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苏丹最后的御驾亲征之战:克雷斯茨战役——奥斯曼简史115

 weipina 2023-10-19 发布于广西
奥斯曼帝国自13世纪末发迹于小亚细亚起,历代苏丹均有御驾亲征的传统。但随着帝国官僚政治的发展和苏丹本人威信的下降,逐渐的,帝国苏丹不再“御驾亲征”,成为了一个深居皇宫贪图的享乐的君王。而奥斯曼历史上严格意义上最后一位亲征的苏丹便是臭名昭著的穆罕默德三世;而帝国最后一场苏丹御驾亲征之战,便是1596年的克雷斯茨战役.......
图片克雷斯茨战役



奥土战争

从16世纪奥斯曼帝国崛起、发展以来,它就跟中欧的奥地利帝国(主要是哈布斯堡家族)频起战端,双方断断续续从16世纪打到18世纪,这场跨越300年的战争史称“奥土战争”
图片

而1596年的克雷斯茨战役,正是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之间数百年争斗的一场,当然也是前后数十年间两大帝国之间爆发的最大规模战役。此后的奥斯曼苏丹除了名义上的“亲征”和指挥军队之外,没有人能像穆罕默德三世一样进行“御驾亲征”。

图片穆罕默德三世

公元1593年,因一场发生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军事冲突,导致“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双方终于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事实上在苏莱曼大帝死后,奥斯曼仅仅靠着残余的“威慑力”“恐怖印象”才能震慑欧洲世界。

但随着1571勒班托海战中奥斯曼的“拉胯”表现,一些西方有识之士开始窥见奥斯曼帝国华丽繁盛外表下内部的虚弱,于是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的欧洲人开始不断对奥斯曼进行实力的试探。

图片1571勒班托海战

而当时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包揽了西班牙、奥地利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之位,所以这场哈布斯堡家族对决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逐渐变成了一场以奥地利帝国为首的基督教世界对阵伊斯兰教“扛把子”——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由此,双方围绕着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等地区,开展了新一轮的持久战和消耗战。而奥斯曼人也逐渐在战争中发现:此时的欧洲已不再是那个容易被自己拖垮的对手。甚至奥斯曼已经开始在军事科技上落后于西方世界......

图片

事实上在整个16世纪,奥斯曼帝国都是利用自己的巨大体量才能保持对西方世界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16世纪后期已经显得非常微弱。此时基督教世界的主要强国,已经通过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拥有了超过以往的动员能力。

同时各类战争的锤炼也推动着武器技术与军事组织能力的迅速向前,这就让奥斯曼军队的数量优势打了折扣。加上巨量美洲白银输入欧洲各地,造成了全球性通货膨胀。这些欧洲君主们可以由银行家帮助自己继续举债或宣布破产,但奥斯曼帝国各地的领主们却只能成批破产,使奥斯曼军队的众多军事资源遭到破坏。

图片

所以奥斯曼人不得不扩编直属中央的近卫军来维持军事实力,但这样又反过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财政负担。总而言之在进入16世纪后半段后,奥斯曼帝国就很少在陆上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的扩张转向海洋。

这一方面是西方世界奥斯曼之间落差的填平,另一方面也是新时代历史洪流对于奥斯曼的冲击。奥斯曼人往往攻下一座城的代价高于收益,只能依靠轻骑兵劫掠和快速的围攻作战。而一旦战况陷入长期消耗或正面对决,反而是看上去体量更小的基督徒军队能获得胜利。

图片奥斯曼军队

在如此历史大背景之下,1596克雷斯茨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战争背景

尽管此时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但其落后的体制还是决定它必须开战!奥斯曼帝国这种根植在对外扩张上的制度决定了帝国的本质就是一架战争机器,若这架机器动力无法对外施展,那无处释放的压力将会反噬帝国本身!

