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后要对自己要求低一点

 小猫倩倩 2023-10-19 发布于江苏
喵~大家周四好呀~
 
这周好像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就跟大家随便聊聊天吧。
 
前两天我问了丁老师一个问题:
 
我知道自己自己将来会要去往何方,也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为什么实际到生活中的小事,我还是会“动心”呢?
 
举例:我知道自己10年之后人生规划是传播善知识,也知道今生最重要的事就是修行。无论是从自己做的布施,还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我都相信自己未来财富比现在更加可观。我也知道无论现在遇到什么困难,再过2年看这都不是事儿。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会因为眼前客户的订单变化而感到在意呢?老师留的观念作业,让每周至少做3天,我基本上都会做5-7天。可我还是没有完全知行合一,是因为我的路径不对吗?
 
丁老师回复我说:其实修行并不仅仅是大家平常说的打坐、读诵,更多在于每一次遇到事情的时候看自己的念头。做得不够好,还是因为练习不够多;练习不够多,是因为遇到的事情不够多。你已经挺精进的了,给自己一些嘉许,同时也要有些耐心。
 
老师一提醒,我回头看,其实慢慢还是有进步的。
 
我这人有个模式,叫做“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够好”。现在我的所有老师都在劝我不要卷自己。
 
我说感觉自己练琴进步不是很大,我的钢琴老师说,“已经相当大了好不好?你现在的触键、音色,对这首乐曲情绪的把控,跟两个月之前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我说,“好吧,可是我还是做不到这里跟您弹的一模一样。”老师:“我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以前一天练十几个小时钢琴……”
 
我的芭蕾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白天鹅变奏》里面有一个经典的连接动作是在行进转圈中延展手臂和胸腰,模仿白天鹅舒展翅膀那种感觉。我问老师,为什么我对照镜子,几乎是每个点位1:1在模仿她了,表现出来的感觉还是不对。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这个动作会做的完全一样,即使是舞团的两个演员也会跳的不一样。何况我是专业的……芭蕾并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你已经是我带的业余学生中非常有追求的了。你学跳舞开心,仪态变好了,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收获了,不是吗?
 
由此,我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有一个妄念。就是,我以为自己找了很好的老师,就可以只需要很少的、科学的练习,达到人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平。还有,我真的对自己没什么耐心。

 
如果某个阶段我的所有老师都在提醒我一件事,我会觉得这就是近期老天爷让我做的功课。
 
我现在对身边人已经比之前有耐心超级超级超级多了(以前是讲一遍人家听不懂我就开始不耐烦了),但是好像对自己还是没什么耐心。
 
我小时候,我妈就是那种自卷型选手,她不鸡娃,也不鸡老公(主要我爸她也鸡不动),事业上算是还做到了一个蛮高的程度。受娘亲的潜移默化,我也成了一名自卷型选手,而且还是青出于蓝的卷,搞得我妈经常在家群里面提醒我“不要对自己要求太严苛了”。
 
我有一个自己世界的标准,而且我通常听不进去别人怎么评价我,无论是好是坏。比如说写作这件事吧,我对自己的作品就有一个衡量标准,要是有人用很难听的话说我写的多烂,我是听不进去的,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被他贬低了而难过;有人夸我写得多好,我也不会真就信以为真,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得我觉得好才行,我自己对“好”的程度也有一个自己的要求。
 
因为最近这一段时间被所有老师同时提醒了“不要卷”,我觉得,哎呀,也许我要停下来认真检视一下自己的标准了。
 
这个模式有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坏处,就是当我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时,我会不快乐。又因为我这个标准只是自己的,与外部世界无关,所以别人怎么劝慰都没用。
 
这个模式衍生的情况是,它会让我时常处于一种神经紧绷的状态。
 
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一直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其实正是因为自己不太会放松呢?
 
因为紧绷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我自己会觉得很心累,二是通常紧绷状态下发挥没那么好。有几个显而易见的表现,手臂僵硬的时候,弹琴的音色是死气沉沉的,不灵动;如果某一段时间压力比较大,做拉伸动作会感觉更拉不开,不舒展;精神紧张的时候,说话是磕磕巴巴的,甚至会忘词儿。
 
然后就陷入了:定一个高目标——因为完不成这个高目标而紧绷——紧绷的状态完成不了高目标——完成不了就更加紧绷。如此循环往复……
 
十一之前的推文《上周见世面了》写到了津子老师,她带领我们体验打开身体,跟自己的感受链接。津子老师讲她的,我的注意力却完全被她散发出的自信又松弛的气质吸引了。这种松弛是非常难得的。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我打算刻意练习一下“放松”。
 
我想到了三种去练习它的方式:
 
第一,刻意练习这些让自己产生压力的事情,直到这些事本身不再产生压力,紧绷感就消失了。
 
如这篇文章开头丁老师回复我的,做得不够好,是因为练习得不够多。一个技能练习了1000遍,几乎穷举了大部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心中了然有数,再遇到类似的情境,自然就不会再感到紧绷了。
 
第二,像丁老师说的那样,给自己多一些嘉许。
 
我的不快乐时常来源于达不到自己的标准,那以后就换个视角,不看标准了,看“自己又做到了哪些进步”。比如我以前不喜欢谁,虽然不会当面讲,但是会跟刘同学、跟橘长得啵得啵说半天那个人怎么怎么样奇葩,做了什么事,于是我不爽了。现在还是会说几句,然后意识到“哎呀,不是他不好,是因为我有分别心”,“哎呀,这是我的傲慢之心在作祟了”,然后就不再继续讲了。
 
这相比于之前认为都是对方的问题,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对不对?可是,如果我总是盯着“我还没修到无分别心的程度,所以我修的不好”就会时常感觉到沮丧。
 
以后我要经常记录,也在公众号多写写自己点点滴滴的小小进步。给自己信心,也给大家多带来一些信心。
 
第三,专门练习并且存储一些放松的状态,准备随时调用。
 
工作性质的缘故,我基本每天都是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客户可能会好几天不来找;一旦来找我,我就要立即响应。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朋友从事那种要值班接电话的工作,有的话估计会能跟我共情。这种“等着别人随时来找你”带来的心累感,很多时候比处理问题本身还要更累。而这种状态已经持续接近5年了。
 
其实最近几个月因为业务形式变动,这个情况已经缓和一些了,但前几年留下的惯性太强大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完全改观。很难有一个“我一周不秒回消息都没什么大事”的整块时间。
 
所以我想,那就退而求其次,专门练习“放松”,并且把它存下来好了。
 
我在教练体系学到了一种技能,就是如果你特别喜欢自己的一种状态,是可以把这种状态存储下来的。将来遇到别的事情,比方说当你emo了,就可以把你喜欢的这个状态调出来,然后就会好很多。就好像你背会了一首古诗,老师抽查两句,你就能默写下来,一样一样的。
 
我目前只会存储和调用“我很有力量”这个状态,其他的还不太熟练。这个“存储自己某个状态并且在日后有一天调用出来”的技能,如果有同学感兴趣的话,可以开一篇专门讲讲。
 
我会在接下来留心生活中每一个感到些许放松的时刻,然后试试看这些片段能不能作为存储“放松”的素材。
 
接下来三天出差,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还有见几个人。下周再分享~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我被“灵魂拷问”了

02 | 上周见世面了

03 | 时隔5年,我对这件事又有了新的看法~

04 | 对他人的理解又多了一点

05 | 又多了一点自我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