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48)胞肓

 奇奇中医堂 2023-10-20 发布于北京

(48)胞肓

【名词释义】

胞指膀胱,肓即肓膜,此穴与膀胱俞平列,故名胞肓

胞,同包。《说文》:“胞,儿生裹也。”段注:“胞,谓胞衣。”又膀胱亦谓之胞。张介宾谓:“胞者,子宫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又云:“膀胱之脬也。”《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肠外脂膜之肓,古人亦称为膜原。《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肠胃之间,膜原之下。”故胞肓,亦即胞与胞外之脂膜。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腴。”《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肓之原在脐下。”注:“即气海穴也。”本穴在第19椎下两旁各3寸,膀胱俞之侧,适当膀胱与脂膜之间,主治膀胱之疾,故名。

【定位】十九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

标准定位:胞肓穴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俯卧位,第2骶椎下,旁开3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3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胞肓穴。

  

  

  

【功效】通肠腑、调二阴、利腰膝

1胞肓穴具有补肾强腰,通利二便的功效。

2胞肓穴有疏调下焦之功,主治癃闭下重,不得下便。针之有利膀胱、通小便之效,治腰脊痛大小便闭、阴肿小腹坚等症。

3胞肓穴与膀胱、二肠、子宫精室俱有关连,可治相关之症。

【主治】主腰脊急痛,食不消,腹坚急,肠鸣,淋沥,不得大小便,癃闭下肿。

1胞肓穴主治前阴,腰骶部等疾患:如腰脊疼痛骶骨痛,少腹坚满,小便淋沥大便秘结肠鸣腹胀腹痛腰脊痛大小便不利,腰痛小便不利阴肿便秘,现代又多用胞肓穴治疗尿潴留,睾丸炎肠炎坐骨神经痛膀胱炎尿道炎,尿潴留,腹直肌痉挛,腰背部软组织疾患等。

2胞肓穴主治肠鸣腹痛腹胀腰脊痛大小便不利、阴肿等。

3胞肓穴主治肠鸣腹胀便秘阴肿小便不利腰脊痛

4、现代又多用胞肓穴治疗尿潴留、睾丸炎肠炎坐骨神经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尿道炎,尿潴留,睾丸炎消化系统疾病:肠炎便秘;其它:坐骨神经痛,腹直肌痉挛,腰背部软组织疾患。

刺灸法】《铜人》针五分,灸五七壮。《明堂》灸三七壮。《甲乙》灸三壮。

刺法直刺1.0~1.5寸。注意胞肓穴深部正当臀上动、静脉处,故针刺时应避开。

灸法:可灸。艾炷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特效按摩

1、用中指揉按胞肓穴1~3分钟,可改善腰膝寒冷。

2腰脊强痛时,可从上向下刮拭胞肓穴。

【穴位配伍

1胞肓命门殷门,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脊疼痛

2胞肓阴陵泉中极膀胱俞,治癃闭

3胞肓命门肾俞,治腰脊疼痛

4胞肓天枢大横足三里,治腹胀便秘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腰脊痛恶风少腹满坚,癃闭下重,不得小便胞肓主之。

2、《针灸大成》:主腰脊急痛,食不消,腹坚急,肠鸣淋沥,不得大小便,癃闭下肿。

3、《备急千金要方》:秩边胞肓癃闭下重,不得小便

4、《针灸聚英》:肠鸣淋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