因此奥斯曼在和东方波斯萨菲帝国交战僵持不下之际,就必须在西方寻求新的突破:为了缓解经济危机所造成的贫困,让更多的中低阶层获得功绩和战利品,帝国苏丹最终决定对匈牙利发起战争。

图片东方波斯萨菲帝国

但在战争开始后的三年里,奥斯曼军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数次小规模袭击中,他们都败给了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边区部队。而以海盗为主的舰队虽然骚扰了意大利沿海,却引来了西班牙劫掠船对黎凡特海岸的封锁和对巴尔干边境的报复性屠城。然后作为传统藩属的瓦拉几亚,又在著名的米哈依大公带领下跳反。

图片米哈依大公

趁此时机,基督教世界迅速组建了一个由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势力构成的反奥斯曼土耳其同盟。连北方的波兰和活动在乌克兰大平原地区的哥萨克人,都以雇佣军身份跑来趁火打劫。

图片哥萨克人

公元1596年,一支40000人的基督教联军攻克了匈牙利东部的哈特凡城堡。若任由基督教联军乘胜追击的话,奥斯曼人控制下的半个匈牙利将危在旦夕!而奥斯曼控制的南方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地区,也会随即成为攻击目标。

图片围攻哈特凡

此时奥斯曼正值新君穆罕默德三世统治时期,虽说这位苏丹并不理政,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了自己的母亲——皇太后萨菲耶(Safiye)。但他手底下那帮主战派军官将领可不是吃干饭的,为此奥斯曼近卫军一度暴动,威胁恐吓萨菲耶皇太后和苏丹穆罕默德三世出兵对抗。

图片皇太后萨菲耶

穆罕默德三世手下的大臣也一直希望他能够效法历代苏丹,亲自统兵投身到与匈牙利旷日持久、互有胜负的战争之中。他们认为苏丹本人亲临战场,可以重振奥斯曼军队在丢失格兰等城镇之后日渐低迷的士气。

然而皇太后萨菲耶却反对这一计划,因为她不想让苏丹离开伊斯坦布尔,脱离她的影响范围,毕竟她所有财富和权力的来源就是苏丹穆罕默德三世!所以她打算精挑细选一些妃嫔去分散苏丹的注意力。

图片苏丹穆罕默德三世

但生性懦弱的穆罕默德也有自己拿主意的时候。先是首都发生了一场不祥的地震,接着近卫军又强烈要求苏丹亲征。因为如果苏丹不统率大军出征,他们就没法从他手中得到赏赐,所以们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开拔。

最终皇太后萨菲耶妥协了,允许穆罕默德三世三世苏丹御驾亲征。而这也就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苏丹的御驾亲征。公元1596年夏,苏丹穆罕默德三世骑着骆驼,声势浩大的率军进入欧洲。

图片皇太后萨菲耶画像

为此穆罕默德三世还特意命人从大马士革,运来了先知穆罕默德本人神圣的旗帜,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大军面前展开了这面旌旗,用以祝福大军,鼓舞士气。就这样奥斯曼大军奔赴向克雷斯茨的战场......



实力对比

苏丹穆罕默德三世亲自组织了8万人以上的军队,从首都伊斯坦布尔出发北上阻截。军中既有扩编到30000人的近卫军步兵和骑兵,也有地方上残留下的封建武装,以及占军队人数过半的各种临时炮灰部队。而随军的100门火炮则是他们手里最重要的支援性力量。

图片穆罕默德三世画像

奥斯曼军队先是攻占了埃尔劳,接着在迈泽凯赖斯泰平原上与敌军正面交锋。1596年10月24日,奥斯曼大军在匈牙利境内的克雷斯茨与基督教联军遭遇。此时基督教联军约有四万多人。

包括了10000名哈布斯堡帝国麾下的奥地利步兵;4000名从德意志地区招募来的雇佣军;3000人的奥地利-德意志骑兵;13000名来自匈牙利各地的轻骑兵,以及包括波兰和哥萨克佣兵在内的10000特兰西瓦尼亚军队。

图片哈布斯堡帝国骑兵

战前基督教联军还有一些来自西班牙和瓦隆地区的老兵,但因驻守占领的城堡而没有参战。而基督教联军部队在名义上由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三世特兰西瓦尼亚的西格蒙德-巴索里大公指挥,但实则由自己的雇佣军将领负责大部分指令和执行。

