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争与独立,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保加利亚——保加利亚简史31

 weipina 2023-10-20 发布于广西
公元1397年,征服了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将军事封建制度搬到了保加利亚土地之上,随后实行民族压迫民族同化政策,试图将保加利亚彻底消化!但保加利亚人并没有向征服者低头,在被统治的五百年中,保加利亚人以各种方式展开反奥斯曼斗争,最终在18世纪后期开启了民族解放、复兴运动,保加利亚历史由此进入新时代......
图片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在15——18世纪多次举行了反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的起义,从早期自发的"哈伊杜克"运动,到18世纪后期的民族复兴运动,还有19世纪后期,有组织、有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等。
图片
等到公元1870年,保加利亚成立了东正教独立教区,开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保加利亚民族。公元1876年反奥斯曼帝国的大规模四月武装起义,更是震惊欧洲各国。最终被统治的保加利亚于1878年获得解放,保加利亚国家由此复兴。
图片
而本期咱们就来看一看被奥斯曼人统治下的保加利亚(1397-1878)是如何进行反抗斗争,并最终光复保加利亚的。



伊斯兰化

虽然奥斯曼帝国是14-20世纪横跨亚非欧的一个多民族、多信仰、跨区域的雄强帝国,但它内部宗教的主体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尽管奥斯曼帝国一直秉承着宗教宽容、信仰共存的政策,但对于被奥斯曼所征服的巴尔干居民来说,他们还是不可避免的被“伊斯兰化”了......
图片奥斯曼帝国
这种伊斯兰化非常好理解:随着奥斯曼人征服巴尔干半岛,势必导致当地原有居民的逃离和死亡,而奥斯曼人也势必将小亚细亚的穆斯林居民迁至此处,所以不可避免的就改变了巴尔干当地民族成分。
另外奥斯曼帝国苏丹也一直将推行伊斯兰化,作为帝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有帝国领土之上的穆斯林都是“一等公民”,享受着政策倾斜。而仍然坚持原有信仰的基督徒势必处在劣势,这也使得很多非穆斯林皈依伊斯兰教,促进了伊斯兰化的进程。
图片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
所以在当时的巴尔干,奥斯曼帝国的各项政策都潜移默化影响了当地居民,将之与奥斯曼帝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捆绑,成为帝国运行当中一颗微不足道的齿轮。但无论是保加利亚还是其他巴尔干居民,都存在着一些誓死捍卫本民族文化之人,在他们的号召和率领下,断断续续的掀起反奥斯曼斗争
当时奥斯曼当局为了推进伊斯兰化,给予巴尔干穆斯林以种种特权,通过移民的方式来管理巴尔干地区。但因为这些移民人口比重太小,所以后期奥斯曼政府改变计划,将重点放在传播伊斯兰教、同化当地居民上。
图片
奥斯曼帝国社会生活

而帝国当局为了巩固伊斯兰教的绝对统治地位,制定了一整套宗教宣传政策,建立了严密的宗教组织机构。同时又对保加利亚原来的宗教场所进行狂热洗劫,将之改造成清真寺和宗教学校。

在强压之下,保加利亚人还是屈服了,他们有的开始皈依伊斯兰教,以便加入统治阶级获得金钱和权力;有的则潜移默化改变了食物、服饰和生活习惯(基督徒是一夫一妻制,穆斯林则有权娶4个妻室)。

图片

很多原来的保加利亚大贵族、封建主,也都纷纷投身伊斯兰教,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信仰伊斯兰教所获得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特权,比信仰东正教和天主教强之万倍。尤其在效力帝国军队后,这些人甚至能进入最高帝国权力中枢。

所以保加利亚人将这些皈依伊斯兰教但仍旧保留保加利亚习俗和语言的居民称之为“波玛齐人”(男子称“波马克”,女子称“波马基尼娅”)。最终穆斯林人口占到了整个保加利亚人的10%左右。

图片

但即便如此,奥斯曼土耳其人与被征服被统治的保加利亚人之间还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冲突,尤其后续奥斯曼帝国在进攻匈牙利、奥地利的过程中,将战火和战争代价带到巴尔干,这一冲突加速了保加利亚民族的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反抗斗争

小亚细亚塞尔柱突厥起家的奥斯曼帝国,一心要完成“征服世界”的大业,为此历代苏丹花了一百多年征服了巴尔干半岛,随后以此为据点向欧洲腹地进发,不可避免的与当时匈牙利奥地利帝国爆发战争。

图片

当时中欧的哈布斯堡奥地利帝国正如日中天,在与奥斯曼帝国的交锋对垒中,极大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走向。17世纪的奥斯曼达到了它的巅峰期,但公元1683年苏丹苏莱曼大帝围攻维也纳的失败,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

图片哈布斯堡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而无论是在奥斯曼崛起中还是衰落后,保加利亚人始终进行了反抗斗争,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反复“诈尸”的末代王朝——希什曼王朝(1396-1422,1598,1686,1689)。

