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 ESMO速递 | 徐琰教授:T-DXd在伴脑转移患者人群中的应用进展及分析

 温医一院刘海光 2023-10-19 发布于浙江

乳腺癌存在较高的脑转移风险,在不同的分子分型中,HER2阳性发生率最高。此外,HER2低表达也存在一定的脑转移风险,且发生脑转移后同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本次ESMO将带来三项报道,分别系统分析T-DXd针对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伴脑转移患者人群中的获益情况。

图片

377O

A pooled analysis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in patients (pts) with HER2-positive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with brain metastases (BMs) from DESTINY_Breast (DB) -01, -02, and -03.

DESTINY_Breast (DB) -01、-02和-03研究中T-DXd治疗HER2阳性(HER2+)晚期伴脑转移患者的合并分析。

背景:T-DXd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次抗HER2治疗的HER2+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此次我们报道了DB-01、DB-02和DB-03研究中T-DXd和对照组治疗伴脑转移患者(活动性脑转移和稳定性脑转移)的合并分析。

方法:DB-01/-02研究为T-DM1耐药患者,DB-03为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经治患者。T-DXd颅内治疗数据来自于对DB 01/-02/-03三项研究,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则来自于DB02(医生选择的化疗方案)和DB03(T-DM1)。终点为RECIST盲法独立中心评价(BICR)的颅内(IC)客观缓解率(ORR);脑内完全或部分缓解率(CR)或部分缓解率(PR)、IC缓解期(DOR)、中枢神经系统无进展生存期(CNS-PFS)和安全性。

结果:在148例接受T-DXd治疗的BMS患者中,其中104例(70.3%)既往已接受过治疗,44例(29.7%)则未经治疗。转移疾病阶段中位经治线数为3(范围,1.0-14.0)。中位T-DXd治疗疗程为12.7个月(范围,0.7~45.1),对照组为5.6个月(范围,0.1~43.0)。结果如下表所示。

图片

安全性方面,T-DXd组有94.5%、43.2%和13.0%的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药物相关治疗急性不良事件(TEEs)、药物相关的3级TEAEs和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而对照组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4.0%、36.1%和7.2%。

结论:与对照相比,T-DXd在经治和未经治脑转移人群中中均表现出较强的颅内反应。虽然患者数较少,且未经统计学检验,可以看到,未经治人群较经治人群中,T-DXd具有数值上更长的DOR和PFS。此外,与对照组相比,T-DXd总体安全性可控。

图片

388P

Subgroup analysis of patients (pts) with HER2-low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with brain metastases (BMs) at baseline from DESTINY-Breast04,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vs 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 (TPC).

T-DXd vs 医生选择治疗方案(TPC)随机III其研究(DESTINY-Breast04)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亚组分析。

背景:DESTINY-Breast04研究(NCT03734029)显示,与TPC相比,接受T-DXd治疗的HER2低表达MB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有显著改善。对于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T-DXd较TPC也显示出与总人群一致的获益。在这项探索性分析中,进一步提供了BMS患者的颅内(IC)疗效数据。

方法:经中心确认的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FISH-)MBC患者,按2:1随机分为T-DXd组或TPC组。基线时研究者评估为临床稳定或经治BMS符合纳入分析条件。通过对脑部进行MRI或CT扫描(中心评估)评估T-DXd的获益情况。观察指标包括BICR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最佳总体缓解率、临床受益率、疾病控制率和BICR的ICPFS。

结果:在BICR评估的35例BMS患者中,24例接受T-DXd治疗,11例接受TPC治疗。与总体数据一致,大多数BMS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T-DXd,75.0%;TPC,72.7%)。在接受≥1剂试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T-DXd(24例)和TPC(9例)的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6.6个月(范围,0.3~24.3)和1.4个月(范围,0.4~17.4),其中20.8%和11.1%的患者持续使用T-DXd和TPC超过12mo。IC响应数据如表所示。对于T-DXd,BICR的中位IC PFS为9.7个月(95%CI,4.4-15.1),而对于TPC,由于患者数较少,暂无法评估。

图片
图片

414P

Trastuzumab deruxtecan fo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brain metasta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一项T-DXd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背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约半数为脑转移患者,且预后不良。T-DXd是一种抗体-药物结合物,在乳腺癌脑转移(BCBM)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在此,我们进行了一项系统的综述和荟萃分析,以评估T-DXd在HER2阳性的BCBM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通过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等图书馆数据库以及ASCO、ESMO和SABCS等网站上搜索临床试验(CT)和观察性研究,评估T-DXd治疗HER2阳性BCB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Cochran Q检验和I2统计量评估异质性。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使用R软件(v.4.2.2)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6项临床试验(N=189)和4项观察性研究(N=147),共336例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15个月(95%可信区间13.9~16.1个月)。客观有效率61%(95%可信区间53~68%),颅内有效率62%(95%可信区间55~70%)。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中,ORR和IC-ORR均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56和P=0.46)。临床受益率为86%(95%可信区间72~94%),IC-CBR为69%(95%可信区间59~79%)。稳定BMS患者ORR为64%(95%CI 53~73%),活动BMS患者ORR为61%(95%CI 49~7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8%的病例报告了任何级别的不良事件(95%可信区间为90-100%)。29%(95%可信区间10~60%)和31%(95%可信区间19~42%)的病例出现剂量减少和药物中断。