图片马克西米连与巴索里

尽管基督教联军大部分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常备军部队,但也是靠作战为生的职业军人。这也是近代早期的欧洲军事发展成果。来自西欧的步兵惯于以经典的西班牙大方阵作战,而他们的东欧友军则习惯于以将大部分士兵武装成火枪手。为了保护一同带来的300门大小火炮,联军步兵一同在阵前挖掘了壕沟工事。

图片西班牙大方阵

来自西欧地区的骑兵也是典型的近代化配置。除了随身携带的2-3把手枪外,依靠严密的队形来施展手中的利剑。他们的东欧盟友则显得更为百花齐放,既有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来的边区轻骑兵,也有还在使用骑枪的波兰人。当然他们也会给自己装备1-2把手枪。

相比之下,规模庞大的奥斯曼军队则更为复杂。由苏丹穆罕默德三世和将领易卜拉欣帕夏指挥的万名近卫军步兵,除了使用火绳枪和复合弓之外,还装备着各种样式繁多的冷兵器。

图片奥斯曼近卫军

这些奥斯曼人更强调个人作战技能,厌恶学习看似刻板的欧式步兵战术。而从这一点上,奥斯曼在近代化作战理念上就输了一筹。更不用说此时的奥斯曼人在火器的广泛运用和重要性理解上也不如对面的欧洲人。

当然奥斯曼军中也有很多装备着西欧枪械的边区民兵和地方武装,他们同样具有熟练的射击技巧。只不过他们平时的任务就是在防御隘口和阻止小规模袭击,缺乏应付大规模正面作战的能力。因此奥斯曼军队主要的攻坚手段除了大炮外,就是众多只装备冷兵器的炮灰。

图片奥斯曼炮灰

至于奥斯曼骑兵,虽然鲁梅里亚骑兵发生了进步的变化,在装备和作战风格上向着匈牙利地区的对手靠拢,但体制仍是奥斯曼那一套,跟不上欧洲近代化的军事改革。他们更擅长进行侦查、劫掠和袭击作战,只在弓箭、刀枪之外配备着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欧式手枪。

至于安纳托利亚骑兵则更为原始:披挂繁杂的锁子甲和片锁甲,使用弓箭进行远距离攻击。而来自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辅助骑兵,则更是古老的中世纪样子。所以此战之中,双方也终于意识到彼此军事科技的差距。

图片奥斯曼欧洲骑兵装扮

虽然此时欧洲基督教世界还尚未获得日后那种碾压性、降维打击的优势,但却已经有将奥斯曼土耳其人甩在身后的意思......



克雷斯茨战役

公元1596年10月25日,奥斯曼和欧洲联军的决战开始。战斗以炮兵的远距离对轰开始:基督教联军将各种火炮堆砌在壕沟阵地之后,配合士兵手里的火枪输出大量的投射火力。而对面的奥斯曼军队企图攻破这道防线,也以炮兵进行猛烈的回击。

图片

为了迅速形成突破,奥斯曼军队以大量的轻骑兵和炮灰步兵进行迂回作战与正面强冲。但装备简陋的奥斯曼战士在面对火力更强的联军时,终于还是败在了下风。事实上随着西欧经济水平与军事后勤的进步,奥斯曼人再也无法期待基督教对手出现弹药告急的问题。

所以奥斯曼曾经引以为傲的骑兵优势,也在跟德意志、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人猛烈的炮火中落败。于是心情郁闷的奥斯曼将领和远在后方观战的苏丹,就在鸣金收兵后结束了这一天的战斗。

图片

次日(即10月26日),奥斯曼人再次主动进攻联军的阵地,再次被火枪+长矛的组合击退。接着联军开始反守为攻,其第一线的方阵步兵,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土耳其人的阵列。

而奥斯曼人见此立刻由攻转守:在依托阵地射击的同时,派遣大量组织混乱但敢于死战的辅助军上前拖延。但这些举措还是挡不住西班牙大方阵的正面推进。即便是近卫军步兵举着战戟和剑盾上前一搏,也很快被枪矛林立的西班牙帝国步兵逼退。

图片

凶猛攻势下,基督教联军就在不知不觉中杀入了奥斯曼军队的营地。甚至联军第一线的先头部队已经逼近了苏丹穆罕默德三世的营帐,逼得苏丹和易卜拉欣帕夏都得不得后撤躲避!苏丹麾下的西帕希骑兵们甚至是集体逃跑!

