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服——听梁老师讲《我也有责任》

 静语留香 2023-10-19 发布于重庆

今天听了梁老师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是《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第二课时———《我也有责任》。课堂上,我和四年级8班的孩子们一起参与了学习,感觉特别舒服。课后,梁老师告诉我,她上课的追求就是和学生一起舒服地学习。事实上,她的常态课就做到了这一点。

这节课没有PPT,没有花哨的板书,也没有特别的学习单,只有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可是课堂的很多地方让我出其不意。

开课不久,即将退休且正感冒着的梁老师,竟然和学生在讲台前再现了课本中“朱晓做家务”的情境。老师的全情投入,学生的逼真表演,课堂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让人感到舒服。很显然,梁老师善于把教材活动做足,做丰满,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情景再现。新教材的编写以范例、栏目等微观结构,展现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有助于突破以往的“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的德育课堂教学方式。梁老师在这堂课上就用了学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兴味盎然中体会到孩子也要有家庭责任感。

整堂课,梁老师依托教材,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关注“阅读角”,运用问题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 、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学生的责任感有了更深入的感受。这让我联想到昨天参与的“全科阅读”教研活动。在梁老师的这堂课中,验证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阅读应当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手段,老师有责任用阅读来推进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以及素养的形成。

梁老师在上课时特别重视链接学生的生活。她常常在关键处提问: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在家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在家里都做过哪些事?如果妈妈不做早饭,家里垃圾没人倒,你会是怎么的感受?在老师引导学生回望自己的生活时,再现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整理零碎片断的记忆,通过分享、交流、碰撞,让学生回味、体验、感悟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都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眼看就要下课了,梁老师居然请学生翻回之前学过的第41页,回望自己曾经填写过的“家务承诺书”,请学生验证一下自己这段时间是否坚持做到,是否遇到困难。这个设计让我眼前一亮。本单元“为父母分担”,共三课,分别是《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些事我来做》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是从“管好自己”到“家务分担”,再到“家庭贡献与责任”。 编写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最后到知道如何为家庭做贡献并为此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梁老师把这三课都上完以后,再来关联此前所学,检视自己的行为,以此来引导学生知道承担家庭责任不能凭一时兴起,需要有负责任的精神坚持到底。与此同时,本环节也体现单元教学的系统思维,巧妙!

听梁老师上课,实在、舒服。


您若宠爱,就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