结论: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支持T-DXd在稳定BM和活动BM患者中的有效性。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数据,均显示接受T-DXd治疗的HER2阳性BCBM患者可获得高于50%的ORR和IC-ORR。

专家点评

乳腺癌是第二大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恶性肿瘤,而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较其他分型脑转移的发生几率更高,发生率为30%-55%。一旦发生脑转移,疾病进展快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针对伴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既往认为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使得大分子药物如单克隆抗体药物、ADC药物等不能进入脑转移病灶发挥抑瘤作用。然而随着DB01、DB02及DB03等研究结果的公布,让我们看到新型ADC药物除了能够给患者带来整体的生存获益以及疾病缓解提升之外,脑转移病灶也获得了较历史水平数值上显著的提高和缩瘤改善。尤其在大型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DB03中,针对脑转移患者也取得了15个月的PFS获益,较T-DM1组的3个月提高了5倍!(HR 0.25),T-DXd组的颅内病灶ORR也要显著高于T-DM1组(63.9% vs 33.4%),值得关注的是T-DXd组CR比例达到了27.8%,而T-DM1组CR的病例只有2.8%。

在真实世界临床治疗中,T-DXd治疗脑转移患者的获益究竟如何呢?是否能取得与临床研究中一致的水平?本中心有一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在经历多线治疗后,出现严重的脑转移病灶,入院时患者整体情况较差,处于半昏迷状态。在接受T-DXd治疗不到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即出现明显好转,意识清醒且无脑部胀痛感。在继续治疗后,病灶也快速达到PR和CR的状态,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17个月的PFS,目前仍未出现疾病进展,且患者的症状仍在持续改善过程中。该病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药物是如何在延长患者生存的同时,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无论对于患者自身还是临床医生都是极大的鼓舞。

对于脑转移,除了HER2阳性外,还有一类不可忽视的人群即HER2低表达。从既往数据来看,约8.5%的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情况。对于HER2低表达晚期患者,早先报道的DB04研究结果证实T-DXd能够较化疗显著改善这一类人群的生存获益(PFS和OS)以及缓解率。那么对于伴脑转移患者的颅内病灶治疗效果如何呢?此次ESMO大会上公布了DB04研究进一步的探索性分析数据。结果显示,T-DXd治疗组的颅内病灶ORR和CR率分别为25%和16.7%,而化疗组均为0。此外,T-DXd治疗伴脑转移亚组人群也取得与总人群一致的PFS获益9.7个月。基于此结果,可以看到,T-DXd针对HER2低表达伴脑转移患者依然能够取得较好的获益。

基于结果反推T-DXd有效治疗脑转移病灶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 存在脑转移时的血脑屏障已非完整:既往有研究数据表明,当存在脑转移病灶时,构成血脑屏障组成之一的血管内皮细胞已经遭受缺氧损伤,进而破坏了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得其通透性增加,即使是大分子药物也能够一定程度的进入到脑转移病灶中。

  • 放疗等局部治疗可能破坏血脑屏障,提高大分子药物的通过效率:当前指南以及临床实践中,对于活动性脑转移常会先予以局部放疗后,再序贯相应的系统治疗药物。而放疗对血脑屏障的破会作用则可能进一步增加单克隆药物、ADC药物等大分子药物的入脑效果。不过,放疗对ADC药物入脑的影响究竟如何,未来还需要相应的临床研究予以充分地认证。

  • T-DXd独特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机制使得其具备更强的肿瘤杀伤作用:T-DXd携带有~8个DXd分子,这本身使得在同等条件下,T-DXd能够携带进入脑部病灶的药物分子更多。此外,DXd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较一般的药物也要更强,同时具备较强的膜通透性,在可裂解连接子的加成下,能够充分地发挥旁观者效应实现肿瘤病灶“片区”的杀伤,这也能解释为何在DB03和DB04研究中,无论是原发病灶还是脑转移病灶,T-DXd较对照组均取得更高的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

专家介绍

图片

徐琰 教授

重庆市大坪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重庆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智能机器人手术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

全军内分泌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乳腺癌学组副组长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委

ADC Academy Online

ADC Academy Online是聚焦于抗体偶联药物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台紧跟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致力于促进相关专业人士的科学交流和继续医学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