图片西帕希骑兵

于是乎骑在骆驼背上的苏丹穆罕默德三世赶紧要求大军全面撤退,至少他本人要撤退到后方安全地带。但在召开了一次短暂的军事会议后,被怂恿的苏丹穆罕默德三世又一次握紧了先知的旗帜,甚至还穿上了神圣的先知斗篷,同意继续跟自己的军队待在一起。

图片先知穆罕默德

然后战场的局势竟戏剧般的发生了逆转:一些基督教军队为了劫掠敌军的大营,开始在存放有大量金银货币和其他财物的帐篷前停下,打破了原本整齐的方阵阵列,甚至不少士兵相信自己已经赢得了战役胜利,便不再保持原有队形,转而进行抢劫模式。

如此一来联军在奥斯曼中心位置被分散了,而左右两翼的奥斯曼部队在易卜拉欣帕夏的指挥下开始两翼包抄,奥斯曼骑兵也在重整阵型后发动了冲锋,打得基督教军队在一片混乱中四散奔逃。

图片

总而言之,在苏丹本人的激励和抓住基督教联军漏洞后,奥斯曼人经过一番苦战,终于逆转了战局,成功击溃了第一线联军部队,并顺势将联军第二线步兵也包围起来。此时联军士兵才如梦初醒。

混乱中的欧洲联军随即遭到了奥斯曼士兵的反扑,并因惊恐和失去队形而招致惨败。而更多的联军士兵在发现自己被包围后出现了动摇,一些分队开始在自己的军官带领下组织突围。

图片

因为奥斯曼军队自身也在稍早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所以没有能力发动决定性一击来扩大战果。让超过一半的联军步兵在后退中完成了重组,然后从包围圈中杀出。包括担任联军指挥的马克西米连巴索里大公也都全身而退。

这场克雷斯茨战役最后以奥斯曼军队的胜利而结束,作为失败方的联军却只损失了1-2万士兵,且大部分人都是在混乱中战死的。而作为战胜方的奥斯曼军队,损失却要高于联军。这不仅让他们无法全歼已经失败的敌军,还在战后无力发起追击或进一步行动。

图片

战后奥斯曼人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包括数百门做工精良的火炮。虽然此战奥斯曼损失极大,但仍旧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克雷斯茨战役为奥斯曼帝国保住了保加利亚、马其顿、半个匈牙利,以及除了特兰西瓦尼亚之外的多瑙河北岸的大部分领土!这些地盘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仍将归奥斯曼帝国所有!

至于苏丹穆罕默德三世,自然又惊又喜,绝境翻盘的他虽然只在此战中充当了观察者的角色(实际指挥是易普拉欣帕夏),但他还是在回到首都伊斯坦布尔后将此战胜利归功于自己,并以胜利者姿态举办了庆祝游行。

图片苏丹穆罕默德三世画像

备感轻松的穆罕默德三世苏丹在伊斯坦布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随后他就像以前一样沉浸在后宫的放松享乐之中,而把国事都留给了他来自威尼斯的母亲。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他自己,也是奥斯曼帝国最后的一场苏丹亲征了......

图片

虽然克雷斯茨战役以奥斯曼帝国的惨胜而结束,但战争却仍在继续。在之后的10年里,奥斯曼人还是打得异常艰难,无力跟欧洲人进行大规模决战。所以当双方于1606年签署《维也纳和约》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就彻底失去了进攻西欧的能力。

图片

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奥地利和西班牙,因应付尼德兰叛乱三十年战争,也暂时放弃了反击奥斯曼帝国的想法。奥斯曼人也因内乱和东方战线的告急而暂缓了向西扩张。但在这种“沉默”背后,实际上是双方的强弱之势正在迅速扭转。不出一个世纪,重整旗鼓的哈布斯堡军队便将横扫巴尔干大部分地地方的奥斯曼势力,而曾经辉煌一时的奥斯曼帝国,也跟它御驾亲征的苏丹一样:一去而不复返了......

图片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