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谋篇最基本、最实用的起承转合:(1)起

 清欢几许 2023-10-19 发布于浙江

图片

起承转合是诗词谋篇布局技巧最基本、最实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绝句是以“句”、律诗是以“联”、词和散曲是以“双句”为常用单位,我们在下面的介绍中也是如此。

起、承、转、合,也就是要“平起、顺承、跳转、妙合”。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初学者在好好把握这种简单而实用的基本方法之后,再和其他技法并用,最终脱离规则,自由翱翔于诗词大海之中而不越矩,才能写出好诗,填出好词来。

.起

所谓起,就是起始、开头,也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从而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宋人严羽称:“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可见“起”的重要性。

“起”在绝句中应当笔势突兀,力求振起全篇。因为绝句字数少,所以要注重塑造“凤头”,以求先声夺人。正如《四溟诗话》中说的“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起”在律诗中,不必像在绝句中那样惊涛骇浪,用“起”的平淡来衬托后面(转结联)的精神高远,波峰汹涌,能起到对比的作用。

“起”在词中,也不用突兀惊人,因为词的空间相对充足,为词意的精彩做好足够的铺景造境是必要的,这样能表现出词的起伏感,形成了词的音乐性,具有旋律美。

当然诗词的起句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式的突兀、高远;也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式的平和、舒展。起句表现手法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悬念起、比兴起等。


(1)明起
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也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其语气表现为款款道来,从容不迫,有如顺水推舟,鱼贯而入。
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起句直入主题,毫无婉转之句,无一字写虚景,却给人洞彻人心的力量。作者直接写出胜败兵家常事,是男儿就应该忍辱负重。这种写法比较适合初学诗者,简单明了。

(2)暗起
所谓暗起,就是起句或起联不见题字,先提出其他事情或者意见,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例如元好问《点绛唇》: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这首诗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起句并没有点题,却含题意,作者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给人想象空间大,艺术性比较强。

(3)陪起
陪起是指先借他物、眼前之物之景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例如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虽题为“寒食”,起句却不说“寒食”,却写“春城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由写眼前的景色引出“寒食”来,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属于典型的“陪起”方法。

(4)反起
反起是指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例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的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不知愁”,紧接着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形象跃然纸上。闺中**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一个“悔”字将本诗的真实题意表现出来。

(5)疑问起
疑问起是使诗词开头就设下一引人入胜的悬念。
例如曾允元的《点绛唇·闺情》: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这首诗用疑问或者设问作为起,一方面能引起悬念,一方面还能让诗词显得跌宕起伏,避免单调和平铺直叙。这首词,起句“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一个疑问句,将读者带入作者设定的情景之中。

(6)比兴起
这是常用的艺术表达手法,这种比兴手法能使开篇更为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想象。
例如韩愈的《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个我们前面已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关于“起”的具体方法,还有触景起、生情起、由事起、议论起,等等,这需要初学者多读作品,研习名家的诗词,从而把握方法。

本文摘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