希什曼王朝在保加利亚亡国后,还于1598年、1686年和1689年发起了独立斗争,一度复兴,但都很快被奥斯曼人镇压了下去。除了这几场大的起义外,保加利亚境内小规模的暴动和斗争数不胜数。

图片希什曼王朝

这段时期奥斯曼帝国走向瓦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部军事采邑制度的解体,尤其在18世纪巴尔干各国人民开始有组织、有领导的民族复兴民族解放运动后,奥斯曼在巴尔干的统治基础遭到了极大的动摇。

图片奥斯曼帝国内部

而保加利亚地区最受压迫和剥削的底层农民,就成为了保加利亚反抗斗争的主力军。他们通常采用“哈伊杜克”运动的形式,即自发的游民和农民暴动,有点像中国古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

这些"哈伊杜克"队伍一般包括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5—30人,主要采用游击式和运动式进行活动,机动灵活行之有效。每一个"哈伊杜克"队伍由一名选举产生的统领指挥,还有一名担任副统领的旗手。

图片

通常来说这些人也有着自己的组织纪律,不同队伍之间也进行着零星的联系和接触。往往等到春季来临才潜入深山进行活动,主要去袭击奥斯曼占领者和来往的商队(更像水泊梁山了),等到深秋、入冬才返回村庄躲藏。

虽说这种活动无法动摇奥斯曼帝国统治根基,但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仍然取得大量底层人民的支持,所以这种"哈伊杜克"队伍在保加利亚遍地开花,以至于奥斯曼当局屡次下令缉拿"哈伊杜克"首领。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游击的"哈伊杜克"队伍,也在日后成为了几场大型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维系和推动了整个保加利亚反奥斯曼斗争。至今巴尔干地区仍然流传着他们传奇的斗争事迹。



大规模起义

保加利亚"哈伊杜克"的斗争也在后来传播到巴尔干各地,除了名称不同外,斗争反抗形式大同小异。比如塞尔维亚称之为"乌斯科齐"希腊称之为“克莱弗提。而除了小股的游击斗争外,这些"哈伊杜克"队伍也曾进行过大规模武装起义:

图片

比如1595年约2000名"哈伊杜克"战士进攻重镇索非亚1689年斯特拉赫尔卡尔普什率领的"哈伊杜克"战士开始在帕扎尔吉克、丘斯廉迪尔和尼什等地活动,引起奥斯曼当局恐慌,一度出兵搜捕、镇压。

公元1598年,保加利亚旧都大特尔诺沃爆发起义,起义首领是大特尔诺沃大主教迪奥尼斯·拉利尼科波尔商人托多尔·巴利纳杜布罗夫尼克富豪帕维尔·佐拉季奇。他们成功地与奥地利皇帝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大公甚至俄国取得了联系,希望得到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

图片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

这场起义也得到了底层农民、商人和“哈伊杜克”的支持和参与,起义者还推举一个假称是保加利亚希什曼王朝后裔之人为沙皇。但因为这次起义外部援助始终没有到来,所以起义很快就被奥斯曼军队镇压。

而成千上万的起义者为了逃避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报复,纷纷逃亡到了瓦拉几亚。就这样保加利亚首次有组织的反奥斯曼帝国统治起义失败了。但这场失败的起义反而鼓舞了保加利亚人的反奥斯曼斗争。

图片

当1683年奥斯曼大军维也纳之围溃败后,保加利亚人又于1686年大特尔诺沃爆发起义。这一次一位名叫罗斯提斯拉夫·斯特拉提米罗维奇的人自称是保加利亚王室后代,被拥立为大公,但不久后就被帝国军队镇压。

公元1688年9 月奥地利威尼斯波兰匈牙利联军攻占了重镇贝尔格莱德,并由此继续向尼什和斯科普里挺进。听到这个消息,保加利亚西北部小镇契普罗夫齐的天主教徒揭竿而起,希望得到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世界的支持,赶走奥斯曼土耳其人。

图片

但这次起义者的军事组织很差,又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几天之后起义就被奥斯曼人镇压下去,整个小镇被焚为一片焦土。不少起义者和当地居民被迫移居到巴纳特特兰西瓦尼亚

图片

无论如何,这段时期保加利亚接连不断的起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却奠定了保加利亚人民解放斗争新时代的开始,由此轰轰烈烈的保加利亚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兴起了,而保加利亚也即将在近代史中以崭新的面貌重回巴尔干半岛的舞台之上......

图片

那么保加利亚人民解放斗争和民族复兴运动是如何发展进行的?奥斯曼帝国又是怎样退出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将会以何种方式光复?

图片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参考资料:《保加利亚史》、《外国军事人物辞典》、《保加利亚史略》、《欧洲历史大辞典》、《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喜欢本DK作品和世界历史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本DK其他平台账号,观看更多内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