斛、枸杞子、当归、蜂皇浆等扶助人体正气药物,促其早日康复。另外,春季人们“肝气较旺”,精神病、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疾病均容易因肝气升发太过而发作,因此,春季对一般没有疾病的来说,应以清补为主,要注意保持情绪的舒畅,适当服些菊花、枸杞子、生地、百合、鳖甲等补益肝肾之阴而清降肝火的药物有一定益处。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此时一般不宜大补,可服用一些清补之品,如西洋参、麦门冬、石斛、沙参、生地、藕、芦根等,既能补益元气,又能清暑、生津、止渴。黄梅季节,空气湿度大,容易诱发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此时应适当进补扁豆、山药、薏苡仁、茯苓等一些健脾化湿作用的药物。

秋季,燥气当令,人易患口干咽燥、咽喉疼痛、咳嗽少痰及咯血等症。此时,宜选用滋阴润燥的药物,如百合、银耳、枸杞子、生地、砀山梨、麦门冬、二冬膏、琼玉膏等滋补肺肾,养阴止咳。

冬季,气温偏低,人们食欲增强,消化吸收机能旺盛,是进补的大好时光,因此有“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可根据各自的体质,选用各种滋补药物。阳虚畏寒者,可选用参鹿补膏、当归羊肉汤、十全大补酒等温补药物;阴虚内热者,可选用银耳晶、杞菊地黄丸、还精煎、六味地黄丸等滋阴补肾,并退虚热;气血不足者,可选用八珍膏、归脾丸、河车大造丸、人参养荣丸、双龙补膏等气血双补药物。

四、因人制宜服用补药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习俗也不同,个体差异大。寒热强弱,耐受力大小,千差万别。所以进补一定要因人而异,切忌一概而论。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适度进补,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补之有效。如女同志因为月经等生理情况,不少人有贫血情况,可以适当服些当归、桂圆等补血药,而男同志贫血的较少,一般不适合补桂圆等。

五、因地制宜服用补药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也有较大的差异,用药物调理养生也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少雨,故多阳虚畏寒之证,用药宜温补为主。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人多阴虚有热,用药多喜清补。北方,人的体质刚强,用药宜峻重。南方,人的体质薄弱,用药宜轻灵。有些地区,因缺少某些物质而易患某种地方病,可用含有相应物质的药物补充之,如山区的人易缺碘,应常服昆布、海藻等海产品药物,以补碘。如南京的自来水中含氟量较低,因此容易发生牙齿脱落、龋齿等情况,建议大家多使用含氟的牙膏。

六、偏方秘方勿轻信

唐代诗人杜甫中年身患多种疾病,常服草药疗疾,他曾感慨地说:“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药物是人们用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所以服药治病本是天经地义。但是治病的关键是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而有些人患了一些目前医疗水平还不能很快治好的病,或因患病后没有对症治疗而经久不愈,治病心切,于是乎一听到旁人介绍一些单方、验方,或在街头巷尾看到有人出售“治病特效”的单方草药,就立即买来试服,期望“药到病除”。如内江市长江机床电器厂的退休女职工,因身上长小疙瘩,奇痒难耐,久治不愈,听别人说用蛤蟆熬汤吃可以“以毒攻毒”。于是设法找来一只大蛤蟆,洗净后连皮带肉熬成汤,服食后不久即感到不适,恶心呕吐,还未来得及送医院抢救就不幸亡故,其儿媳也因吃了炖汤而昏迷不醒住进医院。原来,他们一心想“以毒攻毒”,早日治愈疾病,却不知蛤蟆原本就是一种严重致命的毒物。

偏方秘方一般都是中草药组成的,许多人往往误认为,药食同源,中药没有毒。其实,中药也是药,是药三分毒。历史上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就是被人在酒菜中偷偷放入中药马钱子而命丧黄泉的。马钱子本是一味中药,主要成分为番木鳖碱和番木鳖次碱等生物碱,具有散血热、消肿、止痛作用,但过量可引起脊髓兴奋,导致全身肌肉痉挛和呼吸麻痹,难怪李煜会被毒死。除马钱子外,麻黄、杏仁、马兜铃、苦参、白头翁、百部、使君子、木通、何首乌、大戟、半夏等中药,如用法或用量不当,也会引起中毒。其中白果中毒最为多见。白果药用止咳平喘,食用味美可口,但宜炒熟后再食,并不能多食,有的白果如果生食5~7粒,即可引起中毒反应,轻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恶心,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循环和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白果中毒者,尤以儿童为多见,因此,应引起重视。

就是古代医书认为无毒的中药,经过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研究发现有些也有毒性。例如槟榔、忍冬花、大茴香、小茴香、肉豆寇、胡椒、细辛等,有的能引起毒性反应,有的则有致癌作用。

一些庸医神汉、江湖郎中,打着祖传秘方的幌子招摇撞骗,滥用中药,甚至以有毒野生植物代替药物。某些患者有病乱投医,或中药知识的贫乏,进一步增加了中药中毒的发生。

综上所述,进补也是有讲究的,不讲究科学胡乱进补,不但浪费钱财,事与愿违,往往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进补一定要讲究科学,辨证进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