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系统疾病爆发期,咽痛、咳嗽、鼻炎……给你3组用药方案

 为什么73 2023-10-19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关注你和孩子的 羊爸爸 2023-10-19 08:55
图片
秋天,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最近很多大人孩子都因为这个遭了不少罪。

从现代医学角度,秋季是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细菌、病毒、支原体泛滥,很容易互相传染,从而引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等。

从中医上说,秋天的燥邪本身就容易伤肺,同时秋季气温多变,早晚冷暖温差较大,小孩子和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群非常容易受到外邪侵入,而且最容易被侵犯的就是肺卫(指的就是呼吸系统)。

图片

从我近期临床上的观察来看,最近大人孩子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比较集中的是下面三种类型:

1、 过敏

平时有过敏性疾病的,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人群,入秋后宿疾再次爆发了,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刺激性呛咳/干咳,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

2、 各种传染类

平时体质比较弱的,抵抗力不足的大人孩子,最近容易被各类传染病找上门。

比如流感、新冠,还有支原体感染近期也是来势汹汹。生病的表现一般除了发烧,还可能有咽痛、咳嗽等。

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的处理,与现代医学的思路完全不同。不管是上呼吸道感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也不管到底是哪种病毒或细菌,中医更多地是去整体地看生病的人的状态,辨证论治,分清疾病的深浅层次和寒热虚实,然后再用药处理。

3、 秋燥邪气导致的症状

一些本就偏阴虚体质,津液不足的人群,感受了最近秋燥之气后,容易出现鼻干、咽干咽痒、口干、干咳或者咳痰困难、皮肤干燥、哮喘等症状。

针对秋季高发的这几类呼吸系统问题,今天杨医生给大家提供几个常见症状的相对比较常用的中成药处理方案,也都是我在临床上使用效果很好的,供大家参考。

但请注意:如果无法给自己准确辨证,请及时找专业医生咨询,不能盲目套用。


第一类
秋季过敏鼻炎,动不动就感冒

很多过敏性鼻炎都是这样的一种体质状态,因为脾肺的能量不足,所以身体内部的风寒湿邪气没法彻底赶走,一到换季就感冒,一感冒还不容易好彻底。

一到秋天,就容易出现过敏的症状,比如:

秋季出现清水样鼻涕,鼻子痒,甚至眼睛、喉咙面部都痒得厉害。小朋友的表现可能是,揉鼻子揉眼睛,鼻子堵塞,头昏胀,打喷嚏频繁。

同时我们看一下整体的状态,是否属于肺脾气虚的人群,症状比如:平时容易累,四肢乏力,懒得运动;气短,说话声音偏小偏低;大便经常偏稀不成型;平时容易感冒、抵抗力弱。

舌象:舌苔偏淡白。

针对这部分患者,在处理上,表面鼻子的问题要处理,脾肺的能量也需要补足。

这里我推荐一个比较冷门的药物:「玉蝉卫肺丸」

这个药的方子是根据著名耳鼻喉大家耿鉴庭先生的经验方制成的,我在临床上也是经常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鼻炎,疗效反馈很好。

尤其很适合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在补益肺气脾气的同时,可以很好地通利鼻窍,祛除外邪。
 
这个药的主要成分是黄芪、白芷、薏苡仁、蒺藜、玉竹、防风、蝉蜕。相对玉屏风这类单纯补益脾肺气的药物来说,它能更有针对性地兼顾处理鼻炎的症状。相对一些单纯的鼻炎药物来说,它又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效果非常好。

但有一点不太方便,这个中成药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外面没有销售。大家最好去北京或者让北京的朋友帮忙购买,记得选择医院正规渠道,以防买到假的。

用药禁忌:此药适用于偏虚证的,如果有黄黏鼻涕或者伴随头痛发热的鼻炎患者就不合适了,有积食内热,舌苔黄厚腻的也要慎用。


第二类
秋季咽痛、扁桃体红肿痛

秋燥天气,尤其是体质偏阴虚的人群,原本就津液不足的,很容易出现各种喉咙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咽喉干、痒,也可能咽喉痛,甚至刀片嗓,除了咽喉的表现,还有口干,想喝水,手脚心发热,大便干燥,皮肤也干燥等。舌象大都是,舌质偏红,少苔。

