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白崇禧为何按兵不动?

 行云流水vmmxd6 2023-10-19 发布于辽宁

“淮海鏖兵举世闻,枪林弹雨度晨昏。”淮海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中著名三大战役之一。其牺牲之惨重,歼敌数量之多,意义之重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在此期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值得人们进一步地研究。白崇禧,就是此次战役的一个重要人物。

白崇禧素有民国“小诸葛”之称,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不少人赞叹不已。可是在淮海战役之时,面对委员长请求支援的命令,他毫不犹豫的拒绝,这几乎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的失败。

白崇禧为何按兵不动?其实与一次秘密电话有关。白崇禧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胜利,而是改变的机会。

决定国军生死的重要战役

都说军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执行,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立场。在击退了大批的侵略者之后,我国的局势依然没有稳定下来。由委员长率领的国民政府,试图谋求更多的权力与财富。为此,他们不惜与自己的同胞兵戎相见。

随着一次次战争的爆发,国军逐渐呈现出溃败之势。到了淮海战役之时,委员长深知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随着国军节节败退,他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白崇禧的身上。他命令白崇禧立刻前来支援,哪怕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白崇禧选择按兵不动。

能够向委员长直接说“不”,靠的并不是一时的勇气。当时的国军早已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因此对于人员的伤亡极其敏感。委员长在国军之中虽然有着很高的威信,但多次的失败早已让部下对他的决策产生了怀疑。他毕竟不是古代的皇帝,下达的命令也不一定都会被执行。

此外,白崇禧选择按兵不动,也是出于对手下的兵负责。在他看来,此次支援无异于杀鸡取卵。即便能够取得短暂的胜利,却大大消耗了国军的元气。

在战争之中,伤亡在所难免。可若是死于这种无意义的战争,却是对士兵的侮辱。按兵不动的背后,是白崇禧的坚持。更为重要的是,白崇禧有着自己的考量。

作战,靠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更是士兵的士气。如果自己盲目地前去支援,手下的兵心中难免不满。一旦军心涣散,在后续的战争中可谓是不堪一击。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盲目出兵支援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秘密电话让白崇禧下定决心

尽管有着以上种种的考量,真正令白崇禧下定决心的,还是他与李宗仁的秘密通话。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一个取而代之的想法,渐渐在二人之间生根发芽。在他们看来,战争胜利失败其实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能够将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关键所在。

其一,当时白崇禧与委员长的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随着一次次的失败,委员长手里可用的兵越来越少。换句话来说,一旦二人爆发冲突,谁能够获得胜利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委员长对于白崇禧,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敬畏。他不想与其爆发矛盾,以免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

李宗仁

其二,对委员长心怀不满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仅有白崇禧一人有这样的想法,他或许不会如此决绝。可李宗仁和他如出一辙的想法,不禁使他暗下决心。他们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不过是钱、权二字,为何非要甘心委员长的麾下呢?拒绝,仅仅是他行动的第一步。

其三,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乱世出英雄,机遇很重要。于白崇禧而言,淮海战役就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选择顺从,即便取得了胜利,他也不过是一个优秀的兵罢了。选择拒绝,却意味着他有着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而这一机会错过了,便不会再有。

其四,当时的局势还不够明朗。白崇禧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选择按兵不动,方便他观察后续的局势变化。而盲目地前去支援,会将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这对于他来说,绝非一个好的方案。考虑到以上种种,他做出了这一决定。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共同的目标

国军淮海战役的失败,关键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由委员长领导的国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士兵综合素质上都占据很大的优势。但饶是如此,在我党的军队面前,他们还是节节溃败。究其原因在于,国军没有共同的目标,整个队伍犹如一盘散沙。

于委员长来说,他想要的是无上的权力与地位,而不是带领国家走向更好的未来。他所作出的种种决策,都是为了服务自己。

在封建时期,他的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可是随着清政府的倒台,人们无法接受再一个“皇帝”的出现。本着这种想法,他的失败是早就注定了的。

于白崇禧这类的军阀而言,他们想要的是将委员长取而代之。他们的目光仅仅放在了当下,而没有为以后考虑。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最终国家会被我党领导。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制约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早早写下了失败的结局。

于国军士兵而言,他们没有太多的想法,只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在战场上他们无法做到以命相搏。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斗志。站在战场之上,他们心中所想的不过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贪生怕死,乃是作战的大忌。

反观我党的队伍,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达成这个共同的愿望,多少人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因为自己的付出为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所有的中国人。

白崇禧的决策是对是错

淮海战役最终以我党的胜利告终,历史告诉人们,白崇禧的决策是正确的。虽然他的决定有着自己的私心,却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

倘若他选择支援,整个战线会拉得更长,会造成更为惨痛的代价。在此次战争之后,不少国军士兵认看清了局势,选择退出国军的队伍。这对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而从白崇禧的角度来说,他作出这一决定也并不后悔。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决定,将自己悲惨的命运大大延后了。

然而他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唏嘘,都是因为太有野心的缘故。他考虑到了各方面的情况,却唯独没有考虑过国家和百姓。而这,注定了他日后悲惨的结局。

白崇禧与李宗仁都是当时难得的人才,他们早早看透了委员长虚伪的外表,却依然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