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广迎 ‖ “补读平生未见书”

 御云斋艺术馆 2023-10-20 发布于北京

图08 江苏镇江招隐寺昭明读书台


萧梁逝水,往迹犹新,问谁大雅扶轮,再继元储不朽业;

沧海横流,人间何世,趁我余光秉烛,补读平生未见书。

这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彭玉麟所题江苏镇江招隐寺昭明读书台的一副名联。昭明读书台(图08),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经读书的地方。

萧统 (501~531), 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著名文学家。两岁即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仁孝,有较强的平民意识。他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且记忆力极强。最可贵的是他放弃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甘愿隐居深山,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终日研读不倦,并招集天下才学之士,以“事出于深思,义归乎翰藻”为准则,主持编成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文选》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诗文总集,收录先秦至梁以前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品38类共700余篇,成为后人研究梁以前文学发展史的珍贵文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选》在唐代已成为文人的必读之书,彼时文士几乎手置一编。据说大诗人李白的诗好即得益于《文选》(朱熹语),杜甫曾告诫自己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宋代陆游有“《文选》烂,秀才半”(《老学庵笔记》卷八)的说法。由于《文选》本身的学术价值和萧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隋唐以来,《文选》一直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华夏文化的精华。昭明太子萧统也因此而备受世人敬重,各地有史料记载的纪念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台和文选楼多达三十余处。

现在说彭玉麟的这副对联。

上联以吊古切入,流情感慨,萧梁的霸业已成以往,而太子的读书台(往迹)犹新,既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又为后两个分句作了铺陈:现今又有哪位才德高尚的贤者,来继承和推进昭明太子的不朽事业呢?(御云按:元储:即太子,古时称皇位继承人谓储君,这里指昭明太子。大雅:对德高而有大才者的尊称。扶轮:含向前拥进之意,此指推动文学事业 。)上联虽然是设“问”,却也有慨叹当世人才凋零的意思。

下联则直抒胸臆,笔调中不乏自矜之意。彭玉麟以书生从戎建功立业,成为中兴一代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驰骋沙场、叱咤风云的人物,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的自矜是有着充分资格的。继而在慨叹人生短暂之余,抒发了欲在晚年余生“秉烛”夜读之夙愿,显示出“老而好学”“学而不厌”的奋进精神,既稳切“读书”之意,又实为自励励人之警句。彭玉麟于同治七年(1868)至光绪七年(1881)的52岁至65岁期间,曾出任“长江巡阅使”,每年由湖南出发沿长江而下巡阅至杭州,考该联当为此时期所撰。

我所欣赏的正是这下联的后两句:“趁我余光秉烛,补读平生未见书。”(御云按:“补读平生未见书”句,据说源自清代学者包世臣,他原有一个上联,叫“才识浪子回头岸”。)我少时因“文革”而辍学,致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平生引为恨事。第一次读到这副对联,不禁击节慨叹,一个“补”字,道尽读书精义所在,亦浇尽我胸中块垒矣,遂有隔世知音之感。

余之平生,素爱读书,向来敬慕古今那些饱读诗书、学问淹博的学者和名人。古人所谓“知书达理”,“善读者可以医愚”。(汉刘向语)我谓读书不仅可以明理,更是一种兴趣和生活方式。

据说文治武功的康熙皇帝一生酷爱读书,侍臣劝他适当休息,他说道:“深味古今义理,足以愉悦我心。予之不觉疲劳,以此故也。”(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六篇》)

林语堂先生说:“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人生的盛宴》)

人说越是成功的人,他们越会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许多名人在早期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因为“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阅读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更有学者说:“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正如同一座没有窗户的房屋。”(吴柏鸿、崔盛轩《受益一生的习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则指出:“一个人不爱读书,不爱与书作伴,是真贫穷,是真孤独,是真堕落,是真偷懒。而且,因不知利用现代文明,也难免成为非现代人。”(《杨贤江教育文集》)

我是比较推崇梁任公的“趣味主义”的。他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无论是做学者还是做事业,书籍都是“随时可以得着的愉快的伴侣”,但这种愉快能否得着,则要看自己是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只有养成自动读书的习惯,才能尝到读书的趣味。他还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治国学杂话》)

在读书问题上,父亲一直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尝记得孩提时期父亲便为我订阅报纸并时常买书给我读,年长后更是买书读书嗜书成癖,有时竟然几天没有新书读便觉得有种失落感。后来自己的书逐渐多起来,以至充箧盈箱,堆如山积,无处存放,乃至搬家都成了负担,而我却始终乐此不疲。记不清是哪位名人的名言了:一切的被奴役都是可悲的,唯有被披载文化精品的好书“奴役”除外。

邓拓先生曰:“有书就要赶快读,不论是自己的书,或是借别人的书,即便有些书籍本头太大,内容很多,无法全读,起码也应该扼要地翻阅一遍,知道它的内容,以免将来要用,临时’抓瞎’。”(《燕山夜话》)

吾意当增加一句:“有书早读”。与本文开头对联的作者彭玉麟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有云:“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十六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左文襄公年谱》)

吾辈学子,安得不慎,吾其勉旃!

2004.08

(本文原载刘广迎《御云随笔集:那一轮明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2015年第4期《桃花源》杂志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