正常情况下肺部有充足的津液滋润,喉咙也是湿润的,但是燥气伤了肺津,肺的津液不足时,就会在喉咙、鼻子这些气血往上焦的重要通道上出现状况。

针对这种缺少津液的状况,有一个中成药很合适:「玄麦甘桔颗粒」

这个药由玄参、麦冬、甘草、桔梗四味药构成,主要作用就是清热滋阴,祛痰利咽。对症服用,很快就会觉得喉咙的干痒肿痛得到缓解,口鼻干燥的状况也会好很多。

药物禁忌:此药偏于甘凉滋阴,脾胃虚寒,胃和肚子容易受凉疼痛的人不适合;身体明显痰湿阻滞的人也不合适。

还有一个食疗方,针对急性咽炎咽喉红肿痛、扁桃体红肿痛,效果很好:含漱石榴汁

《本草纲目》记载,石榴主治“咽喉燥渴”,同时它还带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对付这种咽喉津液不足的疼痛很有效果。

做法:取新鲜石榴1-2颗,剥出石榴籽捣碎,加入少量开水浸泡一小会儿,让石榴里面的汁液更多融入液体中。过滤掉残渣,晾凉之后用这个石榴汁来含漱,漱到喉咙部位后吐掉即可。一天可以多次。


第三类
秋季咳嗽,干咳无痰,或粘痰咳不出

图片


秋季的咳嗽燥咳偏多。很多是干咳或者少痰,还有的是痰在喉咙里卡着难以咳出,需要很费力才能咳出一小块黄粘痰。

这也是秋燥伤肺,肺部津液被灼干后的表现,肺部的痰也被“炼干”了,形成了粘痰,“巴”在喉咙里很难出来。

针对上面这两种情况杨医生也给大家推荐两个中成药。

干咳无痰或少痰——「清宣止咳颗粒」

这个中成药是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珍玉老先生的桑薄清宣汤为基础制作的,虽然说明书上说是治疗风热咳嗽,但是我在临床上使用,发现更适合于燥咳。

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同时喉咙有点干痒疼痛,咽喉发红但是不至于红肿的状况。

适合的舌象为:舌苔薄、黄、偏干,同时舌边尖小红点比较多。

这个药物的主要组成是桑叶、薄荷、苦杏仁、桔梗、白芍、紫菀、枳壳、陈皮、甘草。这个方子清热滋阴的力度都不大,主要是清轻宣透,把郁热透散出来,防止肺津进一步受伤,我觉得在秋燥咳嗽初期使用效果非常好。

痰黄而黏不易咳出—「二母宁嗽丸」

针对一些秋季燥咳病程比较久的,病势比较重的患者,包括在一些支气管炎、肺炎患者身上,常会用到这个药。

主要表现为:肺的津液已经伤得比较久,热象更重了,痰变成了黏黄痰卡在喉咙里,需要很费力才咳得出。还可能会有喉咙嘶哑疼痛,口干口渴,有些人还可能胸闷、呼吸急促,久咳不止。大便也会干结不好解,因为肺和大肠相表里,肺津伤了也会影响到大肠。

适合的舌象:黄厚燥苔。

二母宁嗽丸的组成是川贝母、知母、石膏、炒栀子、黄芩、蜜桑白皮、茯苓、炒瓜蒌子、陈皮、麸炒枳实、炙甘草、五味子(蒸),用石膏、知母、黄芩、炒栀子清肺热,用川贝、炒瓜蒌子去润燥化痰,适用于燥咳肺热重肺津液伤的类型。

这里只是列举了秋季最常见的燥咳的两种情况,但秋季咳嗽不仅仅只有燥咳,因为受寒引起的、痰湿或者积食导致的咳嗽也不在少数。如果没有辨证基础,请大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需要辨证上的帮助,
或是向医生问诊,
请扫码咨询▼


扫码后回复关键词“加群”,
进入羊爸爸诊所健康交流群



作者简介:杨恺,执业医师,羊爸爸中医诊所坐诊医生。擅长治疗儿科、妇科、内科常见疾病,尤其对于小儿各类发热、咳嗽、鼻炎调理有一定心得。羊爸爸“鼻窍通,全身松”课程主讲。



文 | 杨恺
编辑 | 小雅
校对 | 藿香

图片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