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周恩来读小学的地方-铁岭银冈小学堂

 海棠盈香 2023-10-19 发布于北京
周恩来读的中学南开中学很有名,其实他的读的小学也很有名。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淮安,来到东北铁岭,就读于铁岭银冈书院的冈小学堂
>>一百多年前,周恩来从淮安到铁岭走了多久?
银冈书院,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龙首山下,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东北地区建院最早、办学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清代书院,是东北地区现有保存最好的书院。
10月14日,我终于实现了计划了数年的铁岭之行,走进了铁岭银冈书院——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有3个展室,内容分别为:

【第一展厅】(周恩来)早期革命思想启蒙
【第二展厅】(周恩来)重回第二故乡铁岭

【第三展厅】六个杰出楷模周恩来(装修中,未开放)

上篇提到,12岁的周恩来经过艰辛的跋涉,跨海渡河,从家乡淮安来到世界的尽头,呃,不是,是宇宙的尽头铁岭。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这个梗来自李雪琴的脱口秀,她说:我失恋了,我妈说回铁岭吧,工作黄了,回铁岭吧,在我妈眼里,宇宙的尽头就是铁岭。

但有人这个理念比李雪琴的妈早多了。
韩素音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中写:


1910年春,恩来离开淮安到东北伯父贻赓家寄居。恩来要正式离开自己的家庭时,为他添置了新衣。奶妈蒋江氏流着泪说道,"现在你真的要到天上去飞翔了。"她感到东北就是地球的尽头了


比起李雪琴的妈,我和蒋妈的格局都小了……

不过对于蒋妈这个旧社会的劳动妇女来说,知道地球已经相当不错了,她可能都不知道宇宙这个词。如果她知道,她也会觉得铁岭是宇宙的尽头。因为她的大鸾(周恩来小名)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过淮安,蒋妈应该是再也没能见过他。

铁岭银冈小学堂今年整整120岁了,始建于大清末年1903年,是辽北建校最早,教学实力最强,思想最进步的新式小学堂。

周恩来来到铁岭后插班进入银冈小学堂三年甲班学习。

在这里,周恩来第一次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从受封建教育转变成受西方教育,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开始。

看上图,周恩来在作文中说他在东北的学习是:一年铁岭,二载沈阳,随遇而安,因时而学
其实1910年秋,周恩来就转学沈阳奉天模范两等小学校去了。他在铁岭也就半年的时间。
他说随遇而安,因时而学
对于一个12岁的少年来说,有些事是命运推着走的。虽然也因为周恩来主动给伯父写信,才有了这次远行,但入什么学校,学什么内容都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
只能说风云际会,他赶上了。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中国历史的幸运,中国人民的幸运。
周恩来对此也心存感恩,把改变他命运走向的铁岭当作第二故乡。
后来,他考南开、留学日本、欧洲,则多数是他自己的主动选择。

上图便是小恩来在铁岭读书的教室,教室很大,但看这房子也太新啦,一点也不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呀……
最近一次修缮,修的太过啦,已经几乎看不到原书院历史建筑的痕迹,好像都是新建筑一般。
教室是不开放的,不过隔着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形。

教室内有三列若干排,周恩来的位置上有标签,他坐在中间一列第三排

坐在第三排,可能因为他作为一个南方人来说,对比起东北孩子,个子有点矮。
12岁的周恩来来到铁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语言障碍。
去过淮安的朋友都知道,淮安话听起来和外语没多大区别,真的是一个字都听不懂。
我到了铁岭以后,听铁岭话也有点晕,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东北普通话也有不小的差异,并不是都能听懂。
我相信,对年少的周恩来来说,铁岭话就是一门外语。好在他很有语言天赋,学习新语言(起码是听懂)不算太难。
其次是水土,南北方的饮食差异也很大。
周恩来说:感谢东北的高粱米……它锻炼了我的肠胃,使我以后能适应战争时代的生活。

铁岭人民大概对此很得意,展厅的展柜中特意陈列了高粱米。
高粱米特别不好软。我第一次煮,就没软!或者说没熟……
我看网上说高粱大米饭的做法,要先将高粱米下入锅中炖煮,炖至软烂之后,再下入大米继续炖煮。
由此可见高粱米有多么难煮熟了,周恩来在铁岭吃的也不见得能煮多软,他的胃就在吃高粱米的过程中锻炼出来了,啥都能吃,去哪都不会水土不服了,去广东就能吃各种动物,去重庆能吃变态辣,走过雪山爬过草地……
同感谢东北的高粱米。

教室前有一个全身立像,还算像吧。

书院中还有一些其他建筑,没一个看上去像古建筑,都重新装修过了。

墙上是银冈书院的瓷板画,可见书院的盛景。

本篇内容就到这里了。
关于纪念馆的第二展厅的内容,下篇【龙首山篇】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