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止中医 | 医案:梅核气2则,咽喉异物感的青年和中年

 问止中医 2023-10-19 发布于广东

案例一:留有咽喉异物感的青年

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咳了两个多月,好了后没多久又感冒的青年?今天要讲的案例跟他有关。

肺炎咳嗽、咽喉异物感久治不愈

之前就诊咳嗽好了之后,这位青年还留有“咽喉异物感”的问题,也就是中医称为的“梅核气”。中医所说的“梅核气”是什么?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常常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最早对该病症有记载的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其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

而“梅核气”一词最早是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书中言:“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该病的典体病症。而其治疗方法最早有记载的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其言:“妇人咽中如有炙卵,半夏厚朴汤主之。”自此以后,半夏厚朴汤便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然而,患者在用完第一次药后,效果并没有很明显

那么,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思来想去,考虑处方方向是没错的,但病重药轻了,患者脾阳虚非常明显。于是调整用药,增大用药剂量,加了苏子10g降气消痰:

果不其然,加重剂量后,本次用药的效果比之前好得多

不单这样,患者通过这两个来月的调理,身体的抵抗力也好了很多,再也不是之前那动不动就感冒的身子了,去了一趟贵州玩,开心而去,尽兴而归。

案例二:留有咽喉异物感的中年

讲完了这个案例,再给大家分享另一个关于治疗梅核气的案例。

王先生是附近居民,本来是来做理疗的,结果看到我们店里的介绍,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挂了号进了诊室。说起来,王先生的问题说大不大,倒也恼人得很,时不时就爱打嗝,喉咙还老是感觉有东西堵得慌

梅核气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以咽部异物感为标,以肝脾失调为其发病之本,主要病机为气滞痰凝咽喉。其病因病机一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气滞痰凝于咽喉而发病。

二为饮食劳倦抑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因此治疗亦离不开健脾疏肝化痰之法!

半夏厚朴汤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紫苏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附子理中汤为理中汤合四逆汤,方中以附子温补脾肾,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干姜温胃散寒。此合方很对患者目前的证,遂开了5天的药。咦,这个方子看起来有点熟悉啊,这不是那个咳了两个月青年第一次调理时用的方子吗?人家吃了1周都没效果,这才开了5天,更加没效果了吧。

然而,5天后回访的时候,王先生的喉咙异物感已经差不多都消失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王先生的气滞痰凝情况并没有前面那位青年那么重,脾虚情况也要轻得多,所以用药也无需那么大的剂量也能见效。即便是相同的证,遣方用药也需因人而异,这也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