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居正和严嵩有一个共同点

 自我清理 2023-10-19 发布于重庆

我们继续那天的话题,犹太人最近的风格,为什么接近于三体。

有人对文章的结尾感兴趣。就是亚当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之后,上帝把他们先后投放在七层不同的世界里,让他们经历了很多,最后才来到如今的世界。

这个过程把上帝描述得十分让人不爽。

你像我们的神话里,盘古化身大地,是为了造福大家,神农尝百草,也是为了造福大家。大家从来都是宝宝,神话人物只是奶妈。

圣经的神话里给你的感觉上帝是个科学家,人类只是小白鼠。

科学家并不是为了造福小白鼠,这场实验也不是为了小白鼠更好地生活。

科学家说到底有科学家的目的,而小白鼠只能看看自己有没有利用价值,有,就可以暂时存活,没有只好去忏悔,自己是有罪的。

俗称他们的神话体系给你的描述,让你很不爽。就像我那天说的,有一种读到了西游记的感觉。

西游记这种书就是越读越让人越心凉,哇凉哇凉的。

所以那天就有很多读者问我,犹太人最初为什么没有思考,如何改造上帝?

这里的上帝是隐喻,隐喻他们理解的世界,他们把他们理解的世界叫做上帝。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认识永远在改造前。

你认识一个问题,然后改造一个问题,你不认识,你改什么?空对空?

绝大多数网民之所以一生,或者说生生世世劳而无功,在于他们绕开了第一步,他们盖房子不盖第一层,直接盖第二层。

他们很喜欢讨论怎么改造,但是很少愿意下功夫去认识要改造的东西。

因为认识太辛苦,认识太耗神,认识需要实践,需要自己付出,不值得,不如空对空,谈谈改造惬意。

就像你放嘴炮盖第二层,盖空中楼阁是很轻松的,但是真的盖第一层,那是非常辛苦的。

可是,盖第一层,恰恰是第二层绕不开的。

所以认识世界,在改造世界之前。

我年轻的时候在甲方做架构师,有个关系很要好的总监,比我年长几岁,私下里跟我说话很直。

“你那么能嘚啵,有什么用呢?”

俗称业内那么多供应商的老总,之所以愿意听我一个小小的架构师嘚啵,那是因为我是集团一二把手身边的红人。

离了这一层原因,他们真的会听我嘚啵么?

他们不想听技术,不想听道理,那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废话。

他们想要市场,想要订单,拿得下来拿不下来,光是跟这么大集团的合作放消息出去,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都能上一个台阶。

他们关注的点是这个,我对他们有利用价值是因为我能递话,这个作用对商人来说,很大。

反过来,我们集团的一二把手到底喜欢我什么?

年轻,能干,智商也高,情商也高,技术也好,市场也好,俗称有利用价值。

至于我本人持有什么观点,他们在意么?

他们既在意,也不在意。

在意是说如果我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会马上干掉我;不在意是说如果我没有影响他们的利益,我到底是个什么人,怎么想,他们根本当空气。

在宋江眼里,武松就是一杆枪,工具人。

宋江喜欢武松,称兄道弟拉拢你,是拿你当个打手,你有利用价值。

后来武松在征战方腊的时候,断了一条手臂,宋江发现武松废了,没用了,态度立刻变得很冷淡,就像处理一个废弃键盘。

武松说要出家,宋江说,好,你赶紧去,麻溜儿的。

武松早年在宋江眼里是既有用,也听话,因为武松本人就支持招安。

后来武松当众反对招安,从那时起,他已经不被宋江当心腹了。

当年我年轻的时候,那个和我关系很要好的总监,他试图提醒我的,就这点事儿。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你说什么并没有人真的听进去,那些人还愿意听你说话,都是为了利用你。他是指甲方的一二把手以及供应商的董事长们。

至于下面的小兄弟,那些部门经理们,那些项目经理们,你和他们打得火热,他们都喜欢你,都觉得你说话每每中了他们内心。

有什么卵用呢?

你说了算么?

理解这意思么?你说了算么?

梁山的小兄弟们都喜欢武松,有什么用呢?你说了算么?

如果你和宋江的意见一致,那不还是宋江说了算?

如果你和宋江的意见不一致,宋江理你么?

他一个当时比我大几岁的职场老兵,想要提醒我的,就这点事儿。

不要急着改造世界,先去认识世界。

你不认识的情况下你改造不了,而且当不上集团一把手,认识了你也改造不了。

所以第一步是认识,第二步是当上集团一把手,第三步才是改造。

俗称如果你不希望梁山招安,那么你首先要坐到第一把交椅。

我觉得这个思路很正确,听人劝,吃饱饭。

我没有在那里继续熬,熬副总裁,熬高级副总裁,熬一二把手,而是几个月后,就去创业了。

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时隔十多年再回首。

你会发现人是分流的。

有些同事在甲方的部门调整,分公司调整过程中,被输送到社会上了,起先是去私企里做做高管,后来有些人就实际上下岗了。

那么也有些人,继续在甲方做,做副总裁,或者在乙方做,做副总裁,合伙人。

还有些人,做了老板,做了投资人。

俗称下中上,有些人往下分流了,有些人保住了自己的位置,有些人,还往上走了。

随着时光的推移,你渐渐会发现昔日的同事们就这三种流向,往下,不动,往上。

如果你还能把这批人聚起来,你把十年前他们聊天时的录音播出来,很多人都会惊讶,这是我说过的么?这是我说过的么?

看到了?

没有谁是特殊的,其实每一代人年轻的时候,都很像,等各自老去后,也很像。

人们年轻的时候,大都一无所有,所以都喜欢聊第二层楼,第三层楼。

因为自己连地基也没有。

等到了中年以后,有些人还是连地基都没有,就急了,生活所迫,每天要开滴滴,送外卖,受媳妇的气,累得不要不要的,根本没精力琢磨第二层楼,第三层楼。

因为糊口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有些人,有了自己的地基,早就忙着盖自家的楼去了,他也对第二层,第三层没兴趣了。

你家有花园,你还常去公园么?你想想看。

你还不是忙着自家花园里的假山流水松树亭台?

真正能尝试去做第二层的,那是把自己的第一层盖完了,依然不算老,依然有精力。

这样的人占比很少的。

当然很少,能赶在中年之前,拥有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事业,已经很少见了,何况事业成熟,还有余力。

那怎么成为少数人里面的很少数呢?

认识世界呀。

你要很早很早就认识真实的世界,才有那么一丝一毫的可能,后面跑这么快。

张居正,23岁中进士,二甲第九名,庶吉士。

严嵩,25岁中进士,二甲第二名,也是庶吉士。

这俩人老了之后也许会分道扬镳,但是在最开始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神童。

俗称我们不可能绕开第一层楼去盖第二层,不可能。

如果你想要加速这个进程,唯一的办法是加速盖第一层。

俗称如果你想要在有生之年改造世界,唯一能做的。是加速在更早的时候,比如童年的时候,就